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奇葩說 千人奇葩撈》選手李佳潔認為 藝人不是人,而是商品 ?

時間 2021-05-06 00:28:12

1樓:小職學姐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消費者花錢是為了什麼,如果是為了藝人的作品、應援物品等常規意義上的「商品」,如果不是為了這些,那就是為藝人本身付費。

那這就可以叫做商品。

2樓:BusRun

沒錯吧。

實力派藝人,他們創造的是作品,他們的作品才是商品。實力派藝人的唱片再好聽,粉絲也就買一張放家裡迴圈聽。

偶像派藝人,並不以作品取勝,所以他們自己就是商品。所以才會發生偶像藝人出了乙個單曲,乙個粉絲就直接買了幾百份。這幾百份的錢是為了聽這首歌麼?

當然不是,買一遍就足夠聽了。多出來的幾百份就是在為「偶像藝人」這個商品付費

3樓:流水清清傾竹音

商品:用於交換的物品

我付了錢,我也沒買到idol啊,我只是買到idol的作品,所以藝人不能稱為商品,藝人的作品才是商品,明白了吧

4樓:驢和風車

翻譯過來是,「商品經濟中的人不是人,而是商品」,拜物教的那一套病入膏肓了。

拜物教初級的時候,搞金錢崇拜,覺得價值不是人創造的,是錢創造的。覺得創造社會價值都是假的,錢才是真的。

中級的時候,搞商品崇拜,覺得因為成為了商品,所以人的勞動才有價值。這會不覺得社會價值都是假的了,覺得錢認可的商品價值是真的,其他的都是假的。

問題在於忽略了商品流通背後反映的社會關係,把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庸俗成了單純的利益關係。

等到病入膏肓的時候,就像他的觀點這樣「商品經濟中的人不是人,而是商品。」

也就是所謂的異化,用商品反過來作為衡量人的尺度。

馬克思有段話點評拜物教必然性,私有制商品經濟社會下「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被物與物的關係所掩蓋」。同時勞動產品只有採取商品形式才能交換、勞動量只有採取價值量這一物的形式才能計算和比較。

5樓:左巛巛

不同意啊

先問是不是,再問對不對

偶像本人才是商品

而藝人的本事是商品,本人還是人

真的,偶像和藝人不一樣的,不要抬高自己然後再用偶像規則去套藝人啊李靜潔本人感覺挺好玩,但不知道已經被商業侵染多少了,渾身都在營業的感覺

6樓:就這樣吧

現在很少有人看藝術二字的含義,都在瘋狂的看在價值,或許是藝術在貧窮人手裡,富人假裝高雅從這貧窮人手裡搶走最後乙個屬於他的東西。

如何評價奇葩說選手楊奇函?

ok我不會玩 有些聰明,也有些傻氣 有梗有料有談資 看起來是個胸無城府的大男孩 而胸無城府的人多半不怎麼討喜 他比我們很多人都要優秀 但這不妨礙很多人不喜歡他 我只喝礦泉水 Emma 所以,同性戀現在是政治正確了嗎?不能討厭嗎?就算是異性戀也有討厭的人啊,就把他們當做普通人群不可以嗎?普通人也有喜好...

如何評價《奇葩說》的每一位選手?

Lynne 奇葩說中最喜歡的是馬東老師,哈哈哈沒想到吧!選手的話最喜歡馬薇薇 可以言簡意賅總結出對方的觀點,反手致命一擊,讓觀眾天平搖擺。然後站在乙個你無法辯駁的角度重新理題,不知不覺被帶入後,觀點就開始在觀眾心中扎根了。比如 要陪伴不要背叛,養條狗啊!即使不同意她的觀點,也不會對她的辯論產生反感。...

《奇葩說》第七季十二強選手出爐,如何評價?你心目中的十二強是誰?

演講辯論教練Yuki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群人已經是中國公眾表達領域最最最最會說話的一群人了,當然以前很多優秀的老奇葩不在,什麼馬薇薇 邱晨等。一定要爭個排名,總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所以這個晉級的判斷標準就很關鍵。我個人覺得這一季變化最大的是熊浩。因為他放下了他的架子,他的冷,他的傲,然後變得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