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被父母管的嚴的孩子長大後越容易叛逆嗎?

時間 2021-05-08 06:39:28

1樓:清風

其實不算是。每個孩子都會長大,都會有自己的思想和決定。孩子都一樣,而是因為父母小時候喜歡控制,孩子長大後父母還是按照之前的習慣喜歡控制,所以會引起衝突

2樓:

我個人覺得不是。

其實小時候父母管得嚴的孩子反而會潛移默化地形成較高的道德和規則意識(當然也要看天性),他們一定會叛逆,但大概率也是在規則之內的反叛,一般不會有和現實同歸於盡的想法。相反,如果從小父母對孩子介入過少,那可能孩子會形成漠視規則的習慣,然後因為漠視規則而習慣性的對抗。

比如我自己就是,小時候父母工作忙,對我的生活介入比較少,再加上我可能天生就不太安分?後來上高中的時候叛逆達到頂峰。上課睡覺、天天遲到還逃課、考試交白卷、愛上乙個女孩搞得人盡皆知,在學校和同學和班主任吵架打架,在家裡和父母吵架打架,我當時就是一行走的炸藥包,差一點就輟學了。

當時實在是不想上學,就是覺得現行體制規則都沒有意義,不是我想要的意義。當時的想法就是我不認可的規則都是**,現在想起來就特別蠢。成年之後就好多了,我可以自己給自己意義,雖然變成了乙個懷疑論和虛無主義者,但是起碼溫和了太多(都不像乙個人),總體來說也算是可以好好生活了。

3樓:心醫Young博士

#每天學點心理學# #教育#

【孩子為什麼越來越叛逆?】

孩子處於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強制的嚴厲的,簡單粗暴的家長作風式的教育,當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讓孩子的心離家長越來越遠。或者說,是不能與孩子的眼下的心理特徵相匹配。

家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最可依戀的物件,而孩子卻不願回家或故意拖延回家時間。孩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請想一想,孩子為什麼不願回家?他一定有他不願回的理由。

先不要想孩子怎麼不聽話,先靜下心來,從家長自身找找原因,這與家長長期的教育方式有關。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增強了,自我意識感和自尊心也強了。他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認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援,情感安慰。需要乙個民主,平等,寬容的家庭環境來容納他的成長。

如果家庭不能提供溫暖,平和的成長環境,父母依然採用過於嚴厲,簡單說教的方式。那麼,等於在激發孩子的逆反意識,把孩子逼向家長期望的反面,導致過激行為的產生。

4樓:

我也是和樓主差不多的境遇總會說你以前多麼多麼聽話現在總是逆他們的意總會說這是為了你好不可否認他們吃過的鹽比我們吃過的飯要多可我越長大越無法和他們溝通時代不同思想也不一樣不會理解你為什麼想要穿露胳膊露腿露肚子的衣服不會理解你為什麼這麼愛打扮總覺得你會被騙走把「你」保護的太好如同溫室的花朵可你只想拼命的飛我終於熬過這十二年了大學即將來臨我也不再被約束家裡依然是港灣可我只想闖蕩

5樓:

我從小是個乖乖女。

如今網戀聊幾句就敢直接奔現,跟網友談了一年多,因父母不同意,就各種以死相逼,我們被迫分手。再後來,近親異性跟我表白,我直接就同意了,又因父母不同意,各種以死相逼,

6樓:

叛逆會有的,我媽家庭主婦從小一直管著我,基本除了在學校的時間都是和她在一起

上大學只想離家遠點,大學放飛自己,不知道怎麼約束自己,不過現在慢慢的學著自律

小學初中高中週末基本沒和同學一起出去玩過,因為知道出去玩她會不高興,好像我一出門就會被拐走一樣,過了下午四點就不能出門了

思想叛逆,但是在家裡就很聽話,沒有叛逆的舉動,但是過的很難受

現在疫情在家也處處被管著,覺得很沒有自由,每次大學放假都不想回家,但是知道她想我,我又不能和同學出去玩不回家,覺得很壓抑

性格有時候會極端,和我媽生氣了之後會打自己,錘自己的腿扇自己巴掌來緩解情緒,我也不想這樣,可是不通過這種方式我沒法讓自己舒緩下來

我想離開這個家,我想擁有自由,我不想再被管著了

7樓:混1111

初中的時候,正值青春期,我媽對我動手了。三天兩頭一打,我反抗,和她動手。這就是我的叛逆。初中三年是我的噩夢吧!現在她對我也時不時動手,但我一般忍住,畢竟也知道她的壞脾氣。

她的控制欲極強,一點稍微不順從她的意思就各種鬧,去年年底過年也是,和我爸吵架,為了一件無關小事,忽略不計那種,加上女人的更年期爆發,居然想著跳河。還有買衣服的時候,我看中的衣服她說不行,非要以她的眼光去看,可這是我買衣服啊?可我已經十八歲了,基本審美觀還是有的吧。

8樓:

並不一定都叛逆,但是,真的不要完全順從,沒有好結果的,可別低估乙個有極強控制欲的人。

人嘛,最重要的肯定是自己,我小時候父母並不大管我,我初中開始管的越來越多,我初中基本假期沒出去過,沒有朋友,因為約不出來誰和你玩啊(畢竟沒有共同語言)。

也有幾個可以說是在一起玩的,原因是我爸知道她爸是我們這裡的律師,他工作可以用到,讓我培養好和他女兒的關係(因為有用)。

現在他可能好多了,雖然還是會給我介紹人,但是不控制我出行了。

在這樣乙個家庭裡長期被壓抑,讓我變得很懦弱,所以也是更好操控吧。

反抗也沒勇氣,我一般都是妥協的。

所以被管得嚴可能會很懦弱,像我現在就很玻璃心,心理脆弱,容易被家裡人打擊。

不想回家,不敢奢求能和家長建立多麼和諧的關係了,方方面面挺多的。

這就是個草草的東西,看看妥了,畢竟言語組織也不咋滴。補充一句,感覺男生會更具有叛逆傾向,畢竟我弟就和我不一樣。

9樓:FASHION小A

我和樓主經歷相似,最討厭的就是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精神綁架,從來不去想想「你真正需要什麼」。長期被管制對心理精神會有很大影響的,可能會造成低自尊、不善交際、沒有主見,甚至抑鬱等。但你要明白,錯不在你,不再被控制的唯一方法就是讓自己更加強大,不僅是物質,心理上也要強大,化悲憤為動力,盡量少些爭執,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

這樣總有一天會擺脫控制,獲得自由。

小時候很懂事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

ClaireNOBB 從小很懂事的孩子,其實也想鬧,只是偷偷忍下了,覺得自己不配,慢慢的時間久了,就自卑了 就覺得,自己什麼都不配 不配擁有轟轟烈烈的愛情,就那樣吧 不配擁有自己想要的目標,就那樣吧 不配擁有朋友 同事的關注,就那樣吧 時間久了,甚至自己都信了,都覺得自己不怎麼樣,就是要比別人差一點...

小時候被送走的孩子長大想要回來見親生父母是什麼想法?

有乙個妹妹給出去了,偶然很想她,不知道她過的好不好,我們一直祈禱她過的很好很好,一定比我們幸福,如果過得不好希望她回來,因為現在根本找不到她,那時候中間人都過世了,爸爸一直耿耿於懷,那時候是媽媽悄悄送人的,爸爸一說起來就難過的不行,說是沒臉見她,也不讓我們打聽,四年前爸爸去世了,感覺想妹妹的時候很強...

為什麼小時候是父母陪伴孩子,長大了是孩子陪伴父母呢?到底什麼叫陪伴呢?

柿柿如意呀 長大的孩子是沒辦法像ta小時候,父母陪伴ta那樣去陪伴的。因為長大的孩子腳步不停,也有了自己的孩子,能在逢年過節特定節日裡好好的問候父母,或者定時和父母聯絡,已經算很好了。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老,有時候就是那麼一種情感現象或需求,不必鑽這個牛角尖去把它弄成乙個哲學題。 魚果Jade 我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