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琴默的計謀向來算無遺策,為什麼木薯粉坑甄嬛會失敗?

時間 2021-12-19 15:37:31

1樓:九璃

自願出謀劃策和被迫結果能一樣不。何況局的受害者還有她的娃。

就跟你主動捉迷藏和被迫玩捉迷藏,那被找到的概率和時間長短也是不一樣滴

2樓:雨逸琦

在木薯粉之前,曹琴默大棋局:眉莊假孕爭寵事件。成功的把眉莊打壓了下去,雖然當時這個計謀有很多疑點,但不得不說成功了。

但是甄嬛沒有受影響。華妃和曹軍師想著眉莊被打壓後皇帝會連帶著冷落甄嬛(是冷落了幾天,避而不見)。反而在皇帝見了甄嬛後,甄嬛依舊受寵,不僅讓皇帝翻了華妃的牌子還跑去見甄嬛,被齊妃嘲笑,連帶著螺子黛都被分走了。

華妃心裡那個氣啊……

這時候她心生一計,要把溫宜抱來撫養。

溫宜對曹琴默來說是什麼,是命。乙個人要把你的命玩弄於股掌之間,只為打壓嬪妃,只為爭寵,任誰都會反水啊。

可曹軍師又不敢正面剛,只得順從。

拿木薯粉來坑甄嬛無疑是華妃自己的主意。曹琴默怎麼會拿自己女兒的性命來開玩笑呢。

眼見著皇帝說要把甄嬛禁足,端妃出來扛了下傷害,反而讓皇帝疑心是華妃做的。

後曹軍師去給皇帝送了盤蓮子成功要回了溫宜,把自己摘了個乾淨,還給皇帝心中扎了根刺。

華妃為了打壓甄嬛,成功的讓自己手下的人離心反水,被皇帝斥責,延遲加封。典型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本來是坑甄嬛的,沒想到最後是自己坑自己。

3樓:請嵐

她故意的,這局不能贏。這局要是贏了,甄嬛倒了,皇后沒用,華妃一家獨大,和以前一樣,但是不一樣的是這次華妃認識到了孩子的用處。

華妃以前沒多喜歡溫宜,她自己也說過女兒不過是聊勝於無,要生就生兒子的話,所以她以前沒搶溫宜。但是這一回她知道了,她知道皇上忙的時候會不來看她,但是只要溫宜一哭一病他多忙都會來看一眼,因為那是他的孩子。

所以華妃意識到了孩子是乙個爭寵利器,而且她可以隨便使用。要是她親生的她不會喂安眠藥,她不敢下木薯粉,頌芝也不會讓她的孩子在太陽底下曬著說「不就曬一會嗎怎麼了」,這是別人的孩子所以她用著不心疼。

所以這局不能贏,這局贏了,沒人能管管華妃,她也不會真的把溫宜送回來,只有這局輸了,皇上才會意識到木薯粉是華妃下的,她拿孩子的命爭寵,所以曹琴默才能把孩子帶走。

4樓:小姨媽

第一,因為曹琴默此時因為華妃屢屢利用溫宜公主爭寵,對華妃已有異心,開始給自己留後路,所以並未精準計畫。

第二,甄嬛行為之間並無大錯,並不是「落井下石「的最佳時機,華妃過於著急,反而打草驚蛇。就算當時證據都指向了甄嬛,然,人家四郎和嬛嬛正在熱戀啊,所以皇上也只是決定禁足徹查,並沒有更嚴厲的舉措,說明他內心裡不是真的相信或者不願意相信,只是先贏得時間然後再做打算。浣碧之所以敢那麼做,也是相信這一點。

第三,大家忘了端妃了嗎?是端妃在緊急時刻救了甄嬛一碼,並打造了後來的甄嬛戰隊的雛形。

5樓:小師爺

這一局應該是華妃設的,曹貴人一開始應該不同意,但是她阻止不了華妃。但是她很聰明,利用這個局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如果陷害成功,就達到了搬到甄嬛的目的;如果陷害不成功,皇上肯定想查清楚是誰布的局,因為是華妃和曹貴人檢舉揭發的,所以皇帝很容易想到是她倆。

所以後面曹貴人跑去皇帝那兒說一通什麼「蓮子的心是很苦的」,暗示皇上她「憐子之心很苦」,並且以萬曆年間的萬貴妃為例賭咒發誓,這樣就把鍋甩給華妃。同時皇帝知道了華妃為了爭寵不惜傷害溫宜公主,激起皇上「憐子之心」,就勢把溫宜公主還給曹貴人。所以不管結果如何,曹貴人都不虧。

至於下的木薯粉的量我想應該控制過,既引起溫宜公主不適也應該不會直接致死。

6樓:阿娜娜斯小麵包

這個局都蠢到家了,壓根就不是曹琴默的手筆,甚至曹琴默本身也很抗拒這個局。

仔細回顧一下這件事,你會發現皇上從一開始就不信是甄嬛做的。

因為從動機上說不通。

甄嬛那麼年輕,又不是不能生孩子,為啥無緣無故的要去害個公主?不能生也沒必要啊,圖啥?

風險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溫宜就是死了又能怎樣?無非是皇上和曹貴人傷心一場,然後罪魁禍首肯定得以死謝罪,而且百分之九十九要連累家人,只有爭儲位才值得冒這個險吧。

也就華妃這種本身心術不正的人,才會想到「曹貴人當初言語失察衝撞甄嬛,導致甄嬛記恨,所以去害溫宜」這種動機。放眼整個後宮,只有她會因為「你讓我不爽」去害小孩。

可別因為華妃在甄嬛第一次小產時背黑鍋說的話就把她當好人,她真的從來沒想害過甄嬛的孩子嗎?讓孕婦罰跪還不算害孩子?她不是什麼好東西!

皇上也不傻,在他看來這個事無非是以下兩種情況:

1.華妃搞事害甄嬛。

2.曹貴人為了爭寵拿孩子做道具。

所以曹貴人去送蓮子時才會有那番對話,排除法唄。

從這件事上也能看出,華妃其實沒有同理心,她說自己也失去過孩子,怎麼會害甄嬛的孩子,可能只是為了狡辯。她害溫宜的時候怎麼沒想到自己的孩子?

7樓:細思極酷

曹琴默心計深,可惜她只懂計,卻不懂人心。

甄嬛正當盛寵,皇帝給了她辯解的機會,也願意接受她的辯解,所以有端妃出面作證,皇帝就只要人證,有解脫甄嬛嫌疑的台階可下就下了。

包括後面曹琴默告發華妃之後,多番向上進言,處死華妃,也是不懂揣摩上意的表現,自己尋死往槍口上撞。

她明明生下了溫宜這麼可愛的公主,仍然始終徘徊於恩寵的邊緣上,也側面證明她的愚蠢,在後宮,恩寵才是最重要的保障,崔槿汐早就明確地指出了這一點,作為小主的曹琴默,卻把心思全用在計上,卻不用心。

即便前面有華妃壓著,她可以不爭,但不能去做讓皇帝糟心的事,這是曹琴默最大的失策。

8樓:乙隻小魂淡

一舉兩得的事罷了。

輸了華妃受罰成功搶回溫宜,贏了坑一把甄嬛華妃更信賴她。

怎麼著壞處是華妃的或是甄嬛的,好處都是自己的。

這就是曹琴默最陰的地方,沒有人會懷疑是她給溫宜下的藥。母親為了奪回孩子的謀劃罷了。

而且比起更受華妃信賴,我想她更想搶回溫宜,畢竟華妃對溫宜那個樣子。正好甄嬛有端妃幫忙,而且事情本來就不是甄嬛幹的,皇上這個時候還寵甄嬛,所以這個計畫本來就是失敗的可能性更大。

9樓:胖子肉乎乎

我認為是因為皇帝偏心。

溫宜很重要,但就是個女兒罷了;曹琴默很聰明,但也只是個不受寵的貴人罷了。

明明那麼多所謂的證據都指向甄嬛,皇帝卻一直問甄嬛,你還遇到其他的什麼人沒有?問了好幾次,偏心的還不夠明顯嗎,已經懶得掩飾了,端妃出來撒謊之後,皇帝明顯松了口氣,他這時候才不想管真的假的,反正有人作證了。

甄嬛傳中曹琴默為何向皇上進言殺死年世蘭?

不想採蜜的工蜂 這裡曹大概是有點急功近利,智商下降了 甄嬛跟曹強調了襄是什麼意思,她這個嬪位是怎麼得來的 甄嬛和黃桑是交了心的,曹知道,甄嬛想華妃死,曹大約以為黃桑也是這麼想的 黃桑已經殺了年府一家,以為黃桑也會殺了華妃,況且曹心裡肯定是希望華妃死的,欺負她那麼久,還欺負她女兒,再說了以後見面多尷尬...

甄嬛和曹琴默誰更有心機?

細思極酷 甄嬛更厲害。她們的高下其實很明顯。曹琴默是亦步亦趨地打算,她沒有全域性觀,她要公升妃,貴妃,皇貴妃,那是華妃倒台後,公升騰起來的慾望,當然這並不表示她之前沒有這個想法,但她原本沒有這樣的規劃和可行性方案。她的慾望是隨勢而動的。就像我們賺錢,原本想,我努力考證考級,找個1W 月的工作,突然有...

皇上為什麼要讓曹琴默揭發華妃罪行,畢竟那時候年家已經倒台了啊?

神經大條羊咩咩 皇上沒有讓她去,是甄嬛暗示她,她為了自己孩子的前程去的,皇帝只是利用此事在朝中打壓了年羹堯,在後宮給了甄嬛乙個交代罷了。順水推舟。 最主要不是皇帝,皇帝並不太關心後宮,他只關心前朝。揭發華妃罪行這事主要是皇后和甄嬛推波助瀾,而且此時年家已經倒台,華妃的後台倒了,要扳倒華妃曹貴人就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