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時間 2021-06-01 21:27:22

1樓:留白

作者原話:

今天我下午趁機回了幾個帖子,卻被踢了回來,叫我不要沒事亂在讀者區晃蕩,乖乖碼字去,嗚嗚嗚嗚嗚,人家雖然沒時間寫文 ,但有時間回帖呀。

哦,關於本文的題目和封面,已經有很多人猜了。

題目是李清照的句子,當時李大詞人應該是頭天晚上喝醉了,估計沒有婆婆要請早安,所以不用早起,早上酒還沒醒,稀里糊塗的問丫鬟一句話,丫鬟也稀里糊塗的回答了一句。

短短幾句詞,描繪出乙個古代貴族女子悠閒灑脫的生活場景,我很喜歡這種生活狀態,很自在,很慵懶,希望明蘭也是如此。

封面很多讀者說了怪怪的,可是親們真的看不出來嗎?真的嗎?真的?

——那個女孩子在睡懶覺呀!古代能主動睡懶覺的已婚女子,一般是很少的,這才是悠閒自在的生活呀!

2樓:雙笑

綠肥紅瘦,看彈幕裡有解釋是說古代像盛家老太太遇到的那種寵妾滅妻的行為。也有說是像劇中結婚,女人穿綠色嫁衣,男人穿紅色嫁衣的行為。具體還是看作者解釋

3樓:張曉萌

我覺得,只是我覺得,不要說我。

第一,這首詞是李清照寫的,而且是她幸福的時期寫的,滿滿都是官宦富家女的閒適閨中生活。從大方向上看,很符合知否這本書的狀態,雖然是庶女,但爹爹不是個完全不理內宅的糊塗蛋,太太也不是個心腸歹毒的人,衣食無憂,父兄不冒進,無殺頭抄家之禍。嫁作人婦之後,雖然內宅雞飛狗跳,但總體生活依然是閒適安逸的,沒有什麼戰亂家破人亡流離失所一招成為階下囚什麼的。

最後大結局,這一生從此就是幸福安逸,富貴美滿,傷傷春悲悲秋。

第二,一場雨之後,侍女覺得花沒有變化,但是知道嗎知道嗎,其實已經是綠的多紅的少了。我感覺,雨,預示著每一次重大的變故。從開篇的穿越之時開始,沒人覺得病前病後的小明蘭有什麼變化,但是確實不是乙個人了。

被老太太收養,只是從乙個院子搬到了另乙個院子,但是於人生境遇上已有很大的不同。

第三,文藝,真的很文藝。我也想不出來更好的名字了,錦繡,富貴,芳華,等等這種詞已經在宅鬥文名字裡用爛了。李清照的一剪梅太悲了,剩下的一些我覺得哪句都不如這個文藝。

第四,它還有個名叫庶女明蘭傳,但是我覺得這個名字和全書主旨不符。我始終的觀點都是明蘭從不想做奇女子做典範做招牌,她就想閒適安逸的生活,吃吃喝喝逛逛看看昨天晚上下完雨之後花到底變沒變,睡滿五個時辰,就像後記裡說的,這位姑祖母沒有什麼名滿京城的才名,只聽說極孝順。所以一開始就極力躲齊公子,她說她要不起,表妹事件前真心覺得賀家公子好,嫁給顧都督之後理家管事也是為著活得安全舒服所以一開始才有侯府出事她想躲不想衝鋒陷陣。

不要用傳這個字去形容明蘭的一生,或許靜安皇后還有那個琉璃夫人更合適。

第五,沒了,沒第五。

4樓:禾禾

綠肥紅瘦,我想的比較表面,「綠」是指文中庶女明蘭,從幼年至出嫁前夕,在外人看來一直看似普通低調如綠葉般陪襯著「紅」也就是盛府其他女兒,但其實,無論從內心而言——扮豬吃老虎的存在,還是後來在經歷了各種外界事物、在各路風雨中,成長為侯府女主人,她成為了盛家這一輩最風光的那乙個。

5樓:水晶魚柳

初始看這名字起的很突兀,難道是為了貼合宋朝背景?後來仔細想想,改名的原因是為了貼合人物吧,看著貌似風光艷麗的花兒,風雨飄搖過後,已經凋零不堪,而那些陪襯的樹葉,經歷風雨的洗禮,挺拔依舊。結合衛小娘的話,只要活著就行了。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有哪些好吃的?

封莙 這道題可以答耶 我發現,趙麗穎的每部劇幾乎都吃得很好,知否 作為正午Sunny出品的新劇,自然有很多美食可以拿來說道。毫不誇張的講 正午出品,必屬精品 不接受反駁,哈哈 先看看這排場,一定是拿得上檯面得宋朝飲食了。說到好吃的,先說說我們明蘭小可愛最喜歡吃的白玉魚羹 魚羹這道菜起源於南宋,據周密...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劇寫實嗎?

好先生 這部劇我刷了很多遍,寫不寫實我不知道,但是我從其中學會了乙個道理,人不能自視過高,要有自知之明。在劇中,最明顯的對比,五姑娘如蘭,他知道自己不算聰明,不是不是很討人喜歡,沒有心機,並沒有想著一心攀高枝,嫁了乙個普通的秀才,最後過得舒服自在。反觀四姑娘墨蘭,自視太高,一心想要嫁給豪門,到自己並...

為什麼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稱為小紅樓?

我小姐妹一直跟我安利這本書,她特別喜歡,然後我特別喜歡紅樓夢嘛,她就跟我說這本書人稱小紅樓,我就想,看看到底這本書到底有多紅樓。給我就乙個感覺,強行拗,強行紅樓體紅樓風,我沒看下去,一點感覺都沒有,沒什麼靈魂,只能給人感覺很尷尬。我是為了紅樓而紅樓,能把紅樓夢通讀看兩遍的人大概都不會認為它是什麼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