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見心理學認知?

時間 2021-06-08 16:23:41

1樓:楊靖

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的,並且決定著以後雙方交往的質量。

如果乙個人在初次見面時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麼人們就願意和他接近。反之,如果看這個人的第一眼就充滿厭惡和反感,以後肯定也不想再和這個人見面和交往。

「高顏值是好的」這種思維定勢已經深深刻入腦海裡,我們傾向於給高顏值的人正面的評價,自動地認同他們有更好的品質和才華,他們在現實中會擁有更多的社交機會和就業機會,更容易被晉公升和提拔。

演化論的道理也一樣,我們為了培養優質後代會傾向於選擇優秀的伴侶。

無論是受到俊麗的外表,非凡脫俗的氣質,還是睿智的談吐和做事風格,突出的特點都會讓你賞心悅目。保持全身上下整潔得體之外,特點還可以是擅長一項運動、擅長一門樂器等。

吸引力法則

1、相似性原則

我們喜歡和自己像的人。因為在和自己相似的人交往過程中能夠獲得自我認同,增強歸屬感,同時也極少因為三觀相悖而撕破臉皮。

在長期關係中,相似性甚至超過了長相的吸引力。我們更容易喜歡那些與我們有長相相似、年齡相仿、愛好興趣相近、品味性格相同、價值觀和受教育程度相當的人,共同點越多彼此之間越喜歡。所以,投其所好吧,不經意表露出來某些共同特質容易拉近距離。

有趣的是,長期相處的夫妻彼此間的差異會隨著時間減少,俗稱「夫妻相」。但也有一種情況,隨著時間流逝,喜歡可能慢慢變淡,我們可能會越來越討厭以前喜歡的那個人。

2、臨近效應

我們更喜歡身邊的人,更傾向於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所以做乙個身邊的暖男或者貼心小天使吧!

3、習慣效應

人們總是喜歡熟悉的事物,所以經常在一起培養上學上班、一起吃飯、一起做多點有紀念價值的事情,關係會越深刻。

4、被與父母相似的人所吸引

研究發現人們會被早期照顧者的方式所影響,換句話解釋,我們更容易被熟悉的事物給吸引。女兒都是按照父親的模板去挑選伴侶,兒子都是按照母親的性格去尋找伴侶。

5、吸引力因月經週期而異

吸引力和浪漫關係的社會心理學裡談到,當女性處於月經週期時(雌激素水平很高),他們對性關係更感興趣,這時她們認為伴侶更具吸引力,她們的評價更為積極。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語言錯誤?

看山不是山 我來說兩個明顯但又非常普遍的錯誤,即使是央視的主持人 董卿 撒貝南 也犯過。每次看到這種情況我都忍不住指出來,但身邊的人都不以為然。B站的著名演講 後浪 也有這個錯誤,沒想到何冰大大也沒看出問題 1 吝嗇 吝嗇是乙個形容詞,但被很多人用成動詞,比如面對不自信的學生,他毫不吝嗇自己的鼓勵錯...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

乙隻豬仙 確實感覺,你 走火入魔 了 狗頭 因為 正道 學習心理學的話,肯定會接觸到各種 效應 這些效應,都是在生活中非常實用的,就和 諺語 一樣。至於,弗洛伊德主義的科學性,咱也不再提了。在當代心理學界裡,基本都有定論了。我想提乙個小點,以拋磚引玉吧。夢的解析 裡應該也會提到 我沒看過原著 壓抑 ...

在心理學家看來,日常生活裡哪些事的影響力被低估了?

你看那天上的星 生活中別人或者自己偶然間冒出的乙個想法 時不時冒一下或者被提及 總有一天它會成長到影響你做出某些重大決定的地步有些東西正在你腦海中 慢慢生根發芽 新人收發 乳酪先生 小的時候我家特別嚴 彷彿時刻處在窒息的空間裡面 我爸媽大概都是屬於沒有感受到太多父愛母愛的那種人所以不怎麼會管教孩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