工作之後再辭職去讀博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時間 2021-05-29 22:47:20

1樓:

IT工作七年,當時主申歐洲各國帶薪博士生職位,手續就是準備文書材料投遞,等面試,然後面試,然後等offer,拿offer辦簽證。

要求就是有碩士學位,其他方面看匹配度,每個教授的評價都不同。本科績點我很差,所以我覺得不是關鍵因素。

申的過程中的體驗:超級累,工作幾年再學習,確實是累;申博期間,家裡的餐桌被我占用了三個月,當作辦公桌來用拿到offer後的體驗:超級開心,感覺離夢想更近了一步。

接受offer先去北京玩了一趟

北京旅遊回來後又去日本玩了一趟,反正辭職了,嘿嘿個人經歷:

張定遠:工作七年,我是如何申請出國的?

2樓:木子

本科醫學專業,5年,碩士畢業工作3年後辭職讀博。其實可以考在職博士,不過為了換個平台,反正考上就辭職讀吧,目前博一在讀。(來讀書發現很多博士同學跟我一樣工作了好幾年的,天性活潑,課程期間認識了很多博士同學,也是人生一大財富吧)

第一,前面的工作一眼就能看到頭,工作兩年評了中級,工作說多也不多,每學期有一半時間要住在招待所,不知道這是什麼生活,想想以後幾十年都要這樣,可怕,還得做出改變。

第二,感情也不順利,環境太單調,遇不到三觀一致的人。

第三,工作氛圍太差了,我乙個性格活潑,與人為善的人,都不想踏進辦公室半步。不喜歡勾心鬥角的地方,只喜歡簡簡單單。

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首先要保證開心及熱愛,要有希望,如果生活沒了希望那和一潭死水有什麼區別呢。辭職讀博,大齡未婚,痛並快樂著吧,畢竟經歷才是自己一生的財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好好加油吧!願生活不會虧待自己!

3樓:

目前是乙個不知名大學的小小助教,工作將近一年,工作強度不大,但是感覺現在的生活並不是我想要的,再也找不到在學校做研究時的那種專注感和充實感。揹著房貸和車貸,目前只有努力提前還清貸款,希望在有家庭拖累之前能夠孤注一擲一次,辭職去國外讀書。FLAG在此

4樓:

不邀自來,

本科畢業後工作三年後考的研究生,又考博了,中科院的,高考被調劑了專業,後來一直念念不忘。跨專業跨學校,很累。但是總算折騰過去了。

周圍的同學年紀都比自己小,成了老大哥。研一入學的時候看到周圍的年輕人,想起了劉禹錫的句子,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鬥志和精力都不如以前。

經常想起國企工作時候的安逸,但是不後悔,不喜歡那裡的僵化和懶散。覺得慶幸走出來了,至少見識到了很多不一樣的東西。擁有了很多不確定。

以後的路,想想都煩,但是,走著看吧。

5樓:min zhang

怎麼說呢,如果是工作之後發現興趣還是在讀個博士,專心科研,建議去讀,但如果只是因為想混個學歷,應該會過得比較痛苦,不建議。好希望國內的人能夠像國外的人一樣對工作後讀博的現象,看作是正常,但往往並非如此。所以,我只能說,人生的路那麼長,畢竟都是自己走下去,聽聽自己內心的想法吧。

6樓:Mo Liu

其他的不好說,但是這些人一定不會來知乎問那些熱門問題:「讀博以後能做什麼」「該不該讀博」「讀博很痛苦很孤獨怎麼辦」什麼的

他們已經知道博士意味著什麼,會帶來什麼,從而一心鑽研心無旁騖

我覺得這也是很多直博、考博的同學們應該學習和借鑑的

7樓:

體驗就是,不作不死。好好的高薪工作不做,去讀博士。讀了一年,差點胃癌。

壓力如漫天黑雲,無一絲光亮。再加上乙個人肉壓榨機導師,生不如死。以己之慘境,勸誡各位,不是對學術有至死不渝的熱愛的話,那就珍愛生命,遠離博士。

千萬別以工作累為由去讀博士,重蹈我的覆轍。如果覺得工作累,那讀博士大概就是工作的三倍,你權衡一下再做決定吧。最最後,如果一定要讀,真的不要來香港,抗壓不強的,真的會死。

不到一年,院裡一跳一病,都去世了。

8樓:韶華流光

個人經歷,碩士畢業,工作四年,辭職考博,目前在讀。

辭職原因是多方面的,職業前景,薪資待遇,身體狀況,尤其心理健康狀況等。

仔細回想,可能因為我從小被教育的太成功了,整個人生過程很多抉擇都是有意無意的,為了迎合父母而做出的,所以結果是,憂鬱的做了乙份不喜歡的職業,並發現自己不太開心。

讀博士換了專業方向,雖然也不是當初我真正感興趣卻被父母勸阻的方向,但是畢竟是我為掌握自己命運所努力做出的第一步微調。

9樓:劉欖契

不知道題主想具體知道哪方面啊。最基本的體驗就是:工作的行業發展前景大致可以看清了,考慮清楚不是自己想要的,於是轉而考慮出國讀博士試一試學術道路;開始讀之後對這個決定非常滿意。

10樓:

同意樓上serena的回答就我所見土澳這裡對學位的觀念和國內完全不同。之前讀coursework master的時候每節課班裡有兩三個六七十退了休來讀書…(這是追求…還是情懷?)

另外補充土澳這裡PhD畢業之後再去讀乙個master的也不少的樣子…之前給我們lecture的就是這麼倒讀我們組乙個畢業的師姐也又讀了乙個master of teaching

以及不知道國內怎麼樣…不過這裡PhD退學率好高

11樓:

在西方國家這很普遍

When are you too old for a PhD?

美國的博士畢業年齡平均是33(一說是入學年齡),澳洲有2/3的在讀博士是30-49歲區間。這兩地讀博前都不需要讀碩士,博士就算讀滿7-8年(澳洲4年),加上本科4年也不會到33,可見很多都是工作了幾年的。

我在國內時候最常聽見的就是"一工作就沒有心思學習了"。在中國好像大學是一座象牙塔,進去苦讀到底才能出來,出去了就不能回去,因為"出師"了。這就像古代,"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書院、貢院都是考完科舉就丟開的東西,學識不重要,一手八股也沒什麼用,要的只是乙個范進中舉的結果。

但歐美隨時可以繼續學習,經常有人覺得生活過得不滿意,覺得想要"make a difference",就辭職或part-time去學校進修一下。還有退休後為情懷或者為知識而學習的工作之後再辭職去讀博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 知乎使用者的回答。

與之對應,澳洲本科學位是對所有年齡層次的成年人放開入學的,不需要再次高考。本國公民學費不難負擔,多數專業本碩大約是一年6k,有無期限無息貸款,而PhD課程對本國公民是免學費的,還有很容易申到的獎學金。乙個人有幾個學位一點都不奇怪,而且老外一致覺得有一些工作經歷之後再去學習,會更明確自己想要什麼,還能夠把理論與實踐結合得更好。

不過,中國嘛,競爭比較激烈,社會保障也比較稀薄,這麼大的冒險屬於非常人了

工作幾年後再考研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西部小鎮賞金獵人 還不是當初讀大學時只是按部就班的隨大溜了,不知道多考慮一些,畢業之後毫無競爭力,拿著三四千的工資幹著996的活,等體驗過了才發現,學歷有多麼重要。不得不考研改變自己。最近我們這些大齡考研人,開闢了乙個每天能夠互相加油打氣,抱團取暖的地方,一起每天元氣滿滿學到考試。加油。 18年畢業...

在 週末去哪兒 工作是怎樣一番體驗?

你好,我是週末去哪兒的夢秋。工作環境 總部位於上海靜安地鐵站附近的東海廣場。上海的朋友們說這是寸土寸金的地方。由於在創客中心,創業氛圍佳。工作強度 看崗位,當然無論任何崗位,在創業公司,都需要我們能夠吃苦耐勞,高抗壓能力,高責任心。至於難度,人們常說你能解決多大的問題,你就具備什麼樣的價值。如果是應...

去帛琉玩是怎樣一番體驗?

馬爾地夫麥兜 帛琉,可以看下我們客人剛剛回來寫的遊記 北緯7 的七色海 帛琉遊記,帛琉自助遊攻略 馬蜂窩帛琉的娛樂活動 1 帛琉男人會館 2 德國水道GemanChannel 3 神話的發源地 美人魚水道 4 安德茂瀑布 5 可愛到爆表 小鯨魚 6 帛琉藍角 7 帛琉潛水聖地 藍洞 8 帛琉新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