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歲男孩很粘媽媽,家人認為孩子依賴性太強,主張寒假孩子跟老人回老家,和媽媽分開,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

時間 2021-05-07 05:50:03

1樓:半畝方塘

孩子大多都依賴媽媽,尤其是3歲的孩子,也許生活還不能完全自理他能依賴媽媽,證明你這個媽媽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很重要。

如果強行帶回老家可能會讓孩子覺得媽媽不要他了。

我家孩子才兩歲半就很依賴我。不過平時我也教他一些小孩子的生存本領,自理性也比較強。

三歲的孩子也該上幼兒園了,上幼兒園就好交了新朋友就好了。孩子對媽媽那不是依賴是信任,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信任。

2樓:會計人34歲

我兒子現在四歲也好黏我,什麼都要我陪他幹,幹什麼都要讓我參與。我玩兒會兒手機他跟爸爸去看書,過一會兒都要回來看看我怎麼樣了。可是我好想粘著他,和你一樣,我覺得大了會好的,他只是單純的想和我多呆一會兒。

3樓:禾子

我家寶寶基本都是我帶的,滿3歲還是很黏媽媽,我打算考證把他放早教試試。我們進去園長關門,乙個小朋友想出去,老師說:我們得把門關上,不然壞人會進來。

我心裡頓時不舒服,這種恐嚇式教育估計還不少吧。不知道我這當媽的太細緻,還是太挑剔,對這家早教映象分了些。思考了很久決定自己帶吧。

再粘人的小孩也都在一天天進步,例如我們前2個月除了媽媽,別的大人一律不能碰,連爸爸也得看他心情。最近大不一樣,對熟悉的叔叔阿姨很熱情。我不相信老師的話:

反正小孩上學都要哭,早點送鬧騰的少些,越大越知道鬧。像我們那一代唯讀一年的學前班,到了5/6歲才讀書一班只有幾個哭的,大多數都開開心心。現在孩子讀書早,分離焦慮症肯定有的。

但是年齡大一點,心理成熟點,這種焦慮會減輕很多。假如有如果我真想讓娃娃讀一年,甚至半年的學前教育。用分開來解決黏人是不科學的,尤其回老家式徹底分開。

小孩子的內心世界很簡單,只要媽媽陪。童年得到的愛越多,長大越懂得如何去愛自己愛別人。

4樓:虎皮紗

這就是最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常見於甩手爸爸們。

他們自己不帶孩子,不懂得孩子需要什麼,更不會和孩子溝通。

在他們看來,媽媽們對孩子的理解、共情都是在溺愛和縱容。

讓他們去帶孩子呢,他只會來硬的,孩子就很抗拒。然後他就下結論說:

孩子被你慣壞了。

屁。說穿了明明是他們自己帶孩子的心態不對。不想認真把孩子帶好,讓孩子開心,而是想趕緊把小崽子糊弄過去,好自己玩自己的。

別問我為什麼知道。

5樓:毛毛兔

過來者說兩句。

沒用的,這樣只會讓孩子更黏你。

我娃兩歲半的時候被帶回老家四五個月吧,我回去看了他兩次,每次回去他都比以前我帶的時候更黏我。我上洗手間他就在門外站著等我,超過五分鐘他就哭著鬧著敲門;在老家他日常是奶奶照顧他,我在老家那段時間他奶奶對他做什麼他都拒絕,連給他穿鞋子他都不願意一定要我給他穿。這還是他從九個多月大的時候他奶奶就開始一直帶他哦,只不過是在我們家帶而已。

你想下你孩子,爺爺奶奶從來沒帶過他,還突然把他帶離你身邊,這是多嚴重的事!

你老公就是那種平時不管孩子的人吧,這種人就是想當然,其實什麼都不懂,也不會體諒!

你公公婆婆也是搞笑,是要搶孩子的節奏嗎?還通知一定要帶孩子回去,他們以為他們是誰呀!

請堅定地拒絕他們!為了你孩子!

另外你老公這樣說只是為了給他爸媽搶孩子找藉口而已,批判他!

6樓:貓姐

很多媽媽會發現,寶寶本來在上幼兒園之前對媽媽的需求已經慢慢少了,開始上幼兒園時對媽媽的需要忽然變得強烈了。

就像我們交往了很長時間的朋友,經常相聚已經成為習慣,突然有一天得知朋友要遠行,我們面臨著分別,此時心中會有更多不捨和依戀,會更珍惜跟朋友在一起的時光,所以就會多聚幾次。

孩子也一樣,上幼兒園意味著又一次面對分離,在每一次分離的過程,人的內心都會有強烈的焦慮感,所以孩子一離開媽媽就要哭,以此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焦慮。

離開媽媽後的緊張、不適、未被滿足的心理需求,都在跟媽媽在一起的那一刻傾瀉而出,用黏媽媽的方式向媽媽釋放情緒、支配媽媽來重新建立和媽媽的連線,獲取內心的安全感和力量感。

我們該怎麼面對寶寶黏媽媽的情況呢?

1、需要媽媽更多的耐心陪伴孩子度過這個階段。

孩子三歲,剛上幼兒園才跟媽媽分離,更需要媽媽的耐心陪伴,去理解孩子的行為和需求,去和孩子親密地連線,好好地享受和寶寶的相處,不要急於改變孩子黏媽媽的狀態。

每一次分離,都需要在被包容的情況下完成。如果媽媽不懂得寶寶的心理,不能耐心陪孩子完成這個過程,孩子內心就會有嚴重的創傷,就會感受不到自己是被愛的,如果把寶寶強行隔離開,甚至會有被拋棄的體驗,這樣的體驗會一直伴隨著恐懼感,直到成年。

2、不過度保護孩子,提高其他人的參與度。

有一些媽媽過度保護自己的寶寶,不讓孩子接觸其他人。這樣在孩子的心理發展過程中,認為只有自己眼前那個人是安全的,其他人都不安全,所以就會一直黏媽媽。

過度保護使孩子無法和媽媽分離,如果唯一讓孩子感覺安全的只有媽媽,那麼對於孩子來說,其他人就是不安全的。

這個時候,需要媽媽陪在孩子身邊,鼓勵他去探索外面的世界,逐漸接觸更多的人,讓孩子體驗到原來別人也是愛我的,也是安全的,孩子才願意和媽媽以外的人建立連線,最終順利完成跟媽媽的分離。

在孩子沒有準備好之前,安然地陪伴孩子是最好的方式。

7樓:意瀟老豆

帶回老家只是讓他漸漸遺忘母親這個依賴物件而並不是改變個性回了老家就開始依賴老人,物件發生變化而已。

可是,過程卻會令孩子相當痛苦。

問題來了:孩子依賴母親真的是很大的問題嗎?我不這麼認為。

孩子按照依賴程度來分大概是:非常依賴、一般依賴、沒心沒肺。無論你的孩子在哪個程度都是正常的,他的年紀還小,他的依賴與否其實是與生俱來的,與環境關係不大。

凡事講究乙個度,沒心沒肺那種自己會下樓出門的就不可怕嗎?也需要調整,難道為了讓孩子產生依賴就讓媽媽別上班24小時陪伴就有用了嗎?我用我朋友的親身經歷告訴你,收效甚微。

依賴性其實在教育系統中被稱為分離恐懼症,想要改變孩子的分離恐懼症,我和幼兒園老師也聊起過,老師也不建議強制分離,而是建議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體現在身體鍛鍊、自理能力、表達能力的鍛鍊,孩子自信了,內心對環境不恐懼了,自然能降低對依賴物件的分離恐懼。

8樓:小夏

今年夏天跟老公忙著店裡裝修就顧不上孩子,也是三歲,把她放到姥姥家了,在姥姥家也特別聽話,開始也不找媽媽,可是過了半個多月孩子就總自己嘟囔媽媽什麼時候回來~等乙個月我回去接她時感覺彼此都有點生分了~在這後讓她去姥姥家她都不愛去,除非我帶她一起去~感覺被扔怕了~

9樓:

講個我的故事吧。

我是位三歲半寶寶的媽媽,我也同時是第一代留守兒童。我的第乙個回憶在我三歲那年,爸爸說他去鄰居家,讓我乖乖在家等他回來。白花花的雪積滿視野,小小的我聽話的站在樹下,等啊等啊等啊,直到天黑哭著睡過去。

是的,我的父母是第一批南下廣東的農民工。

可能會有人說,留守和短暫乙個月分離不一樣,但對於想念父母的孩子來說,是一樣的。分離可以有,但需控制在孩子可接受範圍內,過分的分離只會成為他的心裡陰影。

10樓:公尺亞音

你問問你老公現在是要懲罰他兒子還是要解決問題?

再乙個,多學點育兒知識、別做詐屍式父親

但凡父親也能幫點忙照顧孩子的家庭

也不至於孩子粘媽媽到這種程度

況且解決問題手段是不是太簡單粗暴了?

任何事情不都講求個循序漸進嗎?

既然覺得寶寶平時太粘媽媽,就多想想辦法

從分離幾分鐘開始鍛鍊起

慢慢接受了再加時間

而不是直接上大招

想想寶寶獨自在老家和自己根本不信任的人在一起是多麼的可怕、多麼的可憐

11樓:冰清心Lucy

孩子這麼小,不離開爸爸媽媽比較好。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的想法是錯誤的,他什麼都懂,依戀媽媽也是天性,要滿足他的這一最基本需求。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兩個年齡段是孩子個性形成的關鍵期,帶在身邊有助於健康性格的形成,隔代帶孩子,尤其親身父母不在身邊,溺愛免不了,再說上一輩人帶孩子的方式我們都領教過的。

建議再苦再累都自己帶,有假期時可以帶著孩子回家一起看老人,但不要讓他們單獨帶。

帶在身邊也請不要溺愛,他這麼小的年紀粘媽媽是正常的,給他安全感,給他無微不至的關愛都是應該的,但是不能溺愛,不能讓他任性撒潑,也要更多讓孩子父親參與關愛及教育。

所有職業都要培訓上崗,唯獨做人父母沒有經過培訓,建議你業餘多看看育兒知識,不能憑感覺摸著石頭帶孩子,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必須放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上。

12樓:Sylvia

為什麼要分開呀,你是要忙工作?還是身體不好帶不了孩子了?就是單純因為孩子黏媽媽,所以就要分開?

孩子依戀媽很正常呀,拜託,他才3歲,不是23歲。以後他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不用說黏你,估計能見你的次數都少了,所以珍惜他黏你的時光吧!

十歲的男孩特別粘姐姐。對孩子的成長有影響嗎?

草木清蘭 我兒子從小也是跟姐姐一起長大的,他們只是在一起聊天,在一起打鬧,但是從小是分開睡的,他堂姐家就在他姥爺家隔壁,兩個孩子小時候基本就是長在他姥爺家的,他姐姐唱歌跳舞彈琴都很厲害,經常組織同學來家裡排練節目,孩子每次都會跑過去參加上,孩子從小喜歡看各種有趣的漫畫書,自己很喜歡畫畫,編故事,經常...

剛在一起,男孩子要上班女孩子是很粘人的那種,我是女生該怎麼辦?

ycxs 不要太粘人,找點事做,提高自己,婚姻的匹配,其實就是個人價值的匹配,兩個人要一起成長,乙個走的太快,乙個止步不前,早晚要散 薔薇與愛麗絲 我男友也剛剛回老家過年,一周後回來,之前幾乎天天在一起,會有點寂寞啦,但總的來說乙個人也有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做啦,看書追劇,還有最好能有乙個自己真...

如何評價6歲男孩哭著跑完3公里 媽媽堅持不抱 不能讓他輕易「算了」?

慢悠悠 重點不是在於強迫孩子跑三公里,重點在於哭著跑完全程後,家長居然一點表示都沒有?實際上教育孩子,肯定會遇到他不願意的事情,強迫無法避免。就比如學習這件事,幾乎所有的孩子都不喜歡,但是總不可能不學吧?但是,怎麼讓孩子學,是很有講究的。不管是 強迫 孩子做不喜歡的事,還是挫折教育。都是需要鼓勵,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