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來扒一扒PET課程的皮啊,總覺得是騙錢的玩意?

時間 2021-10-15 14:31:17

1樓:

剛上了2天課,來回答一波。

在上PET之前上過遊戲力,也算是從PET演化出來的乙個課程吧,因為一起參加課程的都是有過PET理論基礎的人,所以在參加遊戲力的時候,更多的感動和感觸並不是來自培訓師,反而是學員的育兒實踐和思考總結。

所以後來買了PET的書,作為枕邊書,偶爾讀一讀,但是很明顯的感覺是書會更加的傳輸理論觀點,但怎麼說呢,觸動會少一些,消化起來會有點困難。

從整體的PET課程來講,它的核心其實是父母對小孩的尊重,來自於乙個個體對另乙個個體的尊重。他因為你而來,但不屬於你。這一點其實在很多地方也接觸到過,但是其實你是很難真正領悟的,畢竟我們在孩子面前都想表現的權威,立規矩,很難平等的去溝通。

PET的框架一開始就是要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當你要去幫助別人的時候,你自己是在問題區還是無問題區,只有當你在無問題區時才能去協助孩子,否則雙方很容易都被激怒,全部進入問題區,那麼問題會公升級,往更壞的方向發展。

問題的歸屬也是PET框架裡不可或缺的內容。問題屬於誰,誰就有權利去解決,其他人只能協助。我覺得這一點在日常裡是非常容易越界的。

不好好吃飯到底是孩子的問題還是父母的?不早睡早起到底是誰的問題呢?如果孩子覺得不好好吃飯沒有問題,我們是不是就一定要去干涉?

這反而是我們的問題,或者更直觀的說是我們的困擾,而不是孩子的困擾才對。吃,是每個人的本能,不好好吃也許真的是飯不好吃,對於美食,應該沒有人會抗拒。孩子真正的困擾是不是我們因為他不好好吃飯而用命令、說教、建議等絆腳石來想辦法解決我們的問題呢?

這就引申出乙個新的課題,就是傾聽的十二個絆腳石。當你使用命令、說教、建議、評判等溝通方式時,並不能幫助我們的孩子解決他的困擾,甚至會增加他的困擾。因為每個人都有解決他自己困擾的能力,我們應該相信他。

我們要做的就是傾聽,無論是基礎的傾聽,還是積極的傾聽,其實傾聽就是乙個幫助孩子梳理內在感受的過程,幫助他明白他看似表面的行為和感受之下,還有哪些深層次的感受。

有這麼個案例,孩子說:「不想上學」,如果你作為父母,很可能會想著說服他去上學。但是如果你積極傾聽,你說:「你不想上學,上學讓你感覺到沮喪」。

孩子說:「是的,我討厭上學,老師們很愛說教,我不喜歡學校的老師」。

你說:「你不喜歡學校的老師,老師們讓你覺得上學很令人厭煩」。

孩子說:「其實我也不是討厭所有的老師,其實我只是不太喜歡其中的乙個老師,她讓我感到很煩躁,總是滔滔不絕。」。

你說:「你不喜歡其中乙個老師,她的滔滔不絕讓你很煩躁」。

孩子說:「沒錯,其實就是emily女士,她每次都設定很多限制,否則我們就得不到A了。「

你說:「Emily女士經常設定很多限制,讓你覺得拿到A很困難,你擔心拿不到A。」

孩子說:「是的,這樣會很丟臉。」

你說:「沒有拿到A會讓你覺得很丟臉。」

這樣聊下來,原來孩子不想去上學,甚至希望自己偶爾生病是因為有乙個他不喜歡的老師,而且他擔心很難拿到A讓他丟臉。如果不這麼積極傾聽,你很可能就失去了一次非常好的了解你孩子的機會。

感覺這就是積極傾聽最大的好處吧。也許這個問題在這個環節還沒有解決,對於實用主義者,可能會覺得沒有達到你的目的,沒有解決方案,PET沒有用。但是我們領悟到了一點,PET更多是改善關係,如果你的目的是每次都能解決問題,也許PET不是那麼立竿見影的,但是PET會讓你更了解孩子,更了解你自己,同時我們用更溫和的態度去溝通,更專注的,注重事實和感受的去溝通,相信親子關係是會改善的。

情緒,在PET裡是被接納的,情緒有好有壞,情緒也是暫時的,會流動,我們不用迴避情緒,當情緒來的時候我們接納它,那麼它也會自然的流走,而不是讓我們內在的需求卡在那裡,沒有辦法宣洩出來。

嗯,期待下週末的2天學習。繼續通過框架和理論,結合實踐來感受親子關係的公升溫。

2樓:

沒有上過課程,最近花了兩天時間看完兩本書中的一本(父母效能訓練, 另一本書是父母效能訓練實踐篇), 做了思維導圖, 書籍編寫的邏輯感覺是一本作者進行精心編寫的書籍,內容也是在不斷觸及我的痛點。

先回答題主的問題,課程不知道是什麼,但是買兩本書看不香嗎?幾十塊而已,兩天時間。(可能跑題了)

談談我為什麼最近才看這兩本書和為什麼回答這個問題。 最近因為疫情,一直陪娃學習,監督作業,天天吼娃做作業,發現越來越管不住了,居然還說恨媽媽,我明明都是為她好,特別難受,特別是我娃才七歲,想想還有要到來的叛逆期真的覺得很恐怖, 想起來很久之前買的這兩本書還塵封在書架上,就取來看看,從最近實踐來看真的太神奇了,作業最近都是自己自覺做,還主動跟我聊了前天她和她爸爸出去玩遇到的有趣事,以前都是我主動找她聊天。想搜搜看大家對PET的評價看到了題主的問題就回答了,也是想整理下自己的心得。

談談這個課程的內容:解決問題的核心觀點是:

1.積極傾聽(父母不帶批判評價地和孩子交流),

2.我資訊(孩子影響父母時,父母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3.沒有輸和贏的解決方法(孩子不屈服父母,父母也不屈服孩子的解決方法,協商解決使得雙方的需求都能滿足,不用懲罰也不用獎勵)

不同的父母對孩子的接納程度不一樣,有的父母天生接納程度強,在別人眼中不好的行為在他看來沒什麼?所以可以改變自己的接納程度就可以更加接受孩子的一些行為,還有一些不可接受行為作者主張用沒有輸和贏的方法也就是協商解決的方法。協商我懂,但是作者還有說不要用獎勵和懲罰來約束方案的執行是比較觸動我先前認知的,作者表示是因為整個積極傾聽,我資訊和解決方案的制定都是建立在接納孩子、跟孩子坦誠,相信孩子的基礎上,所以如果有獎勵和懲罰將會回到用權力來解決問題的方式上來,因為是孩子自己制定的相信他能執行(是不是感覺天方夜譚,很夢幻),當然也不是放任不管, 約定好執行時間,設定一些小技巧(紙條,鬧鐘,小白板)提醒他執行(不要父母提醒,信任!

)。魔幻的是如前所說我和她談了她的拖拉作業問題,和她協商制定方案後,她最近主動做作業,我不用一遍一遍提醒她了。

書中內容很豐富的,將孩子的行為分類,介紹了不同的處理方法和各種方法的原理, 方法失效的情況下怎麼處理。對我來說展示了教育的另外一種觀點。我以前覺得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對,父母很對,父母就肯定是對小孩好的,小孩長大了就知道父母是對她好的,父母可以犧牲自己的需求成就小孩的需求。

這些可能是祖輩幾千年來傳給我們的觀點,被我們的父母和身邊的人們所接受,所以我們也接受這樣的觀點,是不是該反思用別的方式和孩子共同成長呢?第一次當父母,感覺自己要學的東西還很多。

扒一扒大家曾錯失過的機會?

大概就是丟掉了最想去的offer 大四,石油行業,今年工作意外的好找。原本打算跨考,莫名其妙保研了,遂試試看吧。主觀上還是不願意繼續讀本專業,同時進行著找工作,作為乙個保研人又不能太明目張膽的參加招聘,自己瞎jb顧慮太多。喜歡乙個女生,開學一起簽了石化某油田的意向,後因沒鼓起勇氣告白,我放棄了參加石...

扒一扒西遊記中的黃袍怪?

比較好奇他是奎木狼,應該是狼的形象,不叫狼怪之類的,竟然以裝飾為名號叫黃袍怪。那是不是還可以有紅靴怪 藍褲怪 黑衣怪 綠帽怪呢?另外,黃袍加身一般都是只當皇帝的,這裡黃袍有沒有別的含義。 來生回首望今世 太陰日,夢有師徒四人南來,靈寶天尊上人託夢而至,明道佛之爭已現,得旨阻佛教東傳,一道密令,星宿奎...

來扒一扒西遊記裡的搞笑台詞

公子顏如玉 八戒正坐打盹,聽見乙個 齋 字,忍不住,跳起身來答道 我們是!我們是!當殿官一見了,魂飛魄喪,都戰戰兢兢的道 是個豬魈!是個豬魈!行者聽見,一把扯住八戒道 兄弟,放斯文些,莫撒村野。那眾官見了行者,又道 是個猴精!猴精!沙僧拱手道 列位休得驚恐。我三人都是唐僧的徒弟。眾官見了,又道 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