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5歲的孩子愛打人怎麼辦?在幼兒園總是欺負小朋友,真是欲哭無淚了!?

時間 2021-05-30 13:55:02

1樓:鹽選推薦

一兩歲的孩子,一起玩得好好的,玩著玩著,想拿小朋友的玩具,人家不給,上去就搶,一把抓人臉上,還把人給推倒,孩子大人瞬間亂成一團。

三四歲上幼兒園了,三天兩頭被老師投訴「某某又打小朋友了」,爸爸媽媽不得不經常跟老師道歉,跟小朋友家長道歉,再回家教訓自己的孩子:「不許打小朋友了,知道不?」

上小學了,還是省不了心,經常和同學打鬥,把這個頭上撞出大包,把那個膝蓋擦破塊皮。爸爸媽媽挨批吧,道歉吧,帶被打傷的同學上醫院吧,賠人家醫藥費吧,等別人家長找來理論吧,忙得焦頭爛額。

上了中學,更是不得了,和同學動手打架,桌椅板凳都抄起來!這可不是挨批、道歉就行的事,搞不好孩子得背上個大小處分,未來公升學都受影響。

家有愛動手打人的孩子,從小到大,爸爸媽媽操的心、抓的狂、挨的批、道的歉,「說多了都是淚」!

如果說「孩子打人都是大人教的」,爸爸媽媽們一定大呼冤枉:我沒教他啊!打人又不是什麼好事,我怎麼會教孩子打人呢!

那麼困擾於孩子愛打人的爸媽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吧:

場景一:

孩子幾個月時,抬起小手,啪,打了下爸爸媽媽的臉。爸爸媽媽什麼反應呢?是不是笑著抱起娃,「這小傢伙,還會打爸爸媽媽啦」!

場景二:

孩子一歲多時,大人不當心碰到了寶貝,寶貝哭了,是不是馬上有別的大人抱起寶貝,抓過「罪魁禍首」:「都是爸爸/媽媽不好,碰到寶貝,咱們打他,給寶貝報仇。」一邊說,一邊抓著寶貝的小手,真真假假地打在「肇事」的大人身上,「咱們打他!

打他!」報了仇,寶貝破涕為笑,大人笑逐顏開。

場景三:

孩子兩三歲,跑來跑去,撞到桌椅板凳,或者被玩具絆倒,哇哇大哭,大人抱起寶貝,再次為寶貝報仇:「這破桌子,磕著我寶貝,咱們打它、打它!」大人打,拉著孩子一起打,孩子發洩幾下,把摔倒啦、磕疼啦,就都忘了。

場景四:

爸爸媽媽開玩笑,媽媽抄起個靠枕砸爸爸,爸爸抓著媽媽作勢要打,或者爸爸做了啥小壞事,媽媽抬起手來作勢要打。

這些場景都夠熟悉吧?家有愛打人的孩子,這些場景一定少不了。大人是沒有認認真真地正式教孩子打人,但這些活動,不都是生動的打人教學嗎?

孩子好多事不用教,跟著大人耳濡目染,就能學會。這麼說,大人會不以為然,「咋好的不學,不好的一學就會呢」?

其實孩子每天和大人生活在一起,好的、壞的,都在學,只是孩子的進步,大人不容易發現,不好的言行,打人啦、說髒話啦,因為經常會給大人帶來尷尬、麻煩,大人更容易注意到罷了。

除了對孩子很小時候的打人行為不以為意、不當鼓勵,大人「教」孩子打人的主要途徑,就是暴力和攻擊性示範。如果孩子的生活背景中有很多這樣的示範,孩子就很容易變得攻擊性強、喜歡使用暴力。

社會心理學家將「攻擊行為」定義為「旨在引起身體痛苦或者心理痛苦的有意行為」,這種行為可能是身體的,我們可以叫它「暴力」,也可能是言語、情緒的、表情的,我們可以叫它們「冷暴力」。

研究發現,父母對孩子的嚴厲懲罰,可能是孩子極具攻擊性的誘因之一。無論爸爸媽媽是否願意接受,我們都不得不承認,孩子最初接觸的暴力和攻擊行為,主要來自父母和其他主要照顧者。

「再不聽話我打你!再不聽話媽媽不要你了!」「你這孩子真討厭!」在許多家庭中,爸媽這樣不過大腦的話常常是衝口而出。大人習以為常,卻不知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和示範。

更有爸爸媽媽,依然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習慣於用打罵來「教育孩子」,認為讓孩子感受到了生理或者心理上的痛苦,孩子就會吸取教訓,改掉壞毛病。

父母對孩子的暴力和攻擊性傳遞的資訊其實是:你看,除了打你罵你,我沒有更好的辦法來管教你。

2樓:麻衣神相

我也想知道怎麼辦,總是被小朋友打,簡直不能理解,又不能還手,也躲不開,因為是親戚家的孩子,去他家就會碰見,老要和我打著玩,其實根本就是單方面打我,我比孩子打12歲都不止,教育他也不聽,打人還疼,就算不疼也不想挨打,看他太過分了他麻麻會說,可是我要是罵他或者還手感覺他媽媽會生氣的,唉!都不想去親戚家,哄孩子一點經驗都沒有。

3樓:楊子

很多孩子欺負其他小朋友是無意為之,也就是身體不受控制,也許是他們喜歡和小朋友交往,但是方式方法不對,很多是感統失調引起的,建議去正規感統機構給孩子做全面測評,了解孩子具體原因,對症下藥

4樓:陳舒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但如果欺負人的是我的孩子怎麼辦?

當幼兒園老師告訴你,你的孩子在學校裡總是欺負別的小朋友時,你有可能會很吃驚。我膽小害羞的乖寶寶怎麼可能欺負別人!或者,你可能只是覺得孩子比較頑皮好動。

是啊,你有看到過孩子在遊樂園裡動作稍微有點大,有一點霸道,但是,所有的孩子不都是這樣的嗎,偶爾?他怎麼可能是個暴力小霸王……會嗎?

可能你也有發現一點你的孩子是個小暴君的蛛絲馬跡,一起玩的隔壁小朋友的家長有可能有試圖向你提起。他可能在外面玩的時候容易「激動」,但是沒有很好的語言交流能力。他也可能愛說那些比較消極的話,或者在談論起別的小夥伴時似乎和他有矛盾,比如「我不喜歡他」,「我討厭他」。

盡早干預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裡是個小霸王,如果不適當干預,可能不會自己變成文明小天使。最難的事,莫過於面對這個事實,承認孩子表現不好,家庭教育可能出了問題(這……別賴老師)。很多父母可能難以接受孩子在家跟在學校裡表現不一樣,但積極地看待這個問題吧,早點干預可以讓孩子避免成為乙個真正的小霸王。

雖然男孩女孩性別平等,但是男孩、女孩的確會表現出一些不同。男孩在幼年時更可能成為欺負人的小傢伙,特別是使用暴力行為。女孩通常會大一點才開始會欺負人。

不過也並不是女孩不欺負人,只是她們幼年時更可能精神上地排擠小夥伴或者言語上的欺負,而不是用武力。

正視問題後,你需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仔細觀察孩子的周圍環境,日常接觸的人。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小霸王都曾今是被欺負的那個人,可能是被他們的哥哥姐姐,其他親戚或者朋友欺負。

幼年的孩子在欺負別的小朋友是並不會真的懷有惡意。

他們更可能還沒有發展起完整的同情心,

或者不能完全理解他們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傷害。

很多時候,

他們只是在模仿他們經歷過的事和他們看到的行為。

幼年的孩子在欺負別的小朋友是並不會真的懷有惡意。他們更可能還沒有發展起完整的同情心,或者不能完全理解他們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很多時候,他們只是在模仿他們經歷過的事和他們看到的行為。

所以,冷靜但是堅定地告訴孩子,他的行為會帶來的傷害,別的孩子有多難過。你也應該告訴他,他沒有權利欺負他人,如果再這麼做,會對他造成什麼後果。

無意識地欺凌

更好的方式是安排乙個時間,讓被欺負的小朋友一起來玩。這樣做可以向孩子示範,教他如何有禮貌地玩,同時要確保那個小朋友現在可以安全地和你的孩子一起玩了。

積極配合幼兒園的老師,一起採取措施來改掉孩子小霸王的行為。包括和老師一起,注意多強化好的行為,比如當孩子對別人溫柔禮貌的時候,表揚他。

暴力行為的連鎖反應

咱兒子要是一直這樣霸道的話,以後可能娶不到媳婦兒哦!得想辦法解決。

咱女兒要是一直這麼「作」,以後可能沒朋友哦!得幫幫她。

有反覆欺凌行為的孩子不會自己變成溫柔禮貌小天使,他們需要幫助,越早干預越好。如果沒有及時干預,小霸王可能不能發展起好的社交技能,沒有真心的朋友,長大後也可能處理不好人際關係。所以早期的干預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

好在,孩子還小,問題還不嚴重,和孩子多交流,了解他們打人的原因,多給他們示範如何對他人友善,如何關心他人,如何禮貌地表達,幫助他們掌握起社交技巧,小霸王也能變回小天使。

其實,這世上並沒有熊孩子,只有需要幫助的孩子。

但是熊家長是有的,我們不要做熊家長。

5樓:喵咪

我的小孩也一樣暴力!每天他去上學幼兒園,我在上班都提心吊膽的!後來機緣巧合聽說是感統失調!就給他報了感統課!已經上了3、4個月,感覺效果不錯!

兩歲寶寶愛打人怎麼辦?

木木 後來上網查了以後,這個時期的寶寶就是可能跟你玩,故意反著來。可是也不能一味縱容不告訴對錯,不然只能在外面就變成了 熊孩子 後來我的對策就是 1.避免給他 犯罪 的條件,比如吃飯的時候偶爾起了玩心,把吃的食物到處丟。我會給他說這些不好,然後乾脆直接喂他一會兒,過度掉他那一會兒的情緒。2.用其他事...

孩子在幼兒園打人 咬人怎麼辦?

分兩種情況。如果幼兒園罕見其他小朋友打人咬人,家長對這孩子必須還以 打人杖手,咬人掌嘴 打到孩子求饒並發誓不再打人咬人為止,不需要講任何道理。如果幼兒園這種小朋友互打互咬情況頻繁發生,就教孩子更加有效的打人咬人方法,同樣不需要講道理。以上。 好奇豆Hi Kiddo 首先弄清楚原因 一 探索世界的方式...

孩子上幼兒園老打人,怎麼辦?

徐文祖 我家寶寶明年上幼兒園。但是現在帶他出去見到大人還好,看到差不多大的小孩總是要推一下 或撓一下 或者熊抱一下。為這個問題我們已經糾正很多很多次了。但是他依舊還是這樣。我特別擔心他以後上幼兒園會不會傷害到其他小朋友。如果有朋友有方法改正這種行為還望不吝賜教。 伊蓮有夢 不管孩子什麼狀態都不要去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