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聊齋志異》中的《聶小倩》與電影《倩女幽魂》?

時間 2021-05-10 14:34:14

1樓:慷慨悲歌的燕趙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經典文學作品進行藝術改編「如何賞析」的問題,因為在知乎這裡回答的比較多,我不多贅述了。

不論是李翰祥的發軔之作,還是後來徐克程小東的「神鬼片開山之作」,包括徐老怪二次改編的動畫版《小倩》,這三部電影都創意十足,令人讚賞。

當然如果一定要與原著做個鏈結的話,只有李翰祥的版本算是遵循最多的。因為他擷取的主要是原故事中

一、二段情節,然後把第四段內容插在第二段之中,這樣做的目的是集中表現人妖之間的矛盾,讓情節更緊湊了。而徐老怪的頭腦則是天馬行空,汪洋恣肆,他對「神鬼片」的靈性,以及全方位地理解與掌控,在香港電影界無人能及。所以,一直是本人最喜歡的電影導演,沒有之一。

總之,基本同意樓上「撕票」朋友的回覆,同時我個人想補充三點吧:

1、蒲松齡原文故事本是乙個相對簡單的故事,它有時會讓讀者產生一些疑問——到底他想寫的是小倩還是「性慷爽」的寧采臣。這個意思和另一篇《阿寶》很像,究竟想寫的是阿寶還是痴情的孫子楚呢....

2、如果問主指的是87版徐克程小東版本的《倩女幽魂》,或者是60年代李翰祥的邵氏版本,我認為都是很成功的。因為兩者有所側重,前者雖然離原著更遠,但從不因循守舊,藝術改編非常成熟老到(不包括2之人間道、3之道道道),無論是刻畫亂世情懷、正邪形象還是營造恐怖氛圍,不僅唯美與喜劇效果並重,更無突兀之感。後者則是在寧采臣身上體現更多的道德倫理的恪守、詩詞修養和家國憂患,這個現在看覺得古板,但實際是那個時代香港導演群體的一種「古風」——這個部分可以與胡金銓導演的兩部好片《大醉俠》與《俠女》(這部影片也是聊齋同名故事改編)對看,方解其味。

3、聊齋之《聶小倩》不僅伴隨著香港電影界從繁榮、創新到高潮,並走向衰落的基本階段,鮮明地反映著時代變遷、風格變異、社會倫理以及電影手法的動盪趨勢,更因為其故事蘊含「戒色戒淫、尚賢拒惑、邪不壓正、報恩、榮歸、封妻蔭子」等傳統倫理點顯得較為豐滿。同時,更讓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成為眾多藝術形式改編較為理想的創作源頭,是中國影視題材的寶貴財富,而李翰祥和徐克等優秀電影人其對《聶小倩》的改編之路更值得後輩學習與借鑑。

聊齋志異中「畫壁」和「小倩」這兩個故事有什麼聯絡嗎?為什麼大 boss都是蒙特內哥羅,都發生在蘭若寺?

句玉 蘭若是佛教術語,又稱 阿蘭若 阿蘭若伽 意為 空寂的森林 原指僧人修行之處,後世泛指佛寺。所以,蘭若其實就是寺,蘭若寺重疊起來用,應該是現代電影人的傑作。現將 聊齋志異 裡的畫壁和聶小倩對觀,結果暫引如下,免去諸公翻書之苦 1,故事發生的地點 畫壁 江西孟龍潭與朱孝廉客都中,偶涉一蘭若,殿宇禪...

如何看待《小歡喜》中的宋倩?

為你好 這三個字真的太沉重了。從小打到,我們聽過太多次這個詞語了,吃不喜歡吃的東西,做不喜歡做的事兒,很多時候我們從心底抗拒,可是家長一句 為你好 卻讓我們無法拒絕。我們真心接受嗎?可是家長總是用這三個字幫我們決定太多了,英子對她媽媽說的那段你的原則就是原則,我的原則從來都不是原則。這是大多數家庭中...

如何看待電影《致青春》中的朱小北?

Claude.Shen 就只有我覺得朱小北這假小子說話太衝嗎?其實收銀大媽一開始說那話 你看看你身上,是不是有沒有付款的商品啊?還是比較客氣的。誤會本來是難免的,你就好好說,沒有這事兒,不就完了?直接就甩臉子開炮,然後才越鬧越嗆的。站在上帝視角,我不認為超市大媽一開始的問話有問題,有錯誤的其實是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