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快題中,切割建築時如何避免切得太碎?

時間 2021-05-12 21:19:58

1樓:雲手繪雲軟體設計教育

整體性:作為乙個建築,或者乙個院落,無論其是由幾個部分自稱的,都應該最終形成乙個整體,也就是建築具有凝聚力,不會散,也不會笨重。

首先確定主體建築,主體建築一定比其他部分體量要大,是明顯的要大,層次關係明顯。

其次,主體與其他的部分之間不能間隔太大,也就是整體建築的長寬比不能低於2:1,院落的話,院子的空間不能超過整體用地的四分之一。

最後,在整個建築的組成部分不宜過多,最好控制在4個部分以內。

2樓:

第一是尺度,高層住宅、別墅、低層商業街、板式辦公樓、高層塔樓、圖書館、購物中心、中小學,都有合理的長寬、基底面積範圍,有意識地,成系統地積累這些資料,就能在尺度上不犯錯。

第二是形態,以某種秩序來「切」體塊,就能做到多而不亂,小而不碎。

大家的回答都很好,上面是我的補充。

3樓:那只貓的雜貨鋪

出現這種問題的同學,大部分還處於快題的初級階段,本質是對單體建築功能業態對應的尺度,形態和與建築群自身的控制線,匹配的外部空間(空間節點的塑造,軸線的運用)。

50*40大體量的建築是什麼,是文化建築?是大商場?是城市綜合體?

10*25條形的建築是什麼? 是乙個仿古商業街的組成部分,還是乙個現代商業建築的乙個組成體塊。

10*10的建築是什麼?是乙個文化休閒建築如酒吧,咖啡廳,小茶館還是乙個景觀的小亭子。

建議改進方法措施:抄繪相關各類功能的優秀實際專案的建築群(包括場地處理),與優秀快題的相關建築群進行比較,總結出入口,中間段,核心,收尾處建築功能業態,尺寸,及形式。總結外部空間型別,分析各種建築群的外部空間特點。

方法套路總結:先畫出與結構,任務書要求(有面積要求的廣場)的外部空間,自然會發現這些空間(結構的話以各種軸線為主,建築的話有一定整體邊界的控制線),已經把場地切割成合適形狀大小的地塊(不合適就說明結構不對)。

剩下的就是"填"非核心建築與空間,再對核心空間與建築進行設計進行適當的切割組合,做到有主有次,亮點突出。(滿足功能業態需求),建築處理不超過3種手法(別搞什麼大玻璃頂,那個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不要搞奇怪的建築,快題考察的重點和亮點從來不是創意,而是運用你積累的知識合理,有深度的實現與解決任務書提出的目標與存在的問題)。

希望對答主和學習規劃快題的同學有幫助。

4樓:陳鎧楠

當乙個人直接就不知道怎麼是瑣碎時,那是很麻煩的,同樣是貼著一條軸線或步行街的兩排建築,建築形體的處理肯定有乙個粗糙、枯燥、建築呈詭異的超長條形的極端,和乙個切得非常破碎、貼線率差或者街道介面參差不齊的極端。中中國人要有「中」的智慧型,良好的結果通常都是乙個適中的東西。不過另外地,許多同學其實遇到的問題是,自己先勾勒了空間,再去扣體量的時候,似乎就總是發現有些建築就特別小了?

因為你那開放空間做得不科學啊童鞋。

你切地塊切出來了一些特別小的地塊,建築放滿那個地塊也還是個小建築。

圍合節點過於靠近組團的邊緣,或者步行廊道的密度過大,都可能會導致切割出一些較小的建築基底用地。

你做完開放空間,不能就承認它是個既成事實了,要讓建築設計反饋回開放空間體系那一步。

比如題主的商業街做了乙個右上角的圍合八邊形,左上角一圈通道繞住了乙個小地塊,就會出來幾個很小的建築了。

這些小地塊就乾脆取消了,讓那兒變成乙個大節點就好了,嫌大了就重新調整一下邊界的位置。

第一,給建築切斜角圓角,不能切乙個很小很猥瑣的角,也不能切得特別大,令建築出現很短的短邊。

這裡的短,是相對於比例而言的,不是說長度實際上有好幾公尺、房間要做也可以做就行了。

當然長度本身就是太短了的就更加不行了。

這事有點基於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的情景,實際的建築設計倒是不介意這種小的凹凸變化,但是放在起碼1:1000的城市設計總平面圖裡就會很瑣碎了。

顯然的推論就是比較小的建築就不要做減法了,就是個方盒子就行了。

當然,因為切割以外的原因,比如說條形建築的彎折,產生了這種短尺寸,也一樣不行。

這種微小曖昧的尺寸會導致平面構成的「緊張關係」,需要避免,這個在更多的平面構成議題裡都很普遍地適用。

第二,要避免手法種類過多,盡量不在乙個盒子上同時切出幾種不同的邊。

你在同乙個盒子上,如果這一邊切了個圓角,另一邊切了個60度斜角,還有一邊切了個鋸齒形,你說這建築還像什麼樣呢。

這種處理方式如果是為了迎合一些空間邊界,會相當不符合「這個建築的建築師絕對不會這麼做」的理念,顯得相當消極。

尤其越是建築尺度偏小的時候,這種操作導致的錯誤就顯得越嚴重。

不少時候,這種減法不當的問題也是由最開始開放空間體系造成了切地不當導致的,跟切地太小是同理的。

乙個建築需要做加法,比如疊加修飾體塊,或者拆解體塊化整為零,或者加屋頂的樓梯間、水箱、天窗甚至屋頂綠化,通常都是因為建築單體比較大,不加細節會看著像是空蕩蕩的一片白、裡頭寫著個小小的名稱和層數,確實是粗糙一些。

小建築就不太需要這麼操作了。

而且同乙個建築上面加的手法也不能特別多。節制在一兩種修飾就算了。

雖然在許多院校開始考察前期策劃的今天,空間形態已經不是非要提出那麼高的深化要求,但是為了保險就粗暴提出都做最保守的橫平豎直完整方盒子可能也比較因噎廢食了,這個技能還是要適當培養起來的。

因噎廢食的反面,是許多同學會出現手法的堆砌,生怕自己做得所謂的不夠豐富,流露著焦慮的情緒。如果動機不強、目標不明確,純屬是將手法很使勁地加入進去,就會缺乏章法與秩序,有時還真是不如全都是保守的盒子的時候強。

上面說的整體,是說你的這一整個建築組團,包括那個開放空間,有時甚至還考慮到組團以外的更大範圍的平面構成形態。

首先是手法型別的統一,比如說你給乙個建築做了折線導圓角的做法,恐怕整個組團都要跟著做了。又比如說你加了乙個圓形的咬合小體量,估計這個組團裡就還要另外找地方放多三四個,讓它們看著有個配合良好的分布。

其次是手法要有一些結合整體、結合空間序列的意圖,比如你是要在圖面裡用凸起的樓梯間或者玻璃天窗形成合力凸顯你的主要廊道,或者是要形成乙個廊道盡端的對稱或者新奇的對景建築,或者是為了呼應一下周邊的什麼別的圖形序列形成平行垂直的關係,不要顯得無序、堆砌、動機不明。

部分觀點曾經收錄在我前年的Live裡。

城市設計中的建築單體設計

第一,大部分的純粹幾何形體,都不太適合單純構成乙個建築輪廓。有些甚至拿來咬合到建築體塊組合裡都不太行。

比如三角形就基本不能作為建築體塊使用。比如圓形和橢圓形,以及它們的若干等分,或者等邊梯形、各種正方形以外的正多邊形,一般還是用在體塊組合裡頭,不常單獨構成乙個建築。

第二,盡可能避免建築的銳角。

銳角除了建築內部功能上不實用,還是一種緊張的圖形,其實也挺容易令人產生一種和「切得碎」異曲同工的不快的。應盡量轉換成鈍角或者直角。偶爾實在不行就認了,但好歹掙扎一下。

這個同樣通常來說是切地的鍋,尤其有些執迷於做斜軸或者放射軸的同學,經驗不足時會頻繁在交接位上面臨銳角建築問題。

第三,建築體量的組合,要麼咬合,要麼脫開,不宜平接。咬合時也要有一定程度,不能噯味不清。

第四,建築咬合時通常平面呈完形的那個體量會高度更高,比如你用乙個圓蓋在乙個矩形上面,我更建議比方說圓形體量是3層而矩形體量是2層,而不是反過來的,反過來的話其實就是個體量平接關係了。

本文都是一些粗淺的設計經驗,難免不登大雅之堂,可能許多想擺擺姿態的老師不屑於煞有其事地跟大家總結分享這些微小的技巧,但這些技巧又是大家當真要會的,這也是高校教育裡比較尷尬的地方。

作為乙個「熟練度很高的普通人」,我做了這次分享,願對大家有幫助!

5樓:

建築如何避免切得太碎

建築如何避免體量太大。

說穿了,還是乙個尺度的問題。

商業建築的尺度,居住建築的尺度,公共建築的尺度,以及適宜的高寬比關係等是在畫一張順眼的圖之前要掌握的東西。

以前很多人說規劃就是擺塊塊,所以很多人就覺得規劃就是擺好看的塊塊。

但實際上,規劃人自己應該明白,規劃其實是在擺產業和功能。每乙個建築畫出來的時候心理能知道是打算做什麼用的,那時候你的空間就不會碎了。

在城市規劃快題中,建築形式不夠豐富的問題應如何加強?

金錢就是生產力 其實很簡單,多看多抄一些匡神的平面圖,看建築的組合形式,最典型的3個普通體加1個變體的形式,做節奏的變化。公升級一下的話就去看濟景的專案,或者sasaki,看看如何把規劃結構和建築形態完美結合。 陳鎧楠 要解決建築形式不夠豐富的問題,可結合個人能力與喜好,將下列思路組合運用。對原本只...

景觀快題中如何做好植物設計?

上林苑小錦鯉 植物是很多剛開始學快題的同學們的難題,作為快題的拉分點,當你的設計結構都正確時植物的種植是否合理就是老師常常會考察的要點了!植物的種植一般分為規則式和自然式兩種 規則式種植 自然式種植 在快題中的規則式和自然式 在快題中的規則式和自然式 紅色圈圈就是規則式種植,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般會...

快寒假了,怎麼規劃孩子的時間?

Pi大星 主業 副業 休息 主頁當然是學習啦。針對性地複習和預習是寒假必不可少的,不然學習的節奏和狀態都容易斷層。如果有在上就繼續跟著上,沒有就針對性地學科上也可以。副業就是可以排一排孩子的興趣愛好或者特長課,有乙個輕鬆的學習模式休息時間肯定要有的,也不能每個時間段都排滿,孩子壓力也大 一點也不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