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會看《圓桌派》?

時間 2021-05-12 21:42:26

1樓:言之命至

無聊的人

偶然發現這個

從第一季開始現在看到第三季

準備一直追下去

感覺有很多觀點

多個層面分析問題

雖然未必都跟自己相符

但是覺得拓寬乙個思路

2樓:

3樓:北狗

沒女朋友的男人。

下飯啊!就像乙個飯局,有人說話,你也不一定聽他們說什麼,你就直接趴著吃,咀嚼的時候抬頭看一眼,繼續吃。

可憐可憐我這樣的單身男性吧,沒人理,吃飯的時候總得有一點聲音吧。

4樓:朱老闆

我才看《圓桌派》的時候,就是想充實自己,同時也想從別人身上獲得一種共鳴,也能解開人生淺薄的自己對這個世界多一點不同的看法。這些看法是現在的我即使看書、品人生,也得不到的。

5樓:Emilyang

大概有一部分觀眾是像我這樣,知道自己無論是見識的廣度還是思想的深度都不足夠幫助自己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的人。是知道外面有更加廣闊的天空,也知道自己目前羽翼未滿,希望通過圓桌派這樣的精神食糧,能飛向更遠處天空的人。

6樓:「已登出」

我呀,自稱「老年人」的人,哈哈。

不知道為什麼,我小時候就不愛看《快樂大本營》這類的節目,當時還很小,剛上小學吧大概,我就覺得好吵,一群人在傻笑,相比之下《天天向上》安靜多了(雖然有時候也特別吵)。

後來高中知道有檔節目很火《康熙來了》,聽說很棒,我就去看了,還是很吵,看了半集就堅持不下去了。

後來上了大學,陸陸續續有觀摩過不少收視率很高的綜藝,幾乎沒有打動我的,全程我也就「???」的表情,一般也就堅持一集。除了個別比較安靜的田園生活綜藝,實在無聊時會看個幾集。

其實不知道《圓桌派》之前我比較欣賞乙個綜藝《奇葩說》,我很喜歡吸收別人的觀點進行自己的思考,但是有的嘉賓真的很吵,所以後來我直接去看優秀嘉賓的cut了,比如詹青雲的。

後來,無意中看到了《圓桌派》,當時我就著迷了,不知不覺就刷了一整天,最後感覺自己腦容量有點吃力才去睡覺(因為我一邊吸收一邊思考,那天腦子就想了很多很多)。甚至有的我感興趣的話題,刷了兩三遍。

怎麼說呢,這就是我夢寐以求的朋友相處方式,當然我也不介意和朋友出去逛街吃飯玩樂,但是有時候,你真的需要找個朋友安靜地說說話,吸收不同的觀點。

不過我的朋友們都愛熱鬧的節目,大概我真的是個老年人吧,哈哈。

沒有鄙視詆毀其他節目的意思,乙個節目能夠火一定有他的價值和原因,只是大家性格,喜歡的東西不一樣罷了。

7樓:群眾

超級喜歡文濤的節目,各種精英分子的碰撞經常擊中你的思維盲點和帶給你很多很多不同的角度,觀點,甚至某種意義上能拓寬你的視野。潛移默化的影響你,讓你逐漸能夠能做和而不同,特別認同文濤的一貫觀點,很多時候,乙個問題或觀點的對錯、立場甚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各種觀點,思維的形成過程,我經常感覺如同置身於知識或見識的海洋,特別舒服。

8樓:藝術系女流氓

我已經安利過無數次的節目,可能年紀越大越喜歡有營養的聊天。每期節目不一定都會給我感悟,但我依然覺得能從其他角度思考問題,從自己的盲點跳出去,帶來啟發就是好節目,那些熟面孔嘉賓也經常讓我倍感佩服。從鏘鏘三人行追到圓桌派,我也算竇文濤的小粉絲了吧,哈哈。

現在健身房橢圓機鍛鍊時的打發時間優選節目,靠聽就行。

9樓:喵了個咪

只有我乙個人極度反感,

反感到一開啟就覺得他們說的辣耳朵的程度嗎?

告訴我我不是乙個人

隨著網路發展,權威逐漸被解構,文化藝術的話語權逐漸平民化,所謂的文化名人逐漸無法用大V人設圈錢,在社會上存在感變低,於是他們搞了個小團體自說自話互相吹捧,教育別人該怎樣活,偏偏也有一群目標客戶希望「權威」告訴他們該怎樣活

生命體驗本無高低,也一直存在,可有些人就是自視高人一等,偏偏有些人還自視低他們一等

我只知道在正常生活中,我們遇到的愛給別人指點人生的,通常是班裡性格偏激,人緣不好,自卑又自大的同學,或者是小區樓下閒坐著磨牙的,這輩子一事無成自己又不甘心的老頭

不信你們在現實中觀察,他們是不是這樣的人

10樓:polly

我這種對生活可能有些許困擾,但找不到解決辦法的人,看到他們描述自己心理的時候真的有膝蓋中箭的感覺,就很開心,原來自己不是乙個人

11樓:

應該是對知識有幾分渴望的人,對那些文鄒鄒的東西有幾分好奇的人。

絕非是一般的綜藝,「哈哈哈哈哈哈哈」就可以滿足的。

另外提一下,應該也是像竇文濤,梁文道,馬家輝,許子東,周軼君這樣的,有理想的知識分子。

畢竟英雄惜英雄!

12樓:

想改善做家務體驗的人。

我喜歡邊做家務邊聽點什麼。經比較,發現《圓桌派》談話氣氛輕鬆歡脫,嘉賓們大多也沒(至少不明顯)教化人的意思,談話內容遊走在八卦與正經之間,邊拖地抹碗邊閒聽別人高談闊論,感覺家務好快就做完了。哈哈。

13樓:森咕咕

整個節目可以概括為社論化吐槽。帶偏沒有觀點沒有理論的人是很輕鬆的事兒(武志紅真不會聊天)。拿出去講給同樣的人。

正解:不太會聊天的人。身邊朋友說我真聊起來佔主導權,把人懟走。

作為乙個教人如何聊天的節目,有正例有反例。當武志紅尬言尬語時,我就暫停,想我遇到怎麼答,再和竇文濤做個比較。

感慨:竇真會聊!

14樓:

我會唉。

聽比你強的人侃侃而談,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其實是乙個寶貴經驗,其實有時候會有乾貨。

加之我本來就喜歡琢磨,聽他們一說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反過頭來你生活中繼續思考,其實有些事情突然明白了。

除了有時候覺得他們站得太高了。

15樓:VCC Apple

有陣子沉迷宅在家裡,年假給自己休了兩個月,天天在家除了喝酒看書碼字都沒人和我說話,發現圓桌派熱熱鬧鬧的,特像一堆老朋友坐在一起喝茶嘮嗑,很喜歡。

16樓:魚九九

1.有時間,想放鬆的人

2.對真人騷或者搞笑類綜藝不感興趣,但是想看些什麼來消磨掉無聊時間的人

3.比較喜歡思考和獨處的人。畢竟都選擇看別人聊天了。

17樓:不穿內褲的吳彥祖

看了一點,我發現這種綜藝有一種特別的習慣,就是把簡單的名詞解釋複雜化。比如把積極工作、加班文化譯作資本主義新教精神。是不是一瞬間逼格就上去了!

所以,像我這樣平時不愛看書,又想裝文化逼的人,也許會愛看。

18樓:劉熙葳

就是不想虛度日子但是又沒有能力發憤圖強的人居多吧。

看綜藝覺得太廢,看書看不下去,想著速食的吸收一些看似高大上而有深度的觀點和知識。緩解自己焦略的人。

不是在噴這個節目,我覺得這個節目挺好的。其實像我對馬未都梁文道什麼的都談不上喜歡,但是我喜歡他們提的一些知識或者觀點。很多時候能給你來個點醒,當然不是提示你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而是,原來嘉賓跟你的看法是一樣,但是人家就能表達清楚,為什麼你要寫好長好長一段話還讓人不知所云。

我覺得這就是人生閱歷和經驗。

所謂經驗,不一定是功利化的,有時也可以是側面點醒你缺失的東西。讓你意識到你該補充什麼。

19樓:Tantise

想獲得更多知識和文化,又懶得讀書思考的?尋找共鳴,提公升逼格的?放鬆神經,圖一樂呵的?反正什麼人都有。為什麼看乙個節目,就要把觀眾劃歸成乙個群體,給他們畫像呢?

20樓:大栗出奇蹟

我,但我說不清楚自己是個什麼樣子的人,我只明白人有很多種,思想更是數不勝數。

在我看《圓桌派》的日子裡,我會認真的記筆記,會將我喜歡的、新穎的觀點一遍遍的回味,真的有一種行走江湖的情感,人情味會越來越多,更是我們怎麼活著的寫照。

漸漸,我真的逃不脫節目裡的人生的定律,讓我感受到的不止如此。很多年輕人看不清人性真諦,不敢去直面現實,但是在這兒,慢慢發覺沒必要去掩飾一些本沒有的東西,也不求自己心中所謂的真與善。知道這世界有惡,敢於去與惡鬥爭,最後的那個勝利者才是自己。

人的膚淺和無知是怎麼來的呢?不讀書,不見世面?那麼這世上更多的人在做什麼?

如今的我有很多很多的問題,腦袋裡疑問越多,我的求知慾越多,讓我所知就是讀書的的確確解惑,腦袋裡的問題被解決後有誕生出新的思想。雖然這樣還是會有很多很多的問題迸發出來,可是思想的高度是在不斷的提高,本人也在成長中快樂。

這樣的節目特別好,不管我們是什麼樣子的人,我們都可以去了解。放心,他們是行走著的人。

21樓:南寶

對現實生活社會人以及這個世界有很多困惑和問題,想知道別人尤其是期待那些閱歷豐富的比較厲害的人系統詳細闡述他們的認知角度以及都是怎麼看待這些問題的。為了解答自己的困惑,開闊視野,更清晰全面的認清現實認清自己。

22樓:Merida

有一天,我問我那每天看起來都很開心的室友,我說我最近很焦慮,不開心,怎麼辦?怎麼開心起來?

:看綜藝呀~

:可是綜藝看完就特別空虛

:空虛歸空虛,可是看的時候爽啊

綜藝就像生病的時候給你的一塊糖,暫時壓住嘴裡的苦味,但是圓桌派對於我而言,就是治病治本的良藥,驅逐內心的焦慮,緩解心頭的空虛,而且,還是乙個很有意思的過程,是副藥,而且還是士多啤梨味的可口。

我們都是很普通的人,沒經歷過多少人生大事,但是聽著竇文濤,蔣方舟,馬爺這些人的話,總是讓我醍醐灌頂,備受安慰。

什麼樣的人看?我說不完全,但是我知道我是乙個平凡普通,意志力不堅定,經常自我質疑,有點自卑的女生,但是卻心裡有個美好願景,希望自己越來越好,同時也在為此而付諸行動。我實驗失敗,但是還是在不停地改進,以求下次成功;我醫院的科里工作辛苦而單調,但還是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我失戀備受折磨,但還是相信愛情,用心對人;我最近胖了,但還是又少吃又鍛鍊(當然結果還不喜人)……

我們都普通,但是我們在思考,在實踐,在進步……

23樓:清樂塵

我很功利,看書就想學到知識,看綜藝節目就想聽道理。感覺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如果看那些娛樂綜藝會讓我覺得恐慌。笑完了,我還是什麼都不知道。

24樓:我被強制改名了

我吧。我是乙個不愛看書,但又想自己顯得不那麼low。

這時候《圓桌派》這種節目就比較適合我了,看看,感受一下他們的思維,說話方式,有時候記住他們講的一兩個點,也許日後裝B可以用。

25樓:加V看蟹堡皇秘方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季,跳槽季,越跳越迷茫。真的我感覺講的是字字誅心。特別是那幾句。總感覺自己特別委屈。我本來是成為馬雲,比爾蓋茨那樣的人物。但是現在被壓制了。

26樓:軍荼利

說實話我是從13年的曉說開始。到後面的曉松奇談。開始愛上這類文化類節目。

拓寬自己的視野。鏘鏘三人行到後面的圓桌派。一直跟隨竇文濤,梁文道。

再到後面的吳曉波十年20人。陳丹青的區域性。這類文化類節目有毒。

一看就上癮!

_分割線,最新一期,優酷更新了

姜文在圓桌派中的談話給你什麼樣的感觸?

宣澤元 做人做事有自己的標準,不被外界侵擾,別人怎麼評價無所謂,他做電影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所以他相信即使現在有些東西不被人認可,但是,最終歷史會給出乙個滿意的評價。唯一讓我感覺不是很好的就是,好幾次他都沒有讓馬爺把話說完。 wjt9866 這一類節目,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多元化思考問題。看到乙個現象一...

蘇派素描是什麼樣的?歐派素描是什麼樣的?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子尋 蘇式的全因素素描一直是所有中國美術生的噩夢。簡單講講我的理解,蘇式素描顯著特點就是嚴肅地剖析繪畫物件,從內至外,極度理性。用濃重的筆墨和精確的型體塑造物件。歐式了解不多,可能更注重繪畫的藝術性,優雅靈動,素描最終為油畫服務。 這個我也不太懂,素描好像蘇派是切形,法派是不切形,那麼應該就是對形的...

圓桌會議適合什麼樣的組織和會議主題?

SIRVA全球人才派遣 圓桌會議是一種平等 對話的協商會議形式。是乙個與會者圍圓桌而坐的會議。一般多用於政治領域和商業領域。在舉行國際或國內政治談判時,為避免席次爭執 表示參加各方地位平等起見,參加各方圍圓桌而坐,或用方桌但仍擺成圓形。商業領域的溝通交流亦是如此,與會人員圍繞圓桌而坐,此時與會者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