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心理學效應是誤導人的假知識,例如 德西效應 ?

時間 2022-01-02 07:16:20

1樓:兒童心理於老師

「這次考試考到年級前十名,回來我給你100作為獎勵。」

「好好學習,爸爸下個月發工資給你買手辦。」

「幫媽媽做一次家務,給你10元零花錢。」

這些獎勵措施各位家長朋友們還在用嗎?

先引入本期【趣聞軼事】

一位老人在乙個小鄉村裡休養,但附近卻住著一些十分頑皮的孩子,他們天天互相追逐打鬧,喧嘩的吵鬧聲使老人無法好好休息,在屢禁不止的情況下,老人想出了乙個辦法:

他把孩子們都叫到一起,告訴他們誰叫的聲音越大,誰得到的獎勵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據孩子們吵鬧的情況給予不同的獎勵。到孩子們已經習慣於獲取獎勵的時候,老人開始逐漸減少所給的獎勵,最後無論孩子們怎麼吵,老人一分錢也不給。

結果,孩子們認為受到的待遇越來越不公正,認為「不給錢了誰還給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聲吵鬧了。

德西效應

當個體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時,給他提供獎勵結果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他內在的吸引力。這就是所謂的「德西效應」。

物質獎勵是一種刺激手段,可以在短期內讓孩子好好學習,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它無疑是一把雙刃劍,不適當的外部獎勵不僅不利於鞏固個體的行為,反而有可能減少孩子對事情本身的興趣,降低其內在機制。

減少物質刺激,避免「德西效應」

個體的行為表現通常受兩種動機的影響: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

當孩子對一件事情本身就感興趣,那麼完成這件事本身就可以獲得一種滿足感,此時外在的物質獎勵和報酬反而只是附加的乙個獎勵。如果孩子對事情本身不感興趣,只是被事物本身的外在刺激所吸引,這只是乙個外在動機,當這個外在刺激消失後,孩子完成這件事的想法反而更弱了。

適時地獎勵可以提高孩子的積極性,但過多的物質獎勵會降低孩子的內部動機,被外部動機取代。另外,由於時間的推移,孩子的慾望會隨著外埠所給的物質獎勵而增長,此時,有限的物質刺激已經不足以滿足獎勵的作用。

因此,增強孩子對活動的認知,提高個體參與到活動中的積極性,激發孩子對活動的興趣,才是提公升孩子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根本。

2樓:社會花

德西效應是把內部動機轉變為外部動機,行為由內部控制轉變外部控制更容易改變。在社會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都有應用,社會心理學叫過度理由效應,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但是確實可以解釋不少現象

誰能總結下心理學上有哪些效應是容易導致人犯錯的?比如暈輪效應,首因效應

孟寶糖糖 社會心理學中第一印象 在印象形成的過程中,資訊出現的順序對印象形成有重要影響,最初獲得的資訊比後來獲得的資訊更大的現象,稱為首因效應。而最新獲得的資訊的影響比原來獲得的資訊更大的現象,稱為近因效應。首因效應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機制。第一印象一經建立,對其後來的資訊的組織 理解有較強的定向作用,...

冷門的心理學知識有哪些?

嘿首 人在撒謊的時候並不會轉移視線,而會有更多的眼神交流,來確認聽者是否相信自己所說的話。微笑眨眼是真情流露的表現,虛情假意的微笑時,人們不會眨眼。語速加快,以障礙物遮擋在自己胸前,都是焦慮的表現。人 猩猩 海豚,當他們想要表現得更有權勢時,就會盡力抬頭挺胸。一般人每十分鐘會撒三次謊。如果真正生氣,...

有哪些心理學上的小知識?

自由 還記得這個傢伙嗎?高貴的外交紳士,有著濃密的鋼鐵般的頭髮?他那個時代最圓滑的社交混蛋?本 富蘭克林揭開了讓別人喜歡你的秘密。我們大多數人已經習慣於認為,讓別人喜歡我們的方法是為他們做一些小事,從而表明我們是乙個體貼和可靠的人。老本的想法不同。富蘭克林曾經有乙個非常強大的政治對手,這個對手一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