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孩子也有過 可怕的兩歲 嗎?這個時候家長怎麼引導更科學?

時間 2022-01-09 03:04:45

1樓:竹千代的侍衛頭子

N年前,有乙個幼兒版選秀節目叫超級寶寶秀。老母親就帶著我去海選了,人家工作人員問了我乙個問題:如果房間裡有老鼠怎麼辦?

現在回想起來,工作人員可能非常期待一些比較童真的答案例如找個地方躲起來或者對其擬人化的各種描述。誰知道我是乙個喜愛刀刀烈火的網癮幼兒,張口來了一句一刀劈了它腦袋。幸虧不是直播不然估計都要出事故,不過你看這麼些年過去了我不也健康長大了?

2樓:林海無邊

有過 其實家長去看一下孩子的成長規律就會看淡可怕的2歲這個階段。

比如這本書裡提到的2歲孩子的特徵是不是跟你家的很像,對和我家的也一樣。

我們家長先去了解可能遇到的狀況提前預判解決,你腦子裡有點子了就不著急了。你了解了原來2歲都這樣你也就不會過多責怪自己的孩子了。

這本書裡丟擲問題然後給出解決方案。簡單明瞭。書裡提到的年齡段大孩子也適用。

孩子的發展裡不止2歲還有可怕的3歲4歲6歲10歲。了解以後輕鬆應對。媽媽情緒好全家都開心。

3樓:馮麗

你對孩子用了「可怕的兩歲」?根據孩子的年齡來說我想不出來兩歲孩子能夠可怕到什麼程度。我老大9會,小的5歲。經歷過兩次孩子2歲的階段。

孩子兩歲時最大的感受是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很抓狂,一方面不想吵孩子擔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另外一方面又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孩子哭鬧撒潑時的狀況。

後來有了老二的時候回憶老大時的狀況,也總結出來一些經驗。孩子哭鬧無非是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生理上的需求是餓了,渴了,吃的東西鹹了。

因為孩子表達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只能用哭鬧來表達了。

當然了也有可能是想買一些物質上的東西,或者是想模仿媽媽自己買些東西,像蔬菜呀,水果呀,還有其他的生活物品。

心理需求是希望可以得到媽媽的抱抱,親親,告訴孩子媽媽愛你寶貝!在他努力做到一些他原來沒有做到的事情的時候告訴他:寶貝,你真厲害!原來什麼什麼的事情你不會做,現在你竟然做到了!

當然最重要一點是原來我們可能沒有得到過這樣的對待,所以對待孩子是有些困難的。如果是這樣,我覺得你是一位特別厲害的媽媽!

因為你知道對孩子吵,罵,打是不會起到任何作用的。所以也在努力的在壓力很大的情況下控制自己的情緒,盡可能的不讓孩子受到傷害!

所以在愛孩子之前先愛一下自己吧。

4樓:來一首稻香吧

孩子的自立是通過任性表現出來的。

當父母能接納這一點,當父母心態平和,適時閉上眼睛、關上耳朵,親子關係會從容很多。

一、做溫和的父母

1、親子互動。

父母的陪玩可以極大程度撫平孩子的狂躁。

2、不可說氣話:類似「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你不走,我走!」(然後真的丟下孩子走了…),都不可以哦。被父母放棄,會天然增加孩子不安全感。

3、安全範圍內的不干涉。

在家裡、遊樂園等沒有安全隱患的地方,請讓孩子自由探索吧。

此時,打造無隱患家庭環境就顯得尤其重要!

兩歲的寶貝還不懂邏輯關係。

「這個插孔很危險!」

「碰著個你就沒有媽媽了!」

「太高了,不行!」

「再摸這個打手!」

「小心磕頭!」

……諸如此類,都是無意義的。

不如把插孔封上,在茶几等稜角處貼上防撞條,將開水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等等。

網上安全常識很多,都可以看看。

4、孩子不愛睡覺

逼迫孩子必須睡,不如讓孩子早晨早點起床。

逼迫孩子晚上早點睡,不如讓孩子中午少睡。

5、孩子不好好吃飯

逼迫孩子好好吃飯,不如減少甚至杜絕孩子飯前零食、增加兩餐時間間隔。

二、不要做好說話的父母。

對於孩子原始的願望,父母是很難講信道理的。這時父母只需要堅定的告訴他:「不可以」

比如,孩子在超市沒付賬就要吃零食。

比如,孩子在外面隨意觸控他人的東西。

比如,孩子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比如,孩子打父母…

等等。適時冷著臉,孩子其實也是怕的。

第三、批評完,請給寶貝乙個擁抱吧。

再補充一句,不要和其他孩子比較,當別的父母告訴你他們如何如何會養寶寶時,可能僅僅因為他們養了個天使寶寶。

5樓:萬有媽力

小朋友要長大。越是不好弄的孩子,叛逆,要自己拿主意,煩躁,焦慮,越是高需求小孩。適當引導以後會很棒的。

各種各樣的益智玩具給他買點,不要介意隨玩隨扔。兩歲盯著玩具一直玩也不正常的。

帶他多出去玩玩散散心,小孩就是小狗,憋家裡要憋壞的。多運動,玩累了就沒有精力叛逆了。

言傳身教,自己給孩子做榜樣,成年人情緒都不穩定,孩子也學樣的。

有時候其實是生理性的不舒服,例如想睡覺、穿太多、感冒頭疼甚至口渴之類的,小孩自己表達需求的能力沒有達到,要多點心來判斷一下。我們家小朋友小時候一鬧,先喝水,水不喝就哄睡覺,常常搞得定

6樓:二民

把你的貴重物品放好,把家裡面能碰到腦袋的東西包起來。

把凳子搬得離窗台遠點,把廚房的煤氣關好。

引導不了,過啦這個歲數就好啦。

7樓:

我家有這本書《可怕的兩歲》。

妻子一直催我多翻幾次看,孩子馬上兩歲了。

引導如何更科學,我覺得需要因勢利導,根據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現,做更細微差別的應對。

也就是說:該鼓勵時鼓勵,該懲罰時懲罰。

比如,孩子打媽媽,就應該把他晾到一邊,並伺機告訴他這樣不對,孩子比我們想象得更聰明。

目前我家有這樣的情況,暫時這樣應對。

看到孩子賠笑臉給媽媽,找我和他姥姥紛紛去親近媽媽,感覺很搞笑又可愛。

但不管如何,一定不能甩手不管,孩子需要科學的引導和管教。

8樓:橘子老師

一般來說身心正常發展的孩子都會有「可怕的兩歲」的,沒有反而是個壞事。

孩子在兩三歲就會出現第一次叛逆期,蘇聯心理學家穆欣娜在日記當中曾有這樣一段記載:「安德留沙變得固執了。叫他去廚房,可他卻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像是沒有聽見似的。

我拉起他的手說:`走吧,孩子!』他說:

`別拉我!我自己去。』從我手中掙脫之後又說一遍:

`我自己去。』說罷,回到他原來站的地方,然後才乙個人獨自向廚房走去……」當時,安德留沙正是三歲。

孩子到了這個時期突然間叛逆起來,處處和大人做對,其實這正是孩子心理發展的乙個關鍵時期。

根據埃里克森的研究,孩子在3歲-6歲左右正處於主動感對內疚感的心理發展階段:

在這一階段,孩子的發展任務為:獲得主動感和克服內疚感,體驗著目的的實現。

到了這一時期,孩子開始出現了思想上的主動要求,根據自己的目的去行動,和之前階段的需求相比,不僅僅從動作上滿足自己的要求,而是通過一些假想性遊戲去探索自己的認同感。很多家長這個時候就會開始覺得孩子,慢慢的變得不太聽話了,實際上這正是由於兒童對獲得主動感的要求所致。

在這一階段,如果想讓孩子的人格朝向積極的方向發展,就應該對孩子的活動給予支援,讓孩子獲得主動感。

如果孩子做了家長認為錯誤的事情時,家長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引導:

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急於糾正,而是穩定自己的情緒,分析孩子產生這種行為的原因,這樣才能有效地解決親子衝突。

想要穩定情緒,其實有兩個辦法:

1)第乙個就是提問自己:我為什麼要生氣?我生氣能解決問題嗎?如果不能解決,我應該選擇什麼方法?

提問自己可以喚起理智,理智和情緒其實是對立的,理智喚起後就會主導大腦,將大腦從失控的邊緣拉回來。

2)第二個就是離開現場,等待情緒平復後再解決問題,不要放任情緒一再失控,事後又不斷自責、後悔。

等到情緒穩定後,就可以嘗試解決問題了,但是要記住,面對孩子千萬不要帶有挖苦 、輕蔑和諷刺的態度。而是應該以平和的心態冷靜地與孩子對話,這樣才有可能得到滿意的效果。

此時,家長先要表示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是溝通的前提,否則只是雞同鴨講)

再表達自己的感受(直接指責別人的錯誤只會引起他人的逆反心理,而表達感受可以引發共情,使其有感同身受的感覺)

並告知孩子所做的錯誤行為會帶來怎樣的後果(這裡就是鋪墊完成,開始訴說道理,用理智交流)。

這樣一來,可以讓孩子充分認識到(從感受、後果兩個方面)他這種行為的不良影響,不再有牴觸情緒,從而比較客觀地反省自己的行為。

如果家長在第一步控制情緒失敗,那麼也應該在事後積極反思,向孩子解釋甚至道歉。

在孩子眼裡,父母有時候是陌生的,父母如果可以在孩子面前展示「透明的自我」,讓孩子更好地了解父母,明白父母並不是無所不能,也有其能力邊界,有著自己的煩惱,而非故意和孩子作對。更有助於積極良好的親子關係。

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也可以採用撫觸的方法,也就是溫柔的按摩。這樣子做可以放鬆因為情緒而繃緊僵硬的肌肉,如果不及時放鬆,就會形成肌肉記憶。一遇到相似的情況,就會導致反覆,產生緊張焦慮等等負面情緒。

所以這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兩件事,乙個是盡量支援,另乙個就是充分溝通。

9樓:夏天的書

我家快3歲了才開始不要不要。我就要就要兩種魔音貫耳。

真的是生氣啊。

發火啊。

兇完了看娃哭的慘兮兮,又低頭道歉。

慢慢摸索出來她什麼時候只是嘴心不一致,說著玩的什麼時候來真的。

一開始也不會,不要媽媽吃飯,不要媽媽學習。硬槓說自己要吃飯要學習只會收穫乙個哭哭啼啼的小朋友。(一開始自己摸不准孩子哭就很正常)然後我就會說媽媽陪你玩5分鐘結束了媽媽要學習一會然後再找你陪你讀書。

老師讓抱我就說我只抱1下,她會討價還價3下或者5下。偶爾會說多多的我就說你數數。不數了就不抱了。基本上抱幾下就好了。除非她生病意外。

餵飯也是我只喂一口,剩下的自己吃。寶寶已經長大了能劈叉了,(她自己說我會劈叉了我不是小寶寶了),就是耐心勸說。我累了呀,生病了。上幼兒園要學會照顧自己。

慢慢的好一些。

有時候自己不耐煩了,不想哄只能任她哭一會兒。原諒自己吧。還能咋滴。我真的不是個完美的媽媽,脾氣本來也不好,我盡力了。(我在煩的時候硬著頭皮去哄她結果會比較慘烈只能這樣了)

10樓:underthetree

兩歲的小孩子還不會完整的表達自己,但他已經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這時候,我們就應該把他當大人一樣平等地對待。在糾正他錯誤習慣的時候,要講求方法,不能一味地否認。

我們要先搞清孩子不配合或發脾氣的背後原因,搞清楚以後再想辦法。可以看看這本書,我最近剛看完,覺得很有感觸。

書裡面一些深有感觸的地方

孩子為什麼會耍性子,從這裡可以看到深層的原因。也許是出去玩的不夠,精力沒有消耗掉。也許是,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就沒有講道理,太武斷,沒有和孩子平等地對話,只說可以或不可以。

也許是家裡面大人的意見不統一,孩子覺得有機可趁。

最後的最後,我孩子也快18個月,快要到兩歲了,但我努力告訴自己不能被固有思維限制,認為兩歲的小孩一定是特別鬧騰特別不好帶的。快兩歲的孩子,你可以發現他身上還有許多讓你驚喜的閃光點。比如,開始會說兩個字三個字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比如看到書本上老爺爺小貓受傷了,也會很有同理心,替他心疼。

他開始有了表達各種情緒的自由,這是多好的事情啊!

孩子兩歲,離婚後應該頻繁的去看孩子嗎?

一二三 我離婚了,兒子兩歲,婆家不願意把孩子的撫養權給我,他們很愛兒子,但是離婚後我不知道怎麼面對公婆,怎麼相處,想去接孩子出來跟我住一段時間,該怎麼去說呢!主要該如何稱呼前公公婆婆,去了怎麼相處呢 Kelly 就是老人帶出來的孩子都這樣啊。我們是和老人住一起,平時老人幫忙帶孩子,都同一屋簷下,只是...

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道理嗎

當然可以。由於抽象認知水平的發展,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擁有了預估自己行為後果的能力。此時,當你禁止孩子做某件事,並詳細地向她 他陳述原因時,孩子能夠根據你的描述在腦海裡勾勒出該行為的結果和感受。這種對危險的感知,能打消他們想要嘗試一些行為的念頭。例如,乙個兩歲的孩子站在高處時所想象出的墜落恐懼感,能夠...

兩歲的孩子寄養在親戚家,為什麼回來後表現的不正常?

魏洪謙心理學解夢 我想起來自己喜歡養花。我養的虎尾蘭,還有蘆薈,是我最喜歡的盆栽植物了。我把自己的蘆薈寄養在堂哥家裡,隔了好久才去看,蘆薈不見了。應該是被養死了,或者被賣掉了。我還曾經把黑枸杞苗,油畫婚禮吊苗,天南星送給堂哥寄養。到最後都沒剩下。明明是我最喜歡的盆栽,我卻總是寄養在別人家。我自己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