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專心讀書,不讓孩子分心參與家務,這樣的生活方式會有什麼問題?

時間 2021-06-11 17:06:26

1樓:18600840189

吃不了生活的苦。就受不了學習的苦。

這是一句非常經典。對現代家庭教育經驗的總結。孩子從小可以先從自我生活管理學起做起。對日後在學習上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有好處的。

舉做最簡單的例子。放學回家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正確的順序是:

把鞋放好,然後洗手換衣服。而不是一屁股坐在沙發上先休息,再脫鞋再洗手換衣服。這個順序就好比在放學以後回家。

是先玩還是先寫作業。培養孩子建立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的好習慣。是息息相關並且非常重要。

2樓:分析為王123

問題多的用一本書都寫不完,我只想拜託你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能從百忙當中抽出一點寶貴時間,自己先學習一下,培養孩子的書多的很,從網上,到處都可以了解的到。孩子的每個階段有不同認知,需要學會什麼。別再做蠢事了,會害了孩子的

3樓:源一

在您的主觀意識裡認為,孩子讀書是他的職責,但做家務不是他的職責,所以,做家務就會分掉讀書的時間和精力,這在您看來是分心。那麼我想問一下,孩子除了學習的空間其他還有其他的空間嗎?我們必須要承認的乙個事實就是,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裡的,他除了學習之外,至少還要接觸的是吃飯和睡覺。

假如真的如您所言不參與任何家務,那麼他可能過的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但是我們要明白,孩子一直在長大,有一天是會自己去面對生活的,到那時您不在他身邊,誰給他準備飯?準備衣服?

家是乙個人生活的基本單位,參與家務是乙個人生活中不可避免要接觸到的事情,雖然會占用我們部分時間精力,但是也是個人融入家庭的一種方式。沒有人能接受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全用來學習的生活方式,就像如果您被要求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全用來工作,您也無法接受一樣。我們的孩子是和我們一樣的人類,而不是乙個只會學習,其他一概不知的機器。

所以,參與家務並不是浪費孩子的學習時間,相反的,這本應該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4樓:花醉顏

讓孩子有拿了家裡最後乙份口糧的負罪感,讓家長付出感增加。有些家長不讓參與家務也不讓出去玩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適當的家務可以減少這兩種感覺。

5樓:趙海霞

讓孩子專心讀書,不讓孩子參與家務,這樣的生活方式是有問題的。只有應試教育會阻礙孩子發展,因為孩子發展是多方面的,單一的發展會令人枯燥乏味,甚至厭倦,還有可能導致身心不健康。平時除了學習,可以讓孩子做做家務或者做點別的體驗生活的不易,可以帶孩子遊玩享受生活的美好,綜合發展孩子會更好的成長。

6樓:多多同學

你覺得讀書是孩子這個年齡段最重要的事情,其他事情都不重要,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想法

這個話題我們延伸一下

比如你覺得孩子從出生到23歲應該以學習為主,23歲之前其他事情都不用做,只管專心學習

23-40歲以事業為主,這個階段的目標主要以事業為主。其他包括家庭,孩子的養育責任都不管

40-60歲以創業為主,這個階段的目標是為了積累最後一筆財富而努力,其他事情都不管

60歲以後,錢賺夠了,退休,開始享受人生

然而在40歲的時候,媳婦帶著孩子跑了

因為你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任務目標,其他事你覺得並不重要,沒空也不想為家庭付出愛的責任與精力

你會覺得家庭好煩,孩子好煩,會影響你的人生目標,所以你只管自己的事業

最終你的事業成功了,也賺到足夠多的錢了,然後發現,已經沒有人願意跟你一起分享生活了

所以,你覺得這樣的人生規劃成功嗎?

如果是你,你接受這樣的人生規劃嗎?

如果你是個孩子,你希望父母這樣安排你的人生嗎?

乙個育兒方法對不對,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別人拿同樣的方法對待你,你接受嗎?

就像有句話說的:沒什麼訣竅,我把我兒子當另乙個自己教就好

當然,還有另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扭曲,孩子就扭曲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麼樣,關鍵在父母

7樓:李飛

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是愛的表現,但是未必是最重要的一種方式,因為會讓孩子感覺他只要學習一件事,其實真正的學習是要養成學習習慣就可以了,因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

孩子終究要長大,小的時候學不到長大以後的事情,就可能成熟的比較晚,其實要讓他們意識到他們是家庭的一員,要作他身份角色要做的所有的事情。

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學會承擔,家務就是每乙個家庭成員應該做的。

個人見解,不一定對,僅作參考。

8樓:蕨小公尺

一沒有家庭責任感,不懂感恩。

讓孩子做家務是讓孩子建立家庭責任感很好的方式。讓他知道家裡的事情本來就有他的乙份,小的時候是因為太小能力不足,長大了可以做的時候需要自己動手完成。知勞動不易,才知感恩。

二缺乏自理能力

看到題目的時候我就想起我們高中老師給我們講的「案例」。那是他曾經的大學同學,乙個大學生居然不知道雞蛋是有殼的,因為他吃到的雞蛋都是剝好的。後來這個大學生被學校退學了,理由就是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三抑鬱(我知道有點誇張且聽說完)

不做家務當然不會導致抑鬱,我只是想起李玫瑾教授提過的觀點,想放這裡延伸說一下。勿槓。

為了孩子學習不分心不讓做家務,那會不會為也不讓花時間運動呢?

李玫瑾教授觀點大意是她所認為的抑鬱是大腦小腦的不平衡。就有點想的多做的少的意思。而要讓小腦也像大腦那樣亢奮起來,就需要多運動或者其他體力上的活動。

9樓:華麗轉身

為什麼會覺得孩子參與家務是分心呢?通過參與家務可調節緊張學習的大腦,也是一種休息;參與家務也是在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更多的體驗生活,參與家庭中來,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集體責任感……因此我認為只學習不家務的生活方式不可取。

家裡養寵物會讓孩子學習分心嗎?

崩沙卡拉卡崩 我不說別人那些官方資料的話,我只想說在你給孩子提供了能讓他沒有後顧之憂的環境條件之後,如果他不能專心學習,那跟什麼寵不寵物的沒任何關係。沒有寵物還有遊戲,沒有遊戲還有玩具,沒有玩具還有籃球,沒有籃球還有芭比娃娃,就算什麼愛好都沒有真的無心學習盯著筆都能溜號溜一天 Fence 人一生本就...

怎樣讓孩子真正愛上讀書?

匯佳學校 要想讓孩子從小就愛上閱讀,把讀書當作一種生活狀態,因此可以試試全家人一起讀書。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較差,模仿能力卻很強,閱讀興趣的培養往往很難通過說教達到目的,想要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全家人一起讀書,那麼在這種氛圍下,孩子們會慢慢受到影響,然後也會愛上讀書 小確幸樹洞 家庭...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在自己身邊不讓孩子去遠一些的大城市上學,只怕孩子去了不願意回家,這是一種怎樣的思想?

就業壓力大 看起來不可理喻,但確實有一定道理 小地方出身的孩子,住過大城市之後,沒幾個想回家的。之後一輩子可能就真的扎根城裡,不會在回去了。站在家長的角度想,勞資辛辛苦苦養了你一輩子,還等你養老呢,你就這麼一走了之了,那我不虧死,等我老了誰來養我。有人覺得這是家長太自私了。但仔細想想,其實是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