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中玲子所說 我們的正常之處,就在於懂得自己的不正常 。怎麼理解這句話?

時間 2021-06-06 12:37:08

1樓:簡單

還沒看完書,所以還沒看到這句話。

所以,句面理解的話,就是:每個正常人都有不為人所知的不正常之處,有的人無法接受這樣的自己所以變得精神不正常;而有的人接納了這樣的自己從而還安穩地生活著。同時,也有的人不斷地縱容自己,也可能會變成犯罪分子……

最後,真正正常的人應該是懂得接納自己不正常的地方並且自律的人吧。

僅個人理解如此。

2樓:PM智先生

這句話看上去矛盾,是因為「正常」和「不正常」中的「正常」所指的含義不同。

第乙個「正常」,是指有自我覺察的能力,了解自己,能看到自身的不足

世界上的人大概有兩類:看的見自己(有自我覺察),看不見自己(沒有自我覺察)。在村上的書中的人物,也莫過於這兩類。

玲子和渡邊就屬於有著清醒的自我覺察的角色,但直子可能就是乙個反面教材。

如果乙個人有自我覺察,那麼TA就可能在遇到精神問題之後,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而反之則可能會有問題而不自知,一直困在這個問題當中。

第二個「不正常」則是指,每個人身上可能都有那麼幾個看起來的異常行為,比如強迫症、特殊癖好等。

3樓:Dream-boat

玲子的話,實際上是作者正確態度的反映。

療養院的那些所謂的「患者」,像玲子和直子這樣的,都是懂得自己的不正常,懂得一旦去外界可能無法過正常的生活。即使她們不正常,但在作者眼裡,這是她們的正常之處。

而療養院的那個「醫生」,似乎不懂自己的不正常,一本正經地和「患者」們說一些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還隨時帶著三角板,筆和紙。還有那個「門衛」,一直反覆說著東京的豬肉...他們都是不懂自己的不正常,所以在作者眼裡他們的這點也就不正常。

4樓:突襲麵包店

句中的「我們」指的是玲子和渡邊,對於他們兩人來說,他們很早就認識到個體的差異性,並且能夠做到求同存異,不愛跟別人爭論,在這點上,他們和其他人是不一樣的。玲子可能擔心渡邊因為自己的「不一樣」而困擾,才跟他說了這句話。

同時,村上春樹這句話也是說給讀者聽的,當我們意識到自己「不正常」之後,可能會產生許多煩惱,問很多為什麼?為什麼我會這樣?為什麼我不能跟他們一樣?

為什麼我會這麼想?為什麼……而作者要告訴我們的就是:「你現在想的這些問題,我也曾想過,這是正常的。

你之所以成為你,你之所以會不正常,那是因為每個人都是不正常的。當你明白這件事的時候,一切就會回歸正常了。」

如何對比與評價《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與綠子?

三生石 直子與綠子就像白玫瑰和紅玫瑰,前者是床前明月光,溫柔嫻靜,讓人產生保護欲,而後者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熱情似火,敢愛敢恨。 子綠子 直子是迷失者,她孤獨,敏感憂鬱,脆弱無助,她分不清現實和夢境,男友的去世讓她感覺深深的喪失感和孤獨感,讓她遠離客觀現實世界,不斷沉迷於自己內心的主觀森林裡,迷失...

挪威的森林中渡邊君怎麼做才能挽救直子?

鹹魚 講真,我看的第二遍,我徒然發現,我覺得渡邊是可以救她的,在20歲生日那個晚上。直子說她像是被推到了20歲,一步步長大,而木月一直17歲,在那個感覺年齡已經跨過去,心理卻還沒跨過去的奇妙時候,直子想到這個她崩潰了,她瘋狂尋求安慰,跟直子死後渡邊瘋狂找綠子是一樣的。在那個黑暗的時候,渡邊變成了木月...

如果你是渡邊,該怎麼拯救《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

已登出 直子的問題是克制自己,面對自己重要的依靠渡邊,想得是要呈現自己最好的狀態。這說明她很善良,不想讓渡邊擔心自己。但直子其實就是需要傾訴,需要狠狠地流一次眼淚,需要不被打斷地說一次話。我估計她和渡邊之所以能度過那特殊的一夜,得到從木月身上得不到的東西,在渡邊身上開始和木月難以開始的東西。就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