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覺得電影不如原著好看?

時間 2021-05-31 21:56:54

1樓:一塊鐵

看書時你有自己的想象空間,你可以把內容「調」到你最適應的度,從而使人印象深刻,而電影更強調感官感受,耳聽目見,電影文化和書籍文化有不一樣的美,因為看過了原著,就會在心裡把這兩種內容作比較,人的心理當然會偏向那個自己用腦子想象過的原著了。觀影時你用大腦想象,而看書時你想象大腦。

ps:有點粗糙的答案,希望題主理解

2樓:盧婷

說確切點,應該說,原著細節多,能感受到裡面的感情真切。總覺得電影太快,相愛太快,結束太快。有的時候看完一部電影,都不知道為什麼情節會那麼快。

以至於,感受不到原著裡面所包含的內容。

3樓:

這個涉及到西方文學理論裡乙個著名的理論叫個「空白」,blank.。是西方現象學文字分析法的一種理論,由波蘭文藝理論家羅曼.英伽登提出來的。

是指在文學作品中沒有具體表現出來的或留有部分餘地的,留有一定想象給讀者或者受眾去加工具化的內容。有點像中國文學藝術中講究的「字裡行間」。

為什麼文學作品與同名的影視作品相比更好看?就是因為,文學作品提供給讀者自我加工,再具化,再現形象的空白點更多,讀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歷,知識等再構造文學作品中的人物,這個人物,是與讀者自身的體驗和想象想吻合的。而電影,通過將文學作品中的形象通過演員的形式勾畫再現,變相的首先占領了讀者的想象力。

舉個例子,《圍城》書本的方鴻漸和電視劇集《圍城》裡的方鴻漸,當你沒看過電視劇集之前 ,你在書中得到的方鴻漸的形象是你腦中的乙個形象,但當你再看過電視劇集之後 ,再提到方鴻漸這個人物,你腦中自然浮現了陳道明演的那個方鴻漸的形象。

因為我對西方文學理論也只是略知一二,所以,只能說一點點,你有興趣可以去參考一些文學理論中關於現象學研究的書籍,裡面會提到這些。在這裡再提出乙個問題:乙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個理論可以用空白理論去解釋的。

那我想到,戲劇作為一視覺藝術,和劇本這種文學藝術也是有差別的,那為什麼通過舞台表現出的戲劇還是能給人以不同的理解,留有」空白「呢?作為對文學作品的舞台呈現,戲劇和影視有多大的差別。

4樓:覃曼莉

首先電影有時間限制,短短兩三個小時又要顧著情節又要顧著人物描繪,本來就綁手綁腳。

其次,看文字在時間分配上是相對自由的,文字你看到哪兒有趣的,可以自由停下回味一番,也可跳著看,也可自由回顧前文;電影就不同了,基本上視覺上的,一般都會被牽著走,也容易看後面忘記前面。

再次,就是文字像是烹飪是給你材料,看你怎麼想象,做一道什麼菜,基本上自己做的也特別好吃;電影就是做好了給你品嚐,好不好吃,見仁見智,還得考慮先入為主的因素。

最後就是現實問題,編劇水平怎樣?真正厲害的編劇有多少?那裡取那裡舍都得有個標準,有個角度,試著了解他們的想法,有時也不一定不可理解。

為什麼美劇好看大家會稱讚編劇,但是電影好看大家只會稱讚導演?

OneAsprin 美劇很少用乙個導演拍完一整季。比如紙牌屋,絕命毒師這些神劇,看片頭你會發現,每一集導演都不同,但卻不影響整體水準和觀感,可見編劇的功力。 流放瘋 你多留意美劇每一集的人員名單就會發現,很多美劇每一集都在換導演,但是編劇卻是固定的。美劇的製作組裡編劇才是核心。很少聽說美劇演員和導演...

《知否》原著你看過嗎?為什麼會喜歡原著?

解語波斯菊 看過!除了穿越這個梗有點老!我不喜歡人云亦云的作者!但是不可否認,人情世故寫的特別好!特別通透,隱忍,教你怎麼把爛牌打好! Joyce 我喜歡 知否 的若干理由 1.女主的愛情觀 讀 齊衡彎了彎嘴角,忽覺有些手癢 時候,想到名公子風流,就想到這張臉 沒找到賈寶玉時候的扮相,玉人一般的齊小...

為什麼一些女生會覺得自己不如男生,還覺得這是應該的?

噗嗤 不可否認學習方面男女平等,但多數情況下男生力氣體質各方面確實比女生佔優勢,再加上可能男多女少吧,讓女生在心裡上產生被保護欲 零仙QAQ 首先,一定是和中國傳統思想有一定關聯的,畢竟可能有一些人保持著重男輕女的觀念,不一定很嚴重,但是還是有人會表現出來。其次吧,我覺得可能是那個女生自己心理上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