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聽起來都是一種哭腔?

時間 2021-06-01 22:44:09

1樓:ZHENG

那你是沒聽過秦腔,最出彩的秦腔唱段大多都是哭,而且是老生那種撕心裂肺哭天搶地的吼,猛一聽容易嚇到。豫西的豫劇風格也有點像這樣。

2樓:木華

我上大學的時候,老家發了洪水。死了人,房子倒了,辛苦修的路毀了大半。洪水過後,鎮上安置點搭建了戲台。

豫劇團來演出,疲憊不堪的人們從各村到鎮上看戲。三天,從天黑到深夜,人滿滿登登。

我的老家距離函谷關很近。戰國時候,秦從這裡開始統一的血腥征程。歷次更朝換代的大戰,河南都避不開戰火。

近代不論是北伐還是抗日,都是戰場。兵災,天災,河南都躲不過。「1942」那個電影我是不忍看的。

我想,在這種避不開,躲不過的慘絕人寰裡,無論窮苦人,地主還是文化人,都是失語的。唯有那一聲嚎哭,或許能達上蒼,給人些許安慰吧。這也能解釋,豫劇,即便是經現代傳媒包裝,最深的核心,仍然是悲苦。

我爸看梨園春裡那些參賽小娃娃的表演,評價是:奶腔,沒有味道。

3樓:Gina

我直接安利題主去聽豫劇小生李朋傑的《風流才子》,《必正與妙常》,以前我也覺得豫劇都是哭啊,或者是那種奔放豪邁的。直到我發現李朋傑這個小帥哥,才知道豫劇也可以美得不要不要的。有幸見到帥哥本人,也是很溫文儒雅的,放幾張圖吧

4樓:看豫劇

主要是豫劇現在發展的更多的是戲曲小品和小篇劇目,近年來並沒有十分有名的大劇產生。大多數演員還在演繹以前的劇目,以前的劇目又大多以悲情戲較多,悲情戲也更能讓戲迷從中得到安慰,傳播的也很廣。就像現在的歌曲,不也是很多都是傷感的歌曲!

出來劇目的原因,還有乙個原因就是豫劇的發展高潮在那一段我們身處在水深火熱的年代,從1930-2023年之間發展的更為迅速,國家大環境因素決定這豫劇的大走向,悲情戲加上環境影響,豫劇更多的出彩表現在唱腔上,所以就形成了以哭戲和哭腔而見長的一種劇種。

隨著老藝術家的隱退,新實力演員的登場,豫劇的唱腔和劇目都在多元化發展。最為著名的就是梨園春欄目,弘揚了豫劇文化,使豫劇的發展也越來越多元化。

這一現象,會在以後慢慢得到改變的。

5樓:劉高興

題主說的不算錯,豫劇的確有「十齣戲八齣哭」的說法。其實整個北方戲曲都以悲劇佔主導,裡面難免有悲悲戚戚的劇情,哭戲就在所難免。即使是部分喜劇,也會有小段的哭戲來牽動劇情,引發對比,達到更好的喜劇效果,比如《七品芝麻官》林秀英哭訴冤情。

單從豫劇一種來說,我想大概有這幾個原因:首先豫劇的歷史有兩百多年,是一種始終緊貼百姓生活的劇種。河南的經濟長期以來相對不發達,生活困苦,農民經常吃不飽肚子,命運多蹇,地方曲種多取材於生活,因此多哭戲;再次戲曲工作者的社會地位也不高,身世也多悽慘,便更鍾情於編寫和演唱悲劇;再次是河南方言的特點,嗓音高亢嘹亮,富有衝擊力和感染力,適合表現悲劇;最後就是豫劇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隨著觀眾和演唱者對哭戲經久不衰的欣賞和堅持,逐漸也形成了這個重要的特徵。

PS:我並不喜歡聽哭戲…………

6樓:penny Chen

嚴重不同意。豫劇的唱腔聽起來比較接近河南本地的方言,尤其是河南較為南部的城市。本地方言說起來的時候,最後乙個音會上揚,導致整句話會以一種較為怪異的聲調結尾。

請具體描述是哪些豫劇讓你感覺到有哭腔呢?以及哭腔是否和尾音上揚在聽覺上有相似性?

Jpop為什麼聽起來都是乙個調子?

我也覺得題主聽的日語歌型別少了吧?聽日文歌都快六年的人只想說一句,題主你問這個問題真的不是在開玩笑嗎?為什麼會產生這種錯覺?jpop有一種叫王道進行的東西 k題主可否舉例幾首小弟也好幫忙分析 對於Jpop樂迷來說,每個歌手都有與眾不同之處。只有經過廣泛地欣賞與比較才能發現其中的差異。如我,最愛kot...

同樣都是歌曲為什麼有些歌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土?

也許是這些人的早期作品給你了一種思維定勢,你現在再去聽聽莊心妍,請問你還會覺得土嗎?如果是那大概是你還在把她定格在一萬個捨不得。 旅途 有的歌是寫出來的,有的歌是創作出來的。這二者有很大區別!寫歌只要掌握一些技巧就好,而創作就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還要有態度!寫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實際價值,而創作歌曲的...

為什麼國漫配音聽起來都是乙個味,特別男主,都是那種沉穩柔和聲音,甚至感覺是同乙個人?

他們覺得這樣好聽,有段間我看的特難受,去提問要麼就說配音才剛起步,要麼就說你聽慣了日語配音崇洋媚外。後來我想了一些,可拉倒吧,差就是差還不讓說,你不說我不說他們就覺得這就是好的。我也不是現在才看動漫了。就拿央視兩部90後絕對都看過的動漫 西遊記 哪吒傳奇 來說,這配音尬嗎?原先我想,可能是因為動漫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