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遭遇不幸的人最終會成為至惡還是至善的人?

時間 2021-06-02 01:57:09

1樓:王宗遠

我覺得取決於後天能否有因緣遇到善知識為其演說善法。如果可以受到善知識的點化,可能會解除很多創傷引起的心靈扭曲而步入正軌;如果遇到惡緣繼續深化心靈的扭曲,就會造作很多罪業。每個人的因緣不同,有的人在臨終的時候才受到善知識的點化,但是仍然可以通過至心念佛力往生淨土。

雖說如此,對善法的修行還是越早越好,越精進越好,不要蹉跎歲月等到身體受到老病死苦的折磨的時候才想起來修行,到那時自己修行的身體、精神力都已經衰竭,加上外面因造罪而導致的惡緣纏繞,想遇到有大力的善知識也是非常困難的。

2樓:一知半解

這個問題相信只有真的經歷了的人才最有發言權,但我相信童年的陰影會有一段時間在一定程度影響乙個人,對自身的世界觀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在懵懂無知的年齡長期處於絕望的狀態,這本身就是很難想象的,更何況是當局者。

如果真的很不幸,我相信大部分人是不會拿出來說的,但從資料統計中可以得知的很多單親家庭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會有性格上的缺陷,長期經歷家暴的孩童長大後也會有相應的暴力傾向。面對這些的時候,我覺得引導是很難的,每個人都會根據自身的經歷對身邊的環境進行評價,經歷了不辛還保有至善的戲劇性人物在現實中還是極少數的。

與其說是童年遭遇的不辛,更重要的是遭遇不辛後周圍的環境是怎樣的,不論貧富,不論貴賤,而是在經歷了這一切後,身邊的人得知以後還能不能像對待正常孩童一樣對待他,如果可以,我相信這個人還是能成為乙個至善之人的,因為從陰影走出來的人更加懂得這平凡生活來之不易,更能發現人們身上的美,從脆弱到堅強的過程本身就能造就乙個人。

但如果在這個孩子遭遇不辛後,身邊的或者過於寵信,或者過於排斥,這些做法本質上就是在不斷強調他遭遇了不辛,強調命運的不公,強調他的特殊。我想在這樣情景下長大的孩子必定是乙個沉浸在自我意識中的人,必定在他眼裡沒有人會與他是同類,當然還是那句話,只有真正經歷了並且成型了的人才是最有發言權的。等到這個人的世界觀逐步成型了以後在想更改就很難了,那時我相信應該也就成了題主所說的至惡。

幼年遭遇不辛肯定會有影響,影響或大或小,甚至很少能到達題主所說的極端,並不是說這些遭遇不重要,而是說重要是遭遇後的環境,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沒辦法做到面面俱到,沒辦法彌補所有的過錯,至善與至惡之人更難區分,我們可以相信乙個經歷坎坷,遍體鱗傷的人依然抱著一顆至善之心,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天真,更不意味著我們要因為這段遭遇就定義乙個人的好與壞,畢竟分辨好壞,看清善惡本身就是很困難的。

3樓:深海的淚

不一定,怎麼說呢,我個人覺得沒有至善或者至惡這麼一說。幼年遭遇不幸的人也許會在性格上有一些問題,但也不一定就會變成至善或者至惡的人吧。

人類最終會成為數字生命嗎?

彷彿 數字生命,當下即是。組成眾生的元素並無二,其排列方式決定其相狀。文字的筆畫本無別,其排列方式組成了不同的文字,文字的不同排列,又生出萬千語言和文章。歸其根本,萬物體性無別無二。而能分別的,唯是自心。且這個 自心 也是本有的功能,本不分別。只是我們妄加分別。比如電腦 電視 汽車通了電或者啟動以後...

物體速度增加,最終會成為黑洞嗎?

冰貓 會成為黑洞的,你問題應該預設假設該物體體積不變的。你持續對它輸入能量,如果你輸入能量的速度永遠大於它輻射能量的速度,那麼它早晚會成為黑洞。 非轉動的物體,當它的尺度小於施瓦西半徑,只能以黑洞的形式存在。當尺度接近施瓦西半徑時,物體的結構不足以支撐引力,開始坍縮直到黑洞形成。其它情況由物態方程和...

身體健康的人最終會死於什麼疾病?

Mint 薄荷 就是我們平日裡說的 老死 實際是全身器官的衰竭。隨著年齡的增大,代謝逐漸減慢,器官慢慢衰老,比如受次傷復原也比年輕時慢,都是歸因於器官的衰老,代謝減慢。不可抗拒的。當全身性器官衰竭時,人就掛了。但是直到很老沒有任何醫學上的病也是幾乎不可能的 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