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下,考研快題中老師讓我們用尺子畫鋪裝和線條,既然用尺子了,那以前瘋狂練線條的意義有是什麼呢?

時間 2021-06-07 03:25:39

1樓:城北張工

可能也需要看考什麼學校。

前兩天我與一親戚閒聊,得知他報考的學校,有一輔導機構考前一人一套方案各不相同,上考場後稍作修改便可。

歷年來考生分還都不錯。

該校該專業也不錯,不是諸君所想象的二三流小院校,錄取分也有350,怎麼說也在中流。

這樣的情況用尺子就用吧,反正都是背過的圖。

應該說,徒手表達和尺都是常用的表達方式,沒有孰優孰劣,只有合適與不合適。

而且總有一些尺畫不了的地方,這時如果有良好的手頭功夫,肯定是大佔便宜的。我們難道要帶著各種型號的曲線闆,圓模板還有蛇尺上考場麼?

就北林而論,不管建築還是園設,近年考研想要用尺畫完幾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區域性用尺,確實可以提高畫面的精美程度。

今年考建築時,我發現時間估算有誤,便在用尺畫完第一張後徒手完成第二張圖。如果不練習徒手表達,遇到類似的情況,可能就只能交一張不完整的圖了。

而且,我很懷疑題主老師所說的尺子的用途。一般而言,我在考場上,尺子是用來畫圖框,畫地平線,拉大透視線的。

最多也就勾一下建築,追求一下精緻的感覺。

真正用來畫鋪裝的時候,沒有,不僅慢,還容易蹭一團黑。總之對操作要求很高。

2樓:lomenge

用尺來畫線條和徒手畫線條都是畫線條在快題的完成中只是工具的不同目的上其實是沒差別的所以也不存在誰比誰更有意義……老師推薦用尺是依據他的教學經驗來的……認為在短時間內完成快題,用輔助工具更可靠。假如有學生不認同老師的看法,而且有信心徒手也能控制的較好,可以跟老師交流,讓他幫助你進一步判定一下。……………突然意識流一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很多地方也是用尺畫的不知道他糾結不糾結呢…………

3樓:小楊同學

手繪班如果要你一開始就用尺畫,她的課程就排不滿,賺不到你的錢。無論是用手畫還是尺畫,只要在內容上傳達了你的設計意圖,效果上畫的好看,哪種方法都可以。關鍵是好不好看,到不到位

4樓:

平時會有徒手表達的時候,就是只有筆沒有尺的時候,這種一般要快速、傳神,

所以你起碼不能畫的太爛,以至於影響你的設計內涵表達甚至是準確性的表達,

也不至於又爛又慢影響速度,甚至於沒有效率或者影響思路,適當練習還是有必要的,

5樓:丁文韜

工作之後,同事間交流的圖就隨手畫畫,反正大家都看得懂。

真正講究的要給業主看的手繪圖確實都是用平行尺曲線闆畫圓板畫的。

但這種圖其實比較少。一般的專案週期足夠畫cad填彩平拉模型出效果圖了。

考研中練線條的意義,可能在於能夠隨心所欲的轉換吧,怎麼順手怎麼來,平衡效果和效率。

當然了,培訓班也會用這樣的課程來湊滿課時。

有不少辦美術畫室的,前幾節課都用來教小朋友裱紙和削鉛筆,呵呵。

6樓:淵澤魚

因為考研快題限定6-8小時內完成

版式,平立剖面,鳥瞰圖,分析圖,效果圖,設計說明,平均下來每張圖加上色只有不到1小時,還沒加方案設計,因為方案幾乎都是考前就背下來了好幾套,考試時直接套的。

圓模板丁字尺三角板蝴蝶尺在處理規則的線條時更為果斷迅速,不會出錯,也不用動腦子,省時間精力。

如果課堂作業,覺得手繪更有感覺可以隨意,但到了考研,畫不完就GG。

平時鍛鍊身體慢跑走萬步想怎麼都行,上賽場了沒通過終點就只能下回再來。

7樓:呂聖東

快速設計考的重點是方案設計。

方案設計的好壞,好比寫作文的空間結構、故事安排。

徒手還是拿尺子,好比是字工整點還是潦草點。並不影響方案好壞,最多也就是影響捲麵整潔度。

文章做的好不好,和字寫的好不好,沒有關係。

8樓:卓越手繪 呂律譜

用途不同。徒手重點是畫草圖用。表現圖可以用尺子的。因為用尺子可以更穩定,效果更好。看需求。這個沒必要太糾結的。都應該練好。

大家,請問下位元組跳動英語輔導老師面試流程是怎樣的呀,搜尋了很多資訊,好像沒有太多明確的答案 ?

清醒 今天拿到了offer,但是十分糾結,有點不想去了。看到有人說工作和生活完全分不開,哭遼。但是對位元組跳動又莫名有好感。 我會很快長大 回了招聘錄用函同意入職,還沒有傳送三方簽訂協議balabala 仔細研究一下發現其實偏銷售差不多,而且想準備在職備考二戰,準備拒掉 有沒有小夥伴和我類似情況哇,...

我想請問下考396經濟聯考會影響考研調劑嗎?

牛哥考研調劑 考396經濟聯考的學生在考研調劑時,需要選擇可以接受考396科目的院校。不同院校在發布調劑通知時,都會規定是要考數三的同學還是要考396的同學。近年,很多院校將數三調整為396,這對考研調劑也會有一定影響。所以,調劑時需要關注院校的具體要求,選擇符合條件的進行填報。祝成功上岸 老奶奶的...

請問,考研數學現在換老師可以嗎?

華小年 看過李永樂全書 聽過湯家鳳的課 也跟過張宇 然後告訴你,哪個老師都可以,只是不要停留在乙個階段了。如果要換成張宇的就直接看強化好了,實在有一些點是之前不知道的再去看18講補充,或者問研友。兩個老師的風格不一樣,但是知識點是相通的。與其花時間糾結老師的選擇不如多翻幾遍之前做的筆記,把買來的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