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成長邊緣》這部電影?

時間 2021-05-31 17:09:18

1樓:

看完很絕望

雖然骨子裡就自卑,但是早就習慣偽裝自己,融入人群。

我沒那麼幸運,遇不到那麼好的人,也沒有哥哥。

總覺得自己開心的話,不開心好像消失了,笑也沒那麼困難,習慣就好,沒那麼難的。

2樓:

出乎意料的優質青春電影,把青春期女孩的懵懂,情緒化,愛戀,對友情對愛情的態度,對自己的定位和認識,成長的恐慌,都描繪的無比真實,大多數女孩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些不可描述的小心情,微妙的妒忌和渴望,都在宣告著邁向成長需要體驗的不那麼美好的歷程。

30+的中年婦女各種看哭。

3樓:

還好看的青春片,至少裡面有幾首BGM還不錯。看完整部影片,其實故事很簡單,但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推薦它呢?

我覺得是『女主所經歷的好像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樣,或者說你正在感同身受』

「我們這一代全都是蠢貨。如果手機從他們身邊拿一秒,他們沒有表情包就不會交流,他們真的認為這個世界想知道他們正在吃墨西哥卷嗎?都太他媽操蛋。」

我無比喜歡女主在教室對老師的這一段自言自語。

心中住著老靈魂,喜歡聽老歌,底線是

「不和外面世界的人有共同點,他們和我之間也沒共同點」

鄙視著自己這一代,但又無能為力衝破這一切,始終要去解決那些煩人的人際關係,「討厭」的父母,「虛偽」的朋友。好像覺著自己本並不屬於這個世界。雖然電影存在戲劇化的放大,但這好像就是17歲的寫照。

我自己都不喜歡自己。

也許,是沒有人喜歡你。

片中的女主聽到老師的這句話,暴跳如雷。唯一的朋友離她遠去,最理解自己的父親已經去世,母親、哥哥都不了解自己,想傾訴都沒有合適的物件,找得到的可以洩憤的人只有老師。

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

女主最終還是長大了,選擇剝開自己厚厚的殼。影片最後的結尾課可能有點突然,但可能成長就是乙個晚上的事情,理清了一些事情之後,便成長得不再自私。

4樓:

坦白說,我從未如此討厭過一部電影裡的主角,娜丁打破了我的記錄。乙個從小缺愛,長大缺鈣,為人刻薄,相貌平平,說話不中聽,負能量滿滿的17歲女生,如何讓別人去愛她?Sorry,我找不出任何理由。

片中的娜丁就是這樣的人,她固執,孤僻,不合群,卻從不進行自我反思,她嫉妒自己的親生哥哥人緣好,對自己的閨蜜有強烈的佔有慾,嘲諷自己的老師是個失敗者,對多金又含蓄的南韓小哥百般侮辱,卻又不敢向心目中的男神敞開心扉,殊不知這些被她傷害過的人,生活都比她幸福美滿,真正的LOSER是她自己。所以這部電影的結尾更讓我反感,這樣乙個心胸狹窄,毫無優點的人生廢物不配得到愛與救贖。

5樓:西紅市長

我不懂為什麼好多人要評價這部電影,都是是把整部電影劇情介紹一遍呢?不是說評價麼?不是說感受麼?為什麼百分之八十都是在敘述劇情。

6樓:april xiao

天啊。看完這部電影感覺豁然開朗!

原來不是只有我是這樣的。原來大家也是這樣的。即使我24歲了。我任然覺得感同身受。

我就是電影中的第二種人,骨子裡自卑渴望被愛總覺得孤獨的那個人!

大家有沒有覺得。當自己越是失意的時候反而越敢於去做某些事,內心裡還一直os 我是那個獨特的人。

7樓:

在地鐵上,今天沒帶包,閒的沒事,來答題。

怎麼說呢,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的荒唐,同時又是那麼的合乎情理,這應該就是小女生的心理吧。

從乙個人身上對映出曾經的自己的感受不太好。

也許大部分人的青春期都是這樣的吧,唯我獨尊,全天下所以不順心的事情都是別人對不起自己。而同時自卑和自負是雙生花。好在人生總會遇到那麼一些感動的事情,和帶給你感動的人。

8樓:

我不是很覺得娜丁很作,她只是沒有乙個像亞裔小哥一樣引導她會照顧她感受的人。

當我看到娜丁好朋友跟她哥在一起了之後,我是和娜丁一樣感到了些些背叛的。她明知道娜丁有多麼討厭她哥,但是從來管過,或者說她也沒必要,但是他倆在一起後又想著娜丁能好好和他們相處。

最氣憤的然而是一起去的趴體,自己跑去跟別人玩,完全沒有管娜丁。我完全能體會那種在一堆說說笑笑的人裡自己像乙個異類一樣從中徘徊的感覺,而且自己唯一的好朋友還不在身邊,簡直無助的要死慌得要死。

她沒有娜丁依然跟別人談笑風生開開心心,可是娜丁沒有了唯一的朋友,整個世界都塌了吧。

還有哥哥,在最後那個擁抱前我是真的沒有覺得哥哥愛娜丁。娜丁作的時候他只是在一邊看著而已,還不如禿頂老師。

9樓:水藍色眼淚

看這麼一部少女電影是因為聽說女主表演超讚,沒想到影片也很有誠意,品質在同型別片的水準之上,非常寫實的表現了現下青年的思想狀態。雖然談不上多麼有趣,但看起來蠻輕鬆,還是推薦女性朋友看看,這電影講的真有可能就是你真實的17歲……

另外,女主海莉.斯坦菲爾德表現相當出色,一人撐起一部電影,而且氣質獨特,非常看好這年輕演員,不信走著瞧。

10樓:馬斯洛三角

這是一部成功的電影。

結局是喜劇,但我們都知道,生活不會那麼美好男神實質上是個渣男,好多女生就這樣躺下去了,留下一生的遺憾。

沒有那麼好的老師

沒有那麼好的備胎。

生活不是電影,生活比電影苦澀。

11樓:尼摩船長

誰都有青春期的叛逆,誰都有無法觸碰的逆鱗和傷痛。

她知道爸爸愛他,也知道媽媽和哥哥都愛她,只不過從小到大的叛逆造成她不能夠直視這種親情。

另外埃文對她真挺好。

老師也很幽默,真誠。

12樓:Benjaminqiu

因為平時時間不是很多所以先寫一些然後慢慢補:

先講一下內容會有劇透,慎入另外忘了多圖預警下面是正文

哈哈哈先說看這部電影剛開始單純的是為了Hailee Steinfeld的,畢竟一直對青春題材電影不是跟感興趣。但是!這一次的電影給我的體驗真的非常的好,電影在人物刻畫上給人的感覺非常的用心,無論是女主本人Nadine還是周圍的人,人物的出現不是單純的為了推動劇情的走向,而是完美的融入整個劇情,你會感覺劇中人物的性格形成非常的自然,這種刻畫帶來的是無與倫比的真實感。

另外還是要誇獎一下海狸(Hailee Steinfeld)對於人物的把握,作為海狸的粉絲真的覺得這波海狸的演技非常的棒。

我覺得這部電影最大的觀賞性在於它的真實,能夠讓人回想起當初的那個非常不成熟的自己,以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與周圍的人和解的過程能夠讓人看起來非常的暖。

電影的名字叫做the edge of seventeen,直譯的話是17歲的邊緣,個人的感覺官方翻譯成成長邊緣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電影講述的是Nadine在十七歲經歷的一系列事情,導致了Nadine的一系列變化,在這裡我想的是著重的分析一下她本人的成長過程。電影因為什麼而真實。

剛開始一上來是乙個女主跟老師的對白的鏡頭。這裡可以看到女主的一些個性了,雖然這個時候不知道發生了什麼。Nadine跑過來跟老師講balabala然後後面是一連串的腦洞。

被老師幽默的懟了回去,這裡我覺得老師是相當了解Nadine的

最後女主成功被老師逗笑

隨後開始講述之前發生的事情

先是講述了Nadine小的時候,這部分的交代非常的細節以至於可以理解為什麼她會產生這樣的性格,Nadine從小生活在哥哥Darian的光環下面,Darian是乙個在所有事情上都做的非常的棒的孩子,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追捧,而Nadine獲得的關注相對的少,無論是來自學校還是來自家庭的,所以其實從小開始Nadine在內心其實是低人一等的。

在Nadine小的時候唯有她的爸爸能夠理解她,並且能夠安撫她的情緒,這個鏡頭是在Nadine不願意上學的時候,爸爸安慰的安慰。其實想提一點,把mean翻譯為壞好像不是那麼的準確。

Nadine在學校唯一收到的關注便是來自於高年級女生的欺負。

在Nadine對著鐵欄杆發脾氣的時候,這時候Nadine的閨蜜Krista出現了

Krista是乙個非常文靜的女生,性格也比較內向,喜歡自己乙個人跟小動物做交流和玩耍,這裡對於Krista性格的形成也有一些交代,電影裡有給到到Krista的父母吵架的鏡頭,這也解釋了乙個內向文靜,似乎懂事的女生的由來。而這樣的兩個女生成為很好地朋友,看起來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未完

怎樣評價《迷霧》這部電影

Ageaser 能看出來想表現點啥人性啊之類的 但是某些角色的睿智操作直接毀了 只能看出來大型低智商人類實況,不死個人這些人永遠不知道該幹啥最後的結局更是讓我感受到 天災面前主要看命,你幹點啥都沒有用,同樣是衝出去,開頭的女人歐皇附體就能被救,命不好的橫豎一死,能苟著就苟著,因為你多活一秒就能多賭命...

怎樣評價《爆裂鼓手》這部電影?

門前過 看來有過追求的人不多啊。只有有過追求的人才能看懂這個電影。雖然大家也都失敗了,畢竟和絕大多數人還是不一樣。之前38個答案沒有乙個看懂這個電影的。無關對錯,無關高下。只是人類這個物種的一種本性,偏執和極端。對於年輕時有過追求的人,這個電影是給大家的一曲輓歌。那些不懂裝懂還說什麼教育,還有說什麼...

怎樣評價《死亡實驗》這部電影?

十六 電影的開頭是男主角參加自由遊行而認識了自己的愛人,其實一開始就展示了男主的性格,也為電影的走向奠下了基調,一段時間以後,男主決定參加這項實驗,並在面試中遇到了後來的 獄長 至此,電影正式開始。一開始,囚犯與獄卒明顯處在乙個相對和平的相處模式,這是基於雙方共同的認知 相安無事就能拿到一筆不菲的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