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漢評價

時間 2021-06-02 15:12:40

1樓:二息步行

入室以後各個演員在台詞,表現與各種肢體動作,細節,都行雲流水一樣絲滑。隨著劇情推進,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彷彿你就在那個陪審團的屋內,坐在旁邊旁聽一樣。

2樓:白魚

一,敢於持有自己的見解,哪怕反對者眾多,或冷嘲或怒斥。如果八號沒有橫插一腳說出自己的觀念,而是隨大流的把票投給Guilty,或許那個孩子的死會成為他永遠的陰影。

二,任何無端而惡意的歧視永遠受人唾棄。想想那個從頭到尾對貧者抱有極端歧視的老人,一直宣揚著窮人的天生低賤無能,似乎就像我們中的一些人一樣,斷言那些生活困頓的人都是懶漢饞蟲低能兒,藉此標榜自己的高貴,當然還有一些聰明人,不動聲色地默默歧視著,「黑人就是智商低」,「日本人天生YD」之類的思想滲入日常,長此以往實在可怕。

三,人不知而不慍,不要把自己的見解強加給別人。主角自始至終都未曾暴怒,卻通過言語將頹勢扭轉,越來越多的人支援NOT Guilty,而那幾個極度頑固的人,卻在暴怒和吼叫中陷入孤立。

四,可以利己,不可唯己。

或許這是所有人都要注意的,不管你有沒有選票。

3樓:董君

說說電影:

不錯的老電影,開始和結尾的部分稍顯拖沓,個人認為可以將12個人的某些合併到一起,這樣人物性格會更突出劇情也會更緊湊。

幾個值得注意的人物:

8號,主角,首先提出不應該如此草率的處理乙個孩子的生命,但是最開始他並沒有什麼確切的理由根據,而且後來在其他人的壓力下決定若其他十一人認定有罪他可以妥協。這個人物與傳統意義上的高大上憑藉一己之力拯救世界的美式英雄並不同。

9號,乙個老人,具體身份未知。被8號的正義感責任感鼓舞站出來,劇情轉折的關鍵人物,對於兩位平民窟出身的證人的窘迫心理有精彩入微的分析(可能他本人也是出身寒微)。觀察能力驚人,注意到的證人的兩個關鍵細節幫助大家發現了兩位證人證詞的漏洞(老人的腿腳不好,中年女人是帶眼鏡的)。

電影裡的幾個小細節暗示老人因為身體條件比較差所以一般情況會避免與其他人發生爭執,這可能是他沒有首先站出來的原因。

關於最後一直堅持的3號。一直以粗魯衝動的形象示人,判定被告有罪是夾雜了很多個人的情感在裡面:更多的是自己孩子對自己忤逆的一種「移情」(影片中他提到自己對自己的父親稱「sir」,暗指孩子對自己應有的尊重),這完全不同於和11號那種對於底層人民的優越感和歧視,和7號11號事不關己的冷漠也大相徑庭。

另外,3號在11人投票的時候懷疑5號投了『not guilty',對他大喊大叫,但是之後主動承認了錯誤,雖然5號並未買賬。這個小小的閃光點實際上為最後時刻在大家推翻所有證人的證詞後投』not guilty『做了一點鋪墊。

如何從法學專業的角度評價《十二怒漢》這部電影?

身為乙個法律人,法律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問題是那些法律所不能解決的。剝離各個版本形形色色的社會矛盾,陪審員也好,電影觀眾也好,為何所謂的人的良知會如此廉價?可以延續到一小時三十分鐘後嗎? 李伯伯 理想主義作品 懷疑主義精神 民主法治內涵 當然,屬於西方世界的東西,俺們要大大的反對。雖然我看了一遍...

如何評價「12怒漢」這部電影

逍遙狂徒 專業人士專業做這12個貨湊雞毛熱鬧?大家都說這是部神劇,在我看來,就是一部神經局!真正的重點不應該是查明小孩是不是殺人犯嗎?一群人在哪bb個什麼勁?法律呢!嚴謹呢? 打爾紋 如果沒有那個從始至終堅持嫌疑犯無罪的人會怎樣?現在的比例是12個人中有這乙個人。假如12個人都是與己無關的態度,又會...

看過《十二怒漢》的人,不覺得陪審團制度有問題嗎?

老甜 瀉藥。題主的思考還是很得當的。最開始看題目還以為是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問題,後來發現是程式問題。其實題主多慮了,題主能想到的問題,難道法律精英們會想不到?因此,實踐中,陪審團從選拔到參與庭審到最終裁決,都受諸多程式限制,而程式,往往是極為無趣的,電影沒法拍。比如你看很多電影,老闆一句話,下面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