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階魔方F2L太多了怎麼好記?

時間 2021-06-01 05:15:13

1樓:哨兵

魔方高階玩法F2L公式的記憶技巧對於F2L公式的記憶方法是: 左右映象,忽略本型」的八字方針。 左右映象」是指對於左右對稱的情況就記一種。

所以我這裡常看到 L,而原著中少見;另外原著中轉兩層的較多 (小寫字母r、d等),這裡盡量迴避。

忽略本型」不是不要本型,這裡是指記憶高階玩法公式之前已經掌握了這裡提到的兩個基本形態(簡稱本型」;這兩個本型不僅掌握,而且相當熟練。本節的公式中都是通過本型」過渡完成的,所以忽略本型後便於抓住主要矛盾」

1、兩個基本型:

a、底角與中稜同色相連線型 (後面簡稱相接」或接」動詞用接站」 02(U R U' R');

b、底角與中稜異色錯位呼應型(後面簡稱呼應」或應」 注:表中第二個公式可將已復原好兩層的魔方轉出相應情況,方便練習。

(1) "同色為接」的情況,它們會過渡到相接」的基本型: 右同向-稜左前同向-稜後(右手)

07 y( U L' U' L) U2( L'U L) (R' U2)(R U')(R' U R) y 右-稜歸位

08( U' R U R') U2( R U' R') (R U R' ) U2( R U' R' ) U 前-稜歸位(右手)

15 y (U L' U L ) U2 ( L' U L ) (R U'R' )U2(R U' R') U' 右同向-稜後

16 ( U' R U' R' ) U2 ( R U' R') (R U'U' R' U ) ( R U R' ) U 前同向-稜左(右手)

09 y( U L' U2 L ) U2( L' U L ) (R' U' R U'2)(R' U2 R) d'

10 ( U' R U'2 R' ) U2( R U' R') (R U R' U2)(R U'2 R' U)

(2) "異色為應」的情況,它們會過渡到呼應」的基本型: 右切位-稜左前切位-稜後(右手)

05、y (U L' U L ) U' y' (R U R') (R U' R' U) y'(R' U' R) d' 右-稜前位

06、( U' R U' R' ) U y'(R' U' R) (R' U R U' )( R' U' R ) U2 y 前-稜右位

23、y(U L'U2丄)U'y'( R U R') 頂前同色-稜前(R U R')U2(R U R' U')(R U R') 右-稜換向

21、( U'R U'2 R') U y'( R'U'R ) y'(R' U R) d (R U'2 R U) 前-稜換向(右手) 仃 y U( L' U' L U' ) y'( R U R') (R U' R' U ) y' ( R' U R ) d'

18、( U' R U R' ) U y' ( R' U R ) (R' U R) d' (R U' R'U)

(3 )側向頂層相連: 這是兩個特例,他們都是底角和中稜同在頂層相連且底色在側面的情況: a、側向頂層相連頂層同色型

(25,26): (同色)特例口訣:豎走橫切,呼應前-稜前異色右-稜右異色(右手) $

25 y(L' U L U2) y' ( R U R')

26、( R U' R' U2) y' ( R' U' R) (R U' R' U2)y' ( R' U' R) y y'(R' U R)y(U2 R U R') b、側向頂層相連頂層異色型

(22,24)(異色)特例口訣:橫走豎切,遠側呼應。

前-稜前同色 0 右-稜右同色(右手) 22、 y U( L' U L U')(L' U' L)

24、U' ( R U' R' U) ( R U R') (R' U R U)( R' U' R U') y (R U' R' U') (R U R' U )

3、底角在頂層,朝向側面型: 口訣:上走迎頭,遠角接應。

注:同色(在一面)為遠接,異色為近應。 應用:

(1) 先迎著底角底色的方向在上層旋轉(底角底色朝前,用 U';若朝右則用U); (2) 推至下一步豎面的遠角,轉豎面使底角下底; (3) 旋轉上層:同色為接,中稜至後面;異色為應,中稜至前面; (4) 迴轉豎面,使其成為基本型的一種。 適應種類:

這個型適應的種類較多(05、06、07、08、09、10、15、16、17、18、21、23,注: 括號中的數字是指原公式對應的號碼,以下同),包括: 右切位-稜後03( R U R') c、對於左側的情況,原著公式為:

01y' (U' R' U R)。而我用 y( U'L 『 UL, 使用左右映象」就不用記了。後面對於左右對稱的情況,這裡只介紹一種 。

4、底角朝向上面,與中稜不連型: 口訣:對位中稜,遠方接站。

應用: (1) 先在上層對中稜,使其側面與下兩層顏色一致; (2) 走豎面使該中稜到遠方; (3) 轉上層使底角與中稜相接」 (4) 迴轉豎面可成基本型。 適應種類:

(11、12、13、14),頂右同色-稜後 14 y U2(L' U' L U')(L' U L) (R' U R U'U')(R' I J' R) y 頂右同色-稜左 11 y U' (L' U2 L) U' (L' U L) (R' U' R U)( R' U2 R U)y 頂前冋色-稜左(右手) 1 1 13 U2(R U R' U)(R U' R') (R U' R' U2)(R U R') 頂前同色-稜後(右手) 1 1 12、U(R U' U') (R'U) (R U' R') (R U R' U')(R U' U')(R'U')

5、底角朝向上面,與中稜相連型: 口訣:豎走回頭,再次接應。

注: 同色(指在同一面的邊角塊與稜塊的)為(相)接, 異色為(呼)應。 應用:

(1) 推兩者同在的豎面,把底角由近角推至遠角; (2) 轉上層再將底角拉回,迴轉豎面; (3) 調上層:同色相接,中稜至前面,豎面上底角接站;異色為應,中稜至後面, 豎面上底角呼應; (4) 移轉上層,回豎面,完成到基本型的過渡。 (RUR' )U2( RU2R'U2) ( RUR') (R U R' U') 2 ( R U R')U' (R U' R' ) y'( R' U2 R) 右-稜換向 d (R' U' R U') y (R U R') 適應種類:

(19、 34、 35、 36、 37) 頂右同色-稜前頂前同色-稜右(右手) 34 y(L' U' L) U (L' U2 L U2)(L' U' L) (R' U R U')( R' U2 R) y 頂前同色-稜前 36 (R U R' ) U' (RU2R'U2)(R U R') (R U R)U2 (R U' R' U (R U' R)U2 頂右同色-稜右 35y(L' U' L) U' (L' U2 L U')y'(R U' R') (R U' R' U)2 U ( R U' R') 37(R U R')U(R U'2 R' U)y'(R' U R) (R' U' R)y(U' R U2 R')(U' R U' R') 頂-稜歸位頂-稜歸位(簡型)特例口訣:豎走遠離,成型。 異色為應異色為應同色為接

6、底角在下層(未歸位),中稜在上層口訣:對位中稜,順接側應。 應用:

(1 )先在上層對中稜,使其側面與下兩層顏色一致; (2)走豎面使該中稜到遠方; (3 )轉上層: a、 若底角底面為豎面顏色,推底角至後面接站」 b、 若底角底面為前面顏色,推底角到前面呼應」 (4)回豎面成基本型。 適應種類:

(38、39、40、41):

7、底角和中稜都不在上層型此型可按簡型特例」的方法,豎走遠離」後可成3型或5型的一種,然後歸位。 F2L公式助記詞 1、 底角在頂層,朝向側面型:上走迎頭,同色後接,異色前應; 2、 側向頂層相連頂層同色型:

豎走橫切,同側呼應; 3、 側向頂層相連頂層異色型(中稜豎面同色):橫走豎切,對側呼應; 4、 底角朝向上面,與中稜不連型:對位中稜,中稜遠走,後方接站; 5、 底角朝向上面,與中稜相連型:

豎走回頭,角塊下底,同色前接,異色後應; 6、 底角在下層(未歸位),中稜在上層:對位中稜,底豎(同色)後接,底前前應。 底右-稜前位 1 1 j 38 y( L' U L U') (L' U L) (R' U' R U) ( R' U' R)y 底前-稜前位 I 41 y (L' U' L U)(L' U' L) (R' U) :

RU')( R' U R)y 底前-稜右位(右手40 ( R U' R' U) (R U' R') (R U R' U') (R U R') 底右-稜右位(右手) 1 s 39、( R U R' U') (R U R') (R U' R' U) (R U' R')

2樓:索馬利亞海龜

我們家寒假期間一天乙個,剛學完,我家還小沒學英語,我都是每個給他做成圖一天乙個學的,我們的沒什麼值得參考的,但是你要有資訊,五歲的娃都能學會,你肯定也可以,現在大部分會,少部分偶爾需要提醒,反正需要經常複習下,打算暑假再學下一階段

3樓:唐龍

我個人是不太建議F2L這乙個步驟去背公式的。

首先,在F2L這乙個步驟中,如果只操作RUL這三層,一般不會特別不順手。

那麼這個時候拿乙個至少復原了前兩層的魔方,只使用RUL操作,觀察一下FR這個稜塊能去到的位置以及在各個位置的方向。然後分別觀察剩下的三個稜塊可以到達的位置以及各個位置的方向。

那麼在拼完十字後,瞬間就能判斷出來哪些稜塊是可以只使用RUL操作不需要轉體就可以復原的。

如果有的稜塊是需要轉體或者FB操作才可能復原的話,那麼最多隻需要一步y或者y'轉體就可以復原這乙個稜塊。

如果稜塊在別的槽位並且方向還是錯誤的,那就只能操作幾步放到頂層,再轉體放到自己的槽位。

接下來就是角塊,只使用RUL操作角塊是可以到達任意乙個位置的任意乙個角度的,只使用RUL操作是一定可以復原所有的角塊的。

那麼如何一起復原稜塊和角塊呢。首先就是通過藏稜藏角調整稜塊與角塊的相對位置,角塊也可以通過RU'R'或者L'UL之類的操作調整方向。

那麼在最後就只需要自己嘗試整理不同的情況,怎麼調整稜塊與角塊的位置,怎麼調整角塊的方向。

一些個人經驗:

如果稜塊在頂層並且方向是錯誤的,嘗試使用d操作的同時轉體(慎用,可能更不順手,需要自己總結規律)

如果乙個稜塊在錯誤的槽位並且方向錯誤,嘗試使用u/u'操作調整方向。

如果有些F2L還沒有復原,我們可以借助它的位置來調整稜角,這個技巧一般被稱之為「空槽」。

嘗試使用B'RBR'或者FR'F'R之類的操作來處理那些方向錯誤的稜塊,不過一般也需要稜角有特殊的相對位置關係。

打亂:F D2 B' R' B U D F2 L U2 F R2 U2 R2 D2 R2 F' B' U2 B' D2

十字:FDRD2R2F2D'

此時,綠紅,綠橙,藍橙稜塊的方向都是正確的。

F2L1:R'(藏稜)U'RU'R'UR//復原了綠紅F2L

此時藍橙F的稜角相對位置關係不太好,試試看先復原綠橙F

F2L2:LU'L'ULU'L'//復原了綠橙

藍橙相對位置無變化,但是藍紅色向是錯誤的,優先復原藍橙

F2L3:R(藏角的同時也用到了FR的空槽)U2R'U2L'U'L

藍紅的方向一直是錯誤的,此時有多種方案:

方案一:y'R'U'R(藏角)U2R'(藏稜)URU'R'UR

方案二:R(藏稜)U'R'UdR'U'R

三階魔方能夠還原幾個面?

首先,本文假設您已經擁有層先法或CFOP法的魔方技能。對於3階標準魔方,在沒有裝錯,沒有配色配錯的情況下,還原1,2,3,4,6個面都是可以的。1個面 不用說了吧 2個面 這裡又分2種情況,是還原相對的2個面,非常簡單,大部分OLL做完就是這種情況,底層和頂層已經拼好,FLBR這4個面都沒有拼好。是...

為什麼要先學會三階魔方才能學會二階魔方?

沒有車開的雞翅 三階的六個中心塊相對位置是不變的 也就是說不管你怎麼打亂三階 中心塊一直都是復原的 帶圖案的魔方有個方向問題所以我們常見的復原方法都會將中心塊作為參考係有了參考係我們就可以定義角塊,稜塊是否復原角塊三個面分別與相鄰三個中心相同即可認為該角塊是復原的稜塊亦然 二階沒有中心塊,常用的參考...

乙個完全沒玩過三階魔方的人在不拆卸魔方和看公式的前提下,有可能通過自我摸索還原魔方嗎?

王宇航 我覺得可以啊,我小學大概就是這麼學會的。1.首先掌握翻一面的技巧,這個大概都能自主學會。2.保持乙個面固定朝上,嘗試記住自己轉動的所有步驟,熟悉後如果能記住八步左右應該就可以了。3.開始嘗試記住角上的幾個塊兒的移動規律,然後嘗試記住邊上中間塊兒的移動規律 為啥不用正中間,因為它不會動!這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