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資治通鑑這裡有點不敢相信,為什麼王浚會相信石勒是去尊奉他為帝

時間 2021-05-31 07:38:51

1樓:

因為王浚從始至終壓根就沒將石勒放在眼裡。對王浚來說,石勒不過是乙個雜胡小奴而已,運氣好讓他有了一塊地盤,但仍然不可能成得了大事,那石勒擁戴自己不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同樣,劉琨估計也是這個想法,所以才會被石勒一記迷魂湯弄暈,坐視王浚覆滅。

事實上,別說王浚、劉琨這些局中人,即便是已經開了天眼的後來人,仍然無法逃脫這個偏見陷阱(「當時更有三年壽,石勒尋為關下囚。」、「劉曜、石勒、王彌輩,徒知屠掠,毫無英雄氣象,不過因晉室無人,遂至橫行海內,否則跳樑小丑,亦何能為?」),可以預見,如果不能擺脫這個思維桎梏,穿越回去也大概率會被石勒玩死。

2樓:星圖

顯然,王浚的手下出了內奸,裡應外合毀滅了這個最有可能一統北方,停止內亂的勢力。當然,這麼說有些高看王浚了,畢竟他有狼子野心,坐視中原胡人縱橫,本來就是天下大亂的策源地之一。

不管怎麼說,作為一代梟雄,因為輕信或者莫名的自信就對強敵不設防,在現實世界是不可能發生的。

時人或為尊者諱,或出自現實的考量,沒有把話說透,不意味著後人找不到罪魁禍首。

3樓:玄睛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魏晉如果真有英雄人物,還能把國家搞到那種份上?

歷來中華亂世之後,統一的王朝是最容易締造盛世的,基本上什麼都不用做,坐等國家復原就行了,擺一些豬在上面都能幹。

凡是幹不好的王朝,基本都是自作聰明,豬都不如。

後來還有無數例子 ,隋煬帝,崇禎,都是不如啥都不幹的型別。

4樓:全言

1、有可能是文人刻意這麼編的,因為晉末南北朝時期的歷史記載本就多有荒誕奇怪之處。

2、政治人物說話,未必是真意。王既已決定,自然不能表現出對石的懷疑,那麼這些話可能只是為了傳到石耳中而說的。

5樓:何足道哉

王浚本身就是因為段氏鮮卑支援才能坐穩位置的。

因為,如果段氏高舉王浚的旗幟,那麼其他人就會有一定的安全感,就像曹操高舉漢獻帝的旗幟一樣,每次反對曹操,都可以拿漢獻帝來說事。這種行為,其實很利於眾籌。(雖然會造成股權分散)

事實上,當時很多漢族地方官,都必須和少數民族首領們達成默契。否則?當場就什麼都不是了。

王浚可能是認為,石勒也想通過這種方式入股,這有什麼奇怪的呢?

6樓:蘇沉船

要把前事拿來看,王浚先前五敗石勒,在王浚眼裡的石勒就是個隨意踢飛的玩意,當年要不是劉琨跟王浚爭地盤,讓王浚撤回圍攻石勒的部隊,其後段氏鮮卑又不肯討伐石勒,王浚認為自己早把石勒捏死了。

加上當時的局勢,漢趙劉聰是北方盟主,卻是殺兄奪位,而後政令荒唐無道,有眼的人很快就看出他率領的大漢遲早藥丸。石勒降王浚之事又由王浚的司馬遊統從中牽引,石勒請降時語言謙卑恭維,就像王浚看不起的那類小軍閥頭目。

石勒充其量還是乙隻軍閥,雖然滅了王彌,也不過是漸漸脫離了趙漢,從邏輯來講石勒背叛劉聰,投靠敵人王浚是很正常的事情。在王浚眼中,石勒跟段部鮮卑和烏桓部騎沒什麼不同,都是在王浚可控範圍內的無知胡人,而且石勒還是見識淺薄的雜胡。

從王浚個人心理來看,他是乙個貴族的私生子,但一直到父親死後才能確立身份,造成他有強烈的身份認同感。隨後的中原內戰中王浚頻頻得到封官加爵,因為趙漢忙於在南方交戰,王浚在北方可以說是沒有敵手,產生自己已經天下無敵的幻覺。他那種自大的性格會認為小雜胡會投奔自己,是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情。

王浚身為北境守護者,就跟拉姆斯.雪諾一樣殘暴無知。

手機隨意打,有點亂

如何讀《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權謀 張翔 破格提拔就是拔苗助長資治通鑑 1 我們寧願多花一點錢,多給一點利益,去了結因果。名份和器物,也不能夠輕易的給予人。2 名分和器物,是更大的因果,他會讓別人和我們結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別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我們。我們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尺度。因為給了名分和七五之後,他...

讀完資治通鑑有什麼感想

對於基本讀過一遍中華書局18冊裝 資治通鑑 的我來說,回答應還是有資格的。先說巨集觀感受,再談微觀認知 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巨集觀從四方面來總結 一 先賢們思考問題的深入性與預見未來跨度的長遠準確性 讓人拍案驚奇,醍醐灌頂 二 分析問題的全面觀與當下利弊結合的時效性,切中利害關係,如見血封喉般的...

怎樣看完整套《資治通鑑》?

醉裡挑燈看劍 從西晉的司馬炎統一全國,到西晉鼎盛時期的石崇鬥富,到八王之亂,到西晉被匈奴人滅亡。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讀完西晉令人唏噓不已,永嘉之亂,衣冠南渡,神州陸沉。在讀的時候我挺期待五胡亂華這段,因為當時可謂風起雲湧,英雄輩出,一時多少豪傑。劉淵,石勒,劉琨,祖逖。接著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