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文藝範兒的作品偏愛表現火車和車站?

時間 2021-05-29 23:34:37

1樓:今天老廖裝啥

克洛德·莫奈2023年在聖拉扎爾火車站完成了印象派歷史上不朽的先驅名作《火車站》系列

火車是莫奈眼中工業時代美的代表,蒸汽,煙霧,鋼鐵巨獸,速度,汽笛的聲響,放到現在就是標準的蒸汽朋克

2023年12月28日,盧公尺埃爾兄弟拍攝的無聲黑白電影《火車進站》出現在了銀幕上,雖然它只有短短的17秒,但卻被公認為全世界第一部電影,這一天也成為了電影的生日

莫奈,盧公尺埃爾,他們給火車賦予了全新的意義,它代表著工業時代的煤灰,實用主義,巨大的噪音,他們也使火車成為了文藝作品中的乙個經典的符號化的存在

尤其火車頭對於工業黨來說,就像是大眾kombi麵包車對於嬉皮士來說,是精神上的寄託啊,注入靈魂.jpg

當然輪船也常見於文藝作品,更容易讓人聯想到悲傷的離別場景

2樓:代牛好吃

因為這些文藝范的作品的作者,在年輕時應該都經歷了火車的那個年代吧,這種共同的記憶物,承載了很多的青春的故事和回憶,火車、車站……成為人們開啟回憶的符號。

所謂的文藝,大概就是這樣一把鑰匙,能讓你開啟記憶,想到些什麼吧。

每個時代都應該都有每個時代的記憶,宋朝人民就不文藝了麼?顯然不能是火車吧。

再過100年,那個年代的人對文藝的象徵物,又會是什麼呢?

3樓:佟登青

文藝範:精神小資坐火車。

中產範:成功人士頭等艙。

土豪範:闊少名媛乘遊艇。

屌絲範:底層白領擠地鐵。

窮逼范:返鄉回家睡大巴。

4樓:王小宇

相聚和分離發生的地方,自古以來就是情感噴薄的最佳場所,所謂的文藝,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種情感的集合吧。看看歷史上動人的詩篇,故事,哪個不是在講相聚和分離?那些到處旅行,尋找答案的人,也不是在期待著一場相聚嗎?

世界上還有再沒有什麼地點能像火車和車站樣充斥在所有的人回憶。再沒有什麼地點能像火車和車站那樣適合分別和相聚。

5樓:劉劉球

他們所說的應該不是我見過的那種轟隆隆隆人滿為患上面不停有人推著小推車五塊錢賣一瓶礦泉水的火車吧?

他們拍的應該不是我見過的那種用來丟棄火車上廢物包括廁所裡的東東和吃完或沒吃完的速食麵桶的鐵軌吧?

?呀,原來他們說的不是我活著的這個世界?

6樓:

出現火車的場景一般都意味著,離別。

火車最大的特點是有軌道。

軌道一面向和自己相反的遠方延伸,一面告訴你,這是確定路線,不可更改。這種離別的情緒被不可控的無力感放大了75倍,就變得很文藝了。

汽車還可以隨時停下來、跳下來嘛,回頭奔跑嘛。

火車有從啟動到加速的過程。

這個過程足夠醞釀情緒並表達情緒。從上車到鳴笛到啟動到加速到消失不見,內心已經完整的回憶完全部交往過程了,而且全是美好的,文藝的要命。

飛機biu~就飛走了,還沒來得及哭眨眨眼就結束了。

而車上那個人啊,火車周而復始的開開停停,把痛苦延綿的那麼長。就醬。

7樓:sam石

一列火車可裝載1200左右人

一架飛機可裝載300左右人

離開男女主角的基本是1個人

這麼強烈的對比看不出麼

更別提汽車了好麼~

8樓:Aldo

與汽車和飛機不同,鐵路有專屬的、固定的、地面上的軌道。

旅客一旦上車後,都有確定的前方。你可以中途下車,但必須等到下一站,不可能隨時退出旅行;在你情願或不情願地打發車上時光的過程裡,會有同程或暫時的同車人,他們衣著不同,各懷心事。

比起汽車和飛機旅行,火車旅行看起來更接近生活本身,這是乙個包含若干可能性的有限集合,給人一種飽含期待的無力感。這正是城市生活往往帶給人的感受,這也是文藝作品常去表現的主題。綜上,火車和車站更容易被選來當作表現這種特定生活感受的舞台。

9樓:萊iar

不同意現有的回答

別鬧了題主,產生文藝感覺的根本不是火車,而是舊的感覺,你看到的文藝的火車是這樣

這樣或者這樣

換個角度說,你會覺得這樣

或者這樣

的火車文藝麼,一旦加入現代因素,文藝的感覺就不復存在了。

而說到自行車,誰說人家自行車不文藝了

分分鐘文藝瞎好嗎

誰讓你要選這樣的

而關於飛機,人家也可以很文藝好嗎,像這樣

誰讓你選這樣的

所以文藝感覺的產生,並不是物品本身,而是物品的包裝和表現,懷舊是文藝的表現之一,所以你會覺得那類火車文藝。就像拍乙個文藝的女紙,你並不是要找乙個閱萬卷書的開口張愛玲閉口木心的女紙,你只要找乙個夠瘦然後往她身上套麻質品然後拍背影和側臉,就可以啦麼麼噠

10樓:

離別,相遇,都是美好的,古詩中有「意象」這個名詞。比如說「北雁南飛」中的大雁,「蘭舟催發」中的蘭舟,還有渡口,殘月,蟬鳴等等。它們在古詩詞中已經代表了一種情感。

火車,車站,在現代作品中被稱之為意象。至於飛機,汽車什麼的,也有與之相關的作品,比如說飛機的起飛可以代表夢想。

11樓:

2023年初春的黃昏,暮色蒼茫,乙個年輕人剛過完25歲生日,手持《聖經》與《瓦爾登湖》,恍惚地徘徊在山海關的鐵軌邊。突然火車駛過,青年人跳了下去,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卻留給後人長遠的影響。

對他來說,死是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我認為,生也是。

電影《周漁的火車》有句旁白「只要坐火車,就有故事發生。」

是啊 ,我們都是火車上的旅客,車廂中每時每刻都有故事發生,我們歡笑,我們哭泣,我們活著,我們死去。

年少時是小火車,嗚嗚嗚嗚響著,歡快輕盈,但美好短暫,一去不復返;長大後是春運的火車,咣噹咣噹響個不停,那些成長中的煩惱,那些隱秘的慾望,都淹沒在洶湧的人群和漫長的時光中;年老時是運煤的火車,鏽跡斑斑,緩慢開著,吱扭吱扭響,苟延殘喘著。

多麼像我們的生活。 哪怕鐵軌再狹窄,空間再逼仄,火車總是向前開,義無反顧。

在某個階段,即使火車穿過再黑暗的隧道,也終會迎來光明的,不是麼?

多麼像我們的生活。 哪怕生命再蒼白,人生再無奈,我們也要向前,義無反顧。

所以,為什麼電影偏愛火車?

大概是因為, 文藝,從根本上來講,就是源於生活。

而生活,總是歡聚少,離別多

12樓:兔叉子

能不能言簡意賅點啊親們....

火車的某些特性加深了「離別」「相聚」的意味。火車有窗,

裡面的人和外面的人能夠有近距離的交流。即使可能看不到火車上的人,但仍可以感知對方在距離你很近的地方,而此刻TA正在走遠或靠近。

有站台

送別和迎接有了乙個具體的場所,你清楚地知道它就要停在你面前或者一定會開走。換做飛機場,你給我買張飛機場的站台票試試?最多讓你送到安檢處,然後你根本不知道剛剛起飛的飛機是不是TA所在的那架。

火車長。

列車緩緩開走時,等待它「狂吃狂吃」駛離站台的感覺,大大拉長了送別的心裡感受。迎接同理,等待他緩緩停下,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啊。欣喜和期待的心情在列車慢慢停下的這段時間充盈滿溢,最後在相聚的一刻達到定點,這種心理過程很難在其他交通工具那裡得來啊。

我去。牙齒酸掉了。

13樓:

手法上:

1轉換情境,離別是乙個劇情階段的結束和另乙個劇情階段的開始。

2表現感情衝突。有些時候只有快離別了,某些珍重的東西才能體現出來。

其他:場景容易引發共鳴,且容易取景。

在我看來:好像不只是文藝作品這麼幹。

科幻電影裡還有發射飛船呢++應該是乙個道理吧。

14樓:

我覺得應該這麼看,在交通工具中,汽車和非機動車享有同乙個路線,即馬路,高速除外。飛機有機場和航空路線。河運和海運是走水路的。

所以可以這麼問,什麼交通工具的線路是專有的。答案是火車等鐵道交通工具。在畫面中,你一旦看到軌道,你就知道是在暗示這種交通工具。

且只有這種交通工具。而海運和河運以及航空一般人的接觸機會小之又小。對攝影愛好者來說,不是隨時可以取材的。

再乙個,畫面構圖。軌道自帶畫面線條處理,可以拉伸畫面,這只小清新的拍攝手法之一。同理的還有成排的書架、桌子、椅子、路燈……道理類似

======

最後做補充,文藝到底是什麼?髒亂差裡可有文藝?我覺得有,在於你怎麼看待,角度和深度的文藝。

15樓:lvlvtommy

因為火車擁有飛機和其他交通工具都沒有的乙個特徵就是軌道,這樣的軌道注定了不會有一絲的偏離,對於在電影中塑造絕望無力的絕望感和離別感,火車是最好的。

16樓:緋一

火車和車站都代表著去往新的地方,意味著改變,只要是改變,就代表有希望,大多數人都渴望有乙個重新開始的機會,哪怕只是想想。

17樓:

命運不可違抗的感覺——你只能沿著這樣的軌道走,沿途不論多少刻骨銘心的邂逅和別離,最終都要在屬於自己的終點站停下。

飛機也有航線,但是直觀性不強,而汽車相對來說就更自由了。

「文藝範兒」為什麼會跟旅行 穿衣 時尚這些不屬於文藝的東西掛鉤?

莊瀟灑 因為門檻低 創作這種事成本高過程痛苦在沒有天賦加成的情況下回報還不一定高 消費就容易的多了沒有一張信用卡搞不定的事情如果有就二張 亂彈閒琴 提問者怕是對文藝範兒有什麼誤解吧,旅行?服飾?時尚?幾年後的現在也沒人說你穿個素雅質地上乘,做工優良的棉麻布衣,挎個時尚包,背個單反走四方就是文藝範兒。...

為什麼少數派和愛範兒文章的引號都用 ?

陳一笑 偏個題事實上知乎官方也是推薦使用直角引號的。在官方幫助 知乎指南 中,所有知乎小管家發布的答案都使用了直角引號。屬於 知乎官方指南 的問答有哪些? 補充 少數派 的答案,最新的標點符號用法國標為 GB T 1.1 2009,其字首 GB T 意為推薦使用,並非強制。如果少數派和愛範兒願意甚至...

為什麼現代很多穿越中世紀的文藝作品(網文 動漫之類)宣揚封建思想?

茶嵐菌 因為爽啊?就說後宮文,男性讀者看的時候一代入,唉我有好多老婆,頓時要給作者點一百個贊。女性讀者看宮廷文,誒我一頓操作把情敵們通通打倒,讓皇帝一生一世一雙人,打破封建制度,爽了!姑奶奶我是破除封建第一人啊!其他的類似設定也一樣,就是服務劇情,服務讀者,就是因為看起來爽,好看,所以寫了。 那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