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過於想掌控子女?

時間 2021-05-29 23:05:27

1樓:山間風

我特別想知道為什麼我媽總是想讓我去學她認為好的東西我是一點都不想幹她想讓我去學中醫,不是說我看不起這個專業我是不想幹我想學的是化妝攝影這一方面。她總是認為這個專業不行。就感覺她說的都是好的,我要是和她吵吧就說我是乙個白眼狼 。

我都特別無語想說也不敢說。雖然我才剛剛17歲但是我自己以後想要幹什麼都打算好了,我媽媽不支援我去學我自己打工掙錢自己去學,但是她不讓我去打工,我到底該怎麼辦。

2樓:

我媽是這樣的,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要惹她,要不然把你當撒氣桶。

家裡只要掉頭髮,肯定不是她的,對我開罵!地下看見幾滴水,我幹的,罵!她回到家沒煮飯罵!被子疊的她不滿意罵!永遠感覺你邋遢,她最乾淨!

她做的飯不好吃,也得吃,一句話不能說,你做的飯不好吃從頭說到尾,她想做飯就做飯,不想做就不做,你沒有你想不想,不做就語言攻擊你!

在她眼裡沒有對與錯,聽我的就對了,不會害你,不聽那你就是不懂事,無論你跟她講任何道理,都算頂嘴。

經常罵起人也是說的老家土話,髒話連篇,難聽到你懷疑人生。

3樓:暴躁的豬

我剛剛跟我父母說改變一下教育方式,我覺得很窒息。很多事情都是我的性格造就了這個結果,你們的教育方式造就了我的性格。我爸就衝過來說你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找客觀原因。

我之前跟我爸說為什麼你從來不稱讚我,只會數落我,誇別人就覺得很棒,你能不能也稱讚我一下。我爸回答,中國的教育方式就是這樣子的。

大學的專業是他選的,我不喜歡,畢業以後一直叫我考公務員,我不想。唉,我媽說完成我爸的心願吧 。到底是我的人生還是你們的人生。

我我自卑我敏感我缺愛....我試著溝通了......我還是乙個人自自己想吧

4樓:錢凱凱

有的家長可能應為主觀指向介入症的原因導致自己沒有辦法不對家人好,但是這些好都是以自己認為的想法做基礎的,所以家庭成員之間有了矛盾。

其實不光家長,孩子也有可能會有這種情況,通俗的一種表現叫做瞎操心。

有很多朋友讓我幫著設計「如何培養一顆平常心」,有興趣我們可以進一步交流哦

5樓:感育

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忙忙碌碌都在為別人活:我要多努力,這樣可以多掙錢給孩子用。我要在家溫柔,這樣讓老公可以在家放鬆。

我在單位要認真工作,不要給人添麻煩……殊不知,當我們成天想著怎麼為別人的時候無形之中也會要求別人為自己。

於是:孩子不聽話我很生氣,老公不領情我很生氣,領導看不到我的努力我很受傷……其實,我們如果能為自己多做事情,我們就不要求別人,而他人也就不會因為感覺到我們的掌控而迴避或者抗爭。

6樓:緩緩

我認為是中國父母大多害怕子女離開他們身邊,總喜歡將子女留在身邊陪伴他們。「過於」我們理解的可能也會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說,是想要以「為兒女好」這一理由而使子女按他們以為的去生活吧!

7樓:許標-心理諮詢師

從幾個方面分析父母的掌控行為:

第一種型別:焦慮型。

我們生活在乙個焦慮的時代,整個社會都在拼命往前奔跑,就像一股洶湧的洪水,身處其中的個體很難不焦慮,容易被時代的焦慮洪水裹挾向前,自己也變得焦慮。焦慮的父母,便會想更多的管控孩子!

為什麼?

焦慮的乙個特點就是:讓人有些想抓狂,不知道具體焦慮什麼,但就是控制不住的焦慮!為了緩解焦慮,人通常用兩種方式:

第一,找個具體事情做。有了事做,不至於亂抓狂了,儘管沒有解決問題,可是緩解焦慮了。對於焦慮的父母來說,總是關注孩子,管控孩子一切,有個聚焦的物件了——孩子——不用亂抓狂焦慮了!

第二,找個焦慮的具體物件。有個具體事物來焦慮,總比莫名其妙的焦慮強,這叫「兩權相害取其輕」。當焦慮的父母把莫名的焦慮,轉變為對孩子焦慮,關心孩子時,便表現為控制了!

第二種型別:缺乏安全感型。

恐懼源於未知,缺乏安全感的人,為了減少不安全感帶來的恐懼,會拼命把事情變得確定——這樣沒有不確定的事了,也就不用整天擔心、害怕了!缺乏安全感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會表現為關心孩子的一舉一動,替孩子照料好一切,展現為控制。

第三種型別:夫妻矛盾型

如果父母的夫妻關係衝突大,父母中的一方——通常是母親——會對孩子過度關注和掌控。一方面是拉攏孩子和自己「統一戰線」,疏遠另一方,對孩子的親近、關注多;另一方面,夫妻關係疏離,家庭中注意力全部轉移到孩子,對孩子的關注、管控增多。

暫時只想到這幾個典型型別!祝好!

8樓:

一、因為自卑

父母害怕子女接觸到比自己好的人(舉乙個不太適宜但很通俗的例子:那些有錢有權的人)而拋棄自己,自己便失去了籌碼,生活沒有了著落。當然,這一條僅僅適用於那些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家庭也相對貧寒的人。

二、因為無知

父母當年接受的教育與我們現在大相徑庭。更可悲的是,父母在那樣的教育之下不知變通,殊不知現在已是新社會,思想觀念的更迭日新月異,而父母卻死守老套的思想,不給子女自由,認為這就是愛。

三、因為還存在封建思想

在封建社會,父母是高於子女乙個級別的存在體。父母在上,子女在下;父母為大,子女為小。雖然早已不是封建社會,但這樣的思想還存在於中國的一些落後地區。

父母與子女想達到平等很難,因為父母自身就認為自己很有優越感,自己可以控制子女,視子女為附屬品。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我的父母也一直在控制我,因為他們無能,沒有文化,也因為貧窮。希望中國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有朝一日得以改善。

9樓:

舉乙個簡單平常的例子,去買宿舍用的床單,我媽非讓我選款式,美名其曰要有主見,結果從我訂好樣式到回家洗好準備帶走,一直埋怨我款式老氣沉重巴拉巴拉的。我母親為什麼想要掌控我的人生,我能理解,父親去世的早,她乙個人拉扯著我,這些年不容易,卻也養成了什麼都願意自己說了算,我就是她生活全部的性格,我做的稍有不如她意的地方,就開始搬起她是我媽的說辭,怎麼辦?至今無解

10樓:巴拉巴拉老魔仙

當爹的不知道怎麼想,但是從我感到胎動以後我就覺得另外乙個我自己誕生了,我的生命得到延續了。我的本體耗盡,再苦再累,也要供養好那個延續體,因為感覺在我消亡的時候,她還能繼續我的人生。

我想很多媽媽一直覺得孩子還是自己肚子裡那麼肉吧。

如果我們家有個天使寶寶,我也會控制不住成為這樣的媽媽,只可惜我家是個熊娃……

11樓:洛啾啾啾

可能過分擔心叭

畢竟在他們眼裡孩子始終只有那麼小啊

又或者是孩子沒有讓父母放心的能力叭

自己能照顧好自己

父母才能放心讓你自由叭

12樓:單身狗的小號

可能因為幾千年來,

中國這片土地上最基本的單元是——家庭

而不是個體

很多家長(家庭)習慣替孩子做決定,就像孩子還小的時候那樣

13樓:一二

因為他們怕子女犯錯吧,但是也不能因為他們是"為你好"就判定他們的決定都是正確的。

自己的人生還是要自己掌握,父母或者他人意見可參考,不要依賴。

14樓:王小鑫

15樓:

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根深蒂固

一句「我是你媽」讓你無話可說

有理說不清

我媽就是那種典型

控制欲極強

所有的分式通通要按照她說的做她永遠是對的

嘗試溝通但被直接無視

所以趁早脫離原生家庭影響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應該被尊重

好壞都會自己承擔

生命只有一次

生活不易要為自己而活

16樓:喋喋以碟以喋喋

想肯定是想的,想控制子女大概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但做父母的怎麼做就看他們能不能控制自己了。

就像我看我閨女走路不穩時候,總想伸手扶穩她。可以控制著不伸出手去,但是這種想要幫忙想要控制她的心情是肯定免不了的。

長大點了,想要自己穿衣服,自己用剪刀,有讓我急的,有讓我提心吊膽的,我都會想幫她把事做了,但那也只能忍著。

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我都會想要掌控她。想保證她絕對安全,想讓她每天輕鬆,想讓她不做可能出意外的事情,這種想法根深蒂固,肯定無法改變。不過我可以控制我自己別這麼幹。

17樓:不知道就去問

1、子女沒有行為負責能力;(法定成年以下)父母意見佔據主導地位。

2、子女在父母眼裡仍然是個孩子。(成年後)3、子女還未證明自己有能力應對未來,或者缺少機會證明。

4、子女迫於壓力沒有堅持自己的主見,妥協了。

5、父母真的強勢,不聽我的就是要一刀兩斷的,哭鬧的等等,涉及到父母利益或者家庭利益。

以上被認為父母想掌控子女的原因,請各位完善。

18樓:dang

那,是因為愛?因為責任?我也不知道啊,都26了,爹還不想讓我和女友結婚,也是各種不相中我物件,我家也沒啥背景沒啥錢,可能,是戀子?

19樓:熊仔

盜用圓桌談的觀點,供養關係,從小花著大把的錢把你養大,心想說我連這點權利都沒有?中國的家長,大多和孩子界限不清~覺得可以操控孩子一切。

同理用在夫妻關係當中,掙錢多的一方,覺得我養著這個家,我還不能讓你做家務聽點話?

再親近的人這種感覺一樣會產生,所以還是自己工作,掙點錢,有點自主權,活的自由點,多一點說不的權利~

20樓:獨墨南畫

因為他們自己也是這樣長大的,家庭教育會影響乙個人一輩子,他們的父母這樣子教育他們長大,也許他們也反抗過、逃離過,就像我們做的一樣,可是當他們成為了家長以為自己改變了,可還是變成了自己當初討厭的那種人,所以我們要很努力去改變去推翻曾經的自己,不要變成父母那樣的人,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否則就只是惡性迴圈。

21樓:詞冉噗噗噗

父母可能有時出發點是好的,但他們不會考慮到自己孩子的感受,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會有逆反心理,父母越像掌管孩子,孩子便會掙脫束縛,有的家庭的父親可能會大男子主義,稍微有點逆反或頂撞就會打孩子或罵孩子孩子的心裡會怎樣想家長根本不考慮,父母過於掌控你可能是怕你誤入歧途,,有時和父母吵架了情緒不要過激,心裡想:我忍,我忍,,誰讓我是她生的

父母為什麼控制子女?

留葑灬希望 可能是因為發自心底的愛和對子女的不放心以及對自己的自信吧。畢竟在父母眼裡他們的孩子永遠都長不大,他們比孩子多過了幾十年人生,認為自身經驗足以保全孩子。對於父母老拿出這種態度我也很無奈,拿自己舉個例子吧。我17被父母差不多支配了17年的人生,父母對我的壓迫有多強,可以這麼說我沒有叛逆期,我...

父母很好,但是過於干涉子女的生活,怎麼和他們溝通?

Amanda Plain 拉開距離。實際距離!再以太遠為藉口,不常回家。偶爾回去,還是忍不住 為你好 的情況,你就忍一會兒。給他們一點心理安慰,乖那麼一會兒,憋不死。溝通什麼?只有實力能讓人閉嘴。誰最強,誰有話語權,在家裡也這樣。等你成就遠超他們,說什麼都聽你的了。到時候,他們知道自己的時代過去了,...

為什麼父母傷害子女子女就要原諒,而子女傷害父母就是不孝?

熹冬 我小時候是在我媽的身體暴力和精神暴力中度過的,後來我得了抑鬱症,自我結束了兩次,失敗。後來發展成了躁鬱症,我脾氣很暴躁,完全複製了我媽給我呈現的處理事情的方式 暴力處理,不過我很克制,所以大部分攻擊給了我自己,所以我經常很痛苦。現在我試著告訴我媽我的病是和她有關,第一次我媽把我的病轉移為我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