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之死到底是誰的錯?悲劇悲在何處?

時間 2021-05-30 21:12:03

1樓:

這不是乙個可以輕易解釋的問題。

往小了說,這是乙個陰差陽錯。還記得嗎,安娜想離婚的時候,卡列寧不同意;卡列寧要離婚的時候,安娜又不同意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安娜早與弗隆斯基結婚,那麼悲劇不會發生。

安娜不會再如此多疑敏感,他們也能為這份他們看重的愛情正名。流言蜚語也會在時間的沖洗下趨於微弱。

往大了說,與當時的整個社會風氣的確有很大的關係。包括卡列寧/弗隆斯基/安娜,他們都不可躲避這場災禍。與其說他們各執己見,甚至相互憎恨,不如說他們各自都無能為力。

有一些無形但根本的東西他們動搖不了。有了安娜,弗隆斯基不再風流;有了弗隆斯基,安娜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但是他們想為這份真愛證明,卻不被允許。

情可以隨便偷,軌可以隨便出,為了愛而結合,不行。社會以社交作為要挾,強迫他們屈從。而安娜和弗隆斯基以前都曾是上流社交界備受喜歡人。

安娜有了愛情,把社交看的淡了,但即便如此,她還是渴望社交,因為這某種程度上是對她與弗隆斯基愛情的認同。弗隆斯基做到了幾乎所有男人都做不到的,他是真的愛安娜,才能從以前的生活脫離出來,陪伴在安娜身邊,忍受甚至享受她神經質一般不斷的懷疑和無理取鬧。

熾熱而沒有保護的愛,最後的結局往往是毀滅,因為向前的每一步都是依靠這份熾熱邁出的,往往沒有回頭路可走,只有憑藉心中堅定的信念可以得救。可是安娜太孤注一擲了,她太在乎了,所以任何一點懷疑都會被無限放大,讓她心中的火漸漸熄滅,最終沮喪/衝動掩蓋了理智,墮入無盡的深淵。

2樓:水霖

那個時代的錯以及遇人不淑。

上流社會容不下她,情人冷落她。

安娜嚮往自由戀愛的個性使她不能融入時代,處處都充斥著束縛她的封建倫理道德思想。

她得不到想要的新生活,又不被舊生活所接納,所以只有一死了之。

安娜卡列尼娜是否值得同情?

牛黃 世界上所有的偉大作家,寫到最後,統統歸於乙個母題 活著就是受苦。不管你是誰,不管你怎麼樣,不管你做了什麼選擇,你無論如何,都會不滿足,不快活,一輩子受苦 偶爾你會開心,然後繼續受苦。 經冬雪未銷 看到好多人歌頌安娜多麼多麼高貴,多麼追求自由,我無語了,我就是想說我不同情安娜。首先她嫁給卡列寧,...

如何點評電影《安娜 卡列尼娜》?

二豆呀 個人觀後感,經典之所以稱為經典,可能就是因為能夠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觸。能夠讓人對生活和情感有了新的思考和看法。乙個沒有過愛情而步入婚姻的女人會在遇到愛情時變的瘋狂 乙個經歷過愛情的女人會更有勇氣接受婚姻,更有毅力面對婚姻。陷入愛情的男人同樣會溫柔,脆弱和敏感 愛情需要包容,忍耐和交流。磨難...

怎麼評價《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寧?

蝸牛殼裡的蝴蝶 世俗外在的高評價就不說了,另乙個答主列舉過。從心理健康層面評價,零情緒能力,零共情。只考慮他自己,注意,不是自我,因為他的自我已經被社會宗教禮教完全吞噬,是社會木偶人。這種人跟自私還不同,自私的人有自我,以自我為中心。這種人考慮的是社會禮教定義下的他自己,這種人的自我已經被等同於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