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對小孩有影響嗎,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時間 2021-05-06 08:07:59

1樓:風老闆

題主會問這個問題,其實是因為中國傳統奉行「堂前教子,枕邊教妻」,認為教導妻子要注意維護妻子的尊嚴,不在外人面前進行;而教子,則需要公開,讓孩子記住教訓,以免日後再做出丟臉行為。

但是,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

公然當著外人面,批評教育孩子,孩子其實不太可能聽得進父母的道理和規勸,因為被羞辱的感受,只會讓孩子關注丟臉的負面情緒體驗。

當外人面批評孩子,結果可能有兩個:

一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擊,可能會出現自卑心理;

二是因為對父母行為的憤怒,孩子可能走向對抗,出現叛逆過激行為。

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必是為了規勸孩子,讓孩子明白是非規則,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錯,並在以後避免犯錯,而不是把孩子打擊出自卑心,或者讓孩子站到我們的對立面去。

所以,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學會將批評在私底下心平氣和地進行。

因為只有孩子體會到我們對他的尊重和善意,他才會更願意去接受父母教導、反思自己的言行,並做出積極地改變。

2樓:小蘿蔔成長微觀

這個得分不同的情況了。

而且我的觀點是不論哪種情況,都應該盡量顧及到孩子的感受,也就是自尊心吧!

其實想想,作為父母,我們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有時並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對於孩子給自己惹了麻煩的一種情緒宣洩,是要急於在外人面前表現自己有勝任教育孩子的能力。

在外人面前過多地教育和干預孩子,特別是家長夾雜自己情緒的教育,只會讓孩子覺得顏面盡失、茫然。本來就覺得委屈和無助的他/她會更加害怕,因為感覺不到你的愛!

很多家長會說,這麼簡單的道理,簡單的事情,為什麼就說不通,做不到?那是你沒有站在孩子的緯度看問題,她/他所面臨的問題眼下就是她/他的全部,父母要學會共情,不要自以為是!

在教育孩子之前,請先調整好我們自己的心態!

3樓:奕石小小

婚後不久,印象最深的一次吵架,是在一起回公婆家的路上。

上電梯的時候,我仍然眉頭緊皺,一言不發不看他。老公隔一會兒就偷偷瞟一眼我,很擔心我的狀態回到家會不會引發家庭大戰。

電梯門準備開的時候,我深呼吸一口氣,擺出了乙個微笑,面對著開門的公婆。

接下來是一頓看似很平常的晚飯。幫助收拾完東西不久,老公張羅著回家了。

很小的一件事,卻也是如何處理夫妻關係的一件大事,有一句話說的是「在外面一定要給足丈夫面子」。言外之意就是,只要還有旁人,就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兩個大人之間,尚且需要彼此給足面子,更何況孩子呢?

樊登的一本《陪孩子終身成長》中,我看到了這樣乙個觀點,覺得很適合這個話題,叫做「孩子愛我們,要遠勝過我們愛孩子」。

孩子會因為我們生氣甚至打一頓的時候,隔一會兒就哭著說「媽媽,我錯了「,倘若交換一下角色,孩子生氣的時候,有多少家長會認真的反思自己,哪怕意識到是自己錯了的時候,又有多少人會認真的對孩子說「寶貝對不起,是媽媽錯了」。

正因為孩子堅定的愛我們,所以在選擇是否要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的時候,我會認真的選擇「不」。

老人有句傳下來的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講的就是在乙個孩子三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從他的身上看到長大後的影子,這裡的「影子」包括孩子的性格、價值觀的建立、行為習慣的養成。

關鍵時期,孩子的教育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所謂」無條件的愛」,並不是無條件給予孩子愛,不是不批評,而是要告訴孩子「正因為愛你,所以要堅決制止你這麼做」,也要在批評結束的時候,依然告訴孩子「我們依然愛你」。

正因為這種看似附加條件,實則只是對孩子嚴格要求中,體現出來的愛,在長久的相處中,給孩子以無限的安全感。

反之,處處附加條件,「你要怎麼怎麼樣,媽媽才會愛你」,會讓孩子誤以為,媽媽喜歡的是那個成績好的我,那個乖巧的我。只要我成績不好或者不乖,媽媽就不再喜歡我了。

長期以後,孩子的內心會缺乏應有的安全感。

為什麼一定要選擇外人在場的時候教育孩子無非顯得自己有威嚴,或者自己有教養罷了。

因為我處處嚴格孩子,哪怕在外人面前也毫不例外;因為我有家教,所以我決不允許我的孩子在外人面前顯示出無理。

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本身就顯得自己很沒有教養。

真正的教養,不僅僅是體現在孩子身上,表現在外人面前,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行為,通過言傳身教影響孩子。

乙個時常讓人覺得傲慢的爸爸,和乙個外人面前給足孩子面子,回到家再好好說教的爸爸,你會更信服哪乙個?毫無例外,都會選擇第二個。

不僅大人需要面子,小孩子也需要面子。

當然,比面子更重要的,是「孩子慢慢會長成父母口中的那個孩子」的魔咒。

時常和別人說「我家孩子太搗蛋了」,孩子會在腦海中有乙個這樣的印象,不管自己如何努力,在父母心中都是「搗蛋」的印象,也會慢慢像這個方向發展。

你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就努力朝希望的方向,幫助孩子逐漸向理想的方向靠攏。

不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其實就是給孩子以安全感,內心充盈的孩子,會成長的更優秀。

@知乎親子

4樓:仙氣

應該是有吧,至少在我的觀念裡。盡量的少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至少為孩子,盡可能的照顧好他的自尊心。

早些年因為考教師資格證的時候,讀過一些關於幼兒園的育兒事情。我至今記得,不要在很多人面前「收拾」孩子,是乙個很重要的事情。甚至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我們很多時候要明白,孩子很多時候雖然不明白自尊心是什麼,但是他們會有這種情況的感知。而這個感知在很多時候會影響孩子在未來的成長,所以在很多時候,還是要盡可能的避免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

當然,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可以教育孩子,通過我們的行為,我們的生活作風。沒必要覺得教育孩子一定是「舞刀弄槍」,其實更沒必要覺得,在外人教育孩子會有很好的效果,其實很多時候,結論會恰恰相反的。

如果真的很生氣或者想給孩子講述些什麼自己覺得很必要的事情,那麼也一定要想好如果你自己是否願意在工作中被上層拉在眾人面前批評。如此理解,也許就容易多了。

希望對您有用,感謝。

5樓:我是阿梨

非常有影響且深有體會。

朋友家的孩子在北京家裡是吃飯困難戶,各種挑食追著喂,真的是貓一口狗一口,每天只吃兩頓飯,早餐從來不吃,一天按時吃三頓的時候非常難得。我們每次聚會,朋友都為此犯愁。前兩天見面,發現她家小朋友圓乎乎的小臉,張了不少肉肉。

和朋友聊天才知道,回老家的日子裡,姥爺立了大功。姥爺和她說,千萬不要在孩子和外人面前說「他不好好吃飯,這個不吃那個不吃。」,孩子雖然小,也是有上進心的,正向反饋對孩子來說很重要,所以家裡都鼓勵孩子,都說「他喜歡吃飯,吃的特別好」(哈哈,就是類似這樣子的吧),孩子也很爭氣,現在吃飯很規律,一天三頓不挑食,20天長高了一大截。

所以,我覺得對教育孩子來說,下面的3點很重要:1. 孩子雖然年齡小,也是自尊心的2.

給孩子正向反饋非常重要3. 不要反覆強化孩子的「弱項」,話說多了,容易有不好的心理暗示。

6樓:三十三畫生

不可否認,一定有影響的,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影響還蠻大的。

我一直都記得一些早些年的事情,就是我在外人面前。被母親拉回家。那時候真的覺得好沒有面子,就很難受。

其實小孩子有時候那種對外界的感知能力還是很強的。他們會害怕,會覺得不行,甚至也會覺得,沒有面子。所以有時間照顧孩子的內心感受,還是很重要的。

小時候我曾看見我鄰居家比我小的孩子,被家長拉在家門外教育,那時候看著那個孩子的眼神,我至今都覺得難以忘記。我就覺得太難了,我甚至有時候都會想,這樣的做法對那個孩子會有多大的影響呀?

我曾聽過這樣的言論「你之前不就是這樣的嗎?不就是一次次把我拉出去教育嗎?你現在好意思這樣說?

」那時候我聽見這樣的話 ,覺得無比難言。其實有時候很多孩子都記得那些年的事情,都明白你曾經對他說的話。所以試著別在那麼多人面前教育他,試著去保護或者說尊重他的自尊心。

試著去照顧他的心情,即使他那時候真的讓你很生氣。

這樣其實既能真正照顧好孩子,也能不那麼傷害他的心。

7樓:甲地乙人

會有影響,我個人認為是很強烈的負面影響。

時光回到小時候,然後換位思考,物件切換成自己的父母當著外人教育我。

首先,我會覺得很不開心,感覺自己在外人面前丟了面子,自己的自尊心收到了嚴重的傷害,我就是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就算自己錯了我也不會去承認;

其次,我會埋怨自己的父母,你們為什麼要在別人面前說我,好吧,既然都這樣了,那就破罐子破摔吧,或許以後我會更加放縱自己;

當然,或許我還會感受到羞愧,自己確實做錯了事情,心裡很難過。

小孩子的心思難猜,也容易猜,做父母的請多多換位思考下。

8樓:芃凡語記

此時此刻,我們體會一下孩子的感受。我們可以想象的出如果是乙個內向的孩子肯定表現出垂頭喪氣,如果是乙個外向的孩子會表現出更加的憤怒。

我們如果能夠緩解一下情緒,事後跟孩子談這個事,孩子也經過了思考也會更理智的接受你的意見。

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就像在外人面前扒了孩子的衣服,孩子的自尊會被挫傷。如果深刻的話,主語會留在孩子身體裡一輩子。換成一句正能量的話,孩子會很感激。

不管是跟孩子有任何情緒的問題,都建議在情緒緩解之後來解決,以免傷害到孩子。

建議平時多了解孩子,多常溝通在碰到問題的時候,就不會如此的衝動。

9樓:「已登出」

作為一名寶爸,個人觀點看來,對小孩有影響,而且影響很大,下面來細說

首先,孩子的內心一般都是很脆弱的,十分容易受到我們周圍人的影響,任何舉動都會造成孩子內心的波瀾,因此,我們周圍人的任何行為,對於教育孩子來說,則至關重要。

假如是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孩子可能會覺得出醜,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這對於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有句話說的好,家醜不可外揚,自己家中的事沒必要讓別人去知道,自己處理好就行。讓別人知道了,一是丟面子,二是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心理傷害。

所以,不要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更多的應該是私下裡教育孩子,告訴他應該如何去做,不論對錯,都應該給予鼓勵,關心,贊同。對於孩子,最忌諱的就是批評,傷害自尊心,可能還沒有什麼教育的意義。

10樓:蕭瀟

你好!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對孩子有怎樣的影響,要看是怎樣的教育。不過從提問的初衷以及家長慣常的做法來看,家長所謂的教育孩子,基本上是「說教」、「罵」、「打」這些方式。

那麼你大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孩童時期,當父母用這些方式在外人面前「教育」你的時候,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很直接的乙個反應就是「羞恥感」。

對,沒錯。孩子是很有羞恥心的。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

孩子的不懂,可能是不懂自己做錯了什麼。但是當父母教育他的時候,他就會感受到自己是不好的,不好就會引發羞恥感以及更甚者孩子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了。

那麼,在羞恥感的作用下,孩子會有幾種反應:

一種羞愧傷心,覺得自己不好;這種孩子往往比較敏感,有時候在父母出口教育之前,就會表現出非常傷心難過。記得我家孩子四歲的時候,一不小心打破了乙隻碗,在我開口之前,她已經很傷心地哭起來了,因為她覺得自己做錯事了,很羞愧。

另一種為了抵抗這種羞恥感,死不承認錯誤。有時候你會發現,有的孩子你越教育,他越不承認,就算事實擺在眼前,也絕不承認,因為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有的家長覺得這樣的孩子是不是品德有問題,其實不是的,他只是在維護自己的自尊而已。

還有一種,如果父母多次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有的孩子就會破罐破摔。反正你都說我不好了,那就這樣吧!

所以,其實無論哪一種,都可以看到,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其實不可取。我們要把孩子當作成年人那樣去尊重。如果孩子犯了錯誤,盡可能回到家,到房間裡,再敞開了談。

孩子犯錯誤在外人面前應不應該教育孩子?

王員外 可以呀,因為是教育而不是教訓,孩子最主要的是讓他知道什麼是原則問題,什麼是成長的記憶,比如說誠實,罵人,責任都是從小要灌輸的! 滿姝文學堂 可以教育但不能侮辱 1.首先看事情的嚴重程度。這個錯誤是否需要立馬批評。例如說 打人,辱罵他人,搶奪等較為嚴重的錯誤必須當即教育。2.教育不等於打罵,但...

為什麼父母在外人面前喜歡貶低自己的孩子?

從來就聽不到一句誇獎的話,小時候是,現在也是,至少我印象中沒有。我在自己喜歡的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他會說什麼什麼更重要,讓我怎麼怎麼樣。我提出建議,他只會當耳旁風,或者直接否定,一切按他的想法來,對外就說我沒主見。我熱情冷淡下來,就開始說我不尊重他,又說尊重是相互的,balabala一頓長輩口吻的教訓...

孩子經常在外人面前跟家長辯論,讓家長難堪,在家裡反倒少有,應該怎樣理解這種行為?家長應該怎樣應對?

穩寶麻麻 哈哈,你的孩子好聰明哦!這不明擺著的嗎?在外人面前跟家長辯論,把家長辯駁的詞窮,就可以達到目的了呀。有哪個家長不愛面子,又有哪個家長沒有虛榮心?或者說,有哪個家長願意讓外人看到自己家庭教育中的不足?所以說孩子不只智商高,情商也高。因為在外人面前跟家長理論,很容易使別人跟他共情。如此以來 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