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值得警惕的負面思維?

時間 2021-05-05 12:31:55

1樓:

厭惡等感受先行,由偏見而導致的「反對」。

這種討厭不是因為「討厭」某些行為的本質,而是因為ta討厭——習慣給某些人與關係自下本質,給自己的討厭尋找「正當」理由。

因為那個人是壞的,所以我就是「好」的;那個人虛假,我的感受就「真實」;我通過反對那個人,展示我的「高明」等……諸多兩方對立的角色關係,以負面情緒作為主導的思考總是「羸弱」且「無創新」。

習慣於從自己的角度給事物「重新下定義」——虛空打靶以顯「高明」,但「定義」往往經不起進一步的推敲。

看起來是針對普遍,實際上是針對具體,「偏見」無限地擴充套件,隱藏在思想與話語之中,不留痕跡。

解決辦法很容易。

反覆提醒其「就事論事」。

第一,不要誤解我話中的意思。

第二,沒有證據勿做動機揣測。

第三,言論評價不要上公升我個人。

第四,你所言不能代表我所想。

第五,我有自己言論的最終解釋權。

以上五個部分連貫「提醒」。

犯了哪個點提醒哪個點。

個人需注意禮貌以及語氣。

嚴守自我不侵犯他人界限。

保持個人界限不被侵犯。

逾越一寸,打回一寸。

2樓:鹽選生活館

我不太擅長和這個世界溝通,我覺得自己天生帶著某些讓人最終變得格格不入的致命特質。

我想改變我自己,我開始學著主動和別人搭話……我的日常生活大概是這個樣子:

*波波魚:又名水滴魚、憂傷魚,由於長著一副哭喪臉,被稱為「全世界表情最憂傷」的魚。

有時候突然不想見人。

世界上有兩種人,有一種是很快能適應新環境的人,還有就是我這樣的人。

我總是很難融入別人。

我覺得自己天生帶著某些讓人最終變得格格不入的致命特質。

當有人不喜歡社交時,人們就會認為他們不喜歡和人相處。

但並不一定是這樣啊。我至少熱切地嘗試去參與,只是經常事與願違。

不僅是大腦一片空白。有時候我就像乙個功能嚴重受創的機械人。我的大腦會失靈。

當然,我當然知道!大家在聽到「觀影愉快」或「慢用」時,會回答「你也是」。但最近買蛋糕的時候,我的大腦又失靈了。

3樓:鹽選心理

反芻思維——不斷地回憶和思考負性事件和負性情緒,無法自拔。實際上,這個女孩已經陷入了一種反芻思維——不斷地回憶和思考負性事件和負性情緒,無法自拔。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她很容易演變成抑鬱症。

那麼,當我們陷入反芻思維中時,如何能夠更好地恢復呢?

我在講解情緒問題時,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打敗我們的不是負性情緒本身,而是豐富的想象力,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也是豐富的想象力。」反芻思維可能讓我們陷入無盡的痛苦中,但是它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走出負性情緒。

反芻思維對我們有很多正面的意義。

反芻思維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我曾經對 30 餘位好友(以青年群體為主)進行選項提問:當你產生負性情緒時,你都在想什麼?

最多人選擇「幻想改變負性事件的過程和美化結果」,其次是責備自己,最後才是思考如何解決當前的問題和以後要怎麼做。

這個問題的選項「幻想改變負性事件的過程和美化結果」體現的是反芻思維的替代功能。當我們在現實中無法得到滿足時,反芻思維會「幫助」我們實現。雖然這種代償有自我欺騙的成分在內,但是也暫時減少了我們的痛苦。

比如,我在路上不小心被乙個行人撞到,他沒有道歉,只是看了一眼就走了。我非常不開心,又覺得沒必要和他計較,但還是有些憤怒。在接下來的路上,我一邊走一邊暗罵他。

這個時候,反芻思維代償了我遇到的不滿,給予自己一定的心理安慰。

另外,反芻思維可以幫助我們覆盤,尋找自己的不足或者在這個負性事件中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很多人在反芻過程中,不斷地回憶負性事件的各個細節。通過不斷勾勒整個事件,讓自己更清楚這一事件存在的問題,有利於總結其中的經驗,以便在以後遇到相似的情況時可以參考。

比如,有一次,我經過十字路口的時候,因為是綠燈我認為是安全的就沒有左右察看。這時有一輛車闖紅燈,在我眼前飛快地駛過。當我回過神時有點後怕,因為如果我再向前一步就會被撞。

然後,我的大腦便開始不斷地反芻,這也讓我養成了過綠燈也左顧右看的習慣,並且每次過綠燈,這個場景就會浮現。

當然,反芻思維還有乙個好處,就是讓我們思考接下來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我在前面說過,我在演講前會感到不安,腦子裡會閃現出非常多表現不好的場景,但是這也增加了我對可能出現的情況的處理能力,因為我知道哪個地方更容易出錯,哪個地方我還不夠完善。在不斷的反芻思考中,我的失誤反而減少了,因為可能出現的問題很多都被我在反芻過程中處理了。

和人類進化出來的其他認知模式和情緒模式一樣,在合理的範圍內和合理的事情上,反芻思維也是對人類有極大幫助的適應方法。但是,一旦超過了乙個限度,這個方法就會失效。比如,我因為差點被車撞到,不斷地反芻當時的場景,從此再也不敢過馬路。

這種思維是非適應性的反芻思維。

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反芻思維幫助我們面對生活中發生的各種負性事件,而不是讓自己深陷其中呢?我的經驗是把反芻的內容記下來,然後再思考。

在《腦鎖:如何擺脫強迫症》一書中,精神病學家施瓦茲提到了「強迫性思維的腦機理」。大腦的尾狀核是人的思維調控器,幫助我們「換擋」「減速」和「剎車」,有強迫性思維的人,其尾狀核處於「剎車失靈」狀態,因此他們會不斷地反芻那些負性事件。

這印證了前面列舉威廉·詹姆斯在《宗教經驗種種》中強調的乙個觀點:當情緒發生時,理性永遠退居第二位。我們的情緒在大腦中處理的優先順序遠高於理性思維。

當我們意識到危險時,將注意力保持在危險源是更合理的做法。如果危險源一直存在,那麼注意力就會本能地集中在那兒。

不過,對這種注意力本能的「朝向反射」可以適當進行調整。我們可以通過書寫自己當前經歷的負性事件,適當地啟用尾狀核的「制動」功能。因為我們在書寫的過程中,需要調動更多的理性資源幫助我們整理思路,使得處理情緒的優先順序暫居其後。

同時,書寫負性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也代替了反芻思維的一些功能。

我們的邊緣系統只能極為粗糙地加工遇到的問題,並且簡單粗暴地將其分類為「有利的」和「有害的」。但是,這種二分法並不適合越來越複雜的現代社會。書寫,可以讓大腦皮層的語言區和書寫區重新被啟用,使我們對當前遇到的負性事件有乙個更為具體和清晰的認識。

我也曾經陷入非常強烈的反芻思維中。大一時,我對未來非常迷茫,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沒有意義,害怕碌碌無為。想到將來我工作時領著微薄的薪水,我又在心裡算了一筆賬,然後越發焦慮和擔心。

後來,我在一張紙上將擔心的問題、自己的焦慮都列了出來,發現只要努力就可以解決。再比如,我擔心自己未來找工作時沒有競爭力,就給自己規劃了要參加的比賽、社會實踐等;我擔心自己碌碌無為,就努力閱讀和學習,用忙碌填充生命中的虛無感。

情緒一旦極端化,我們的理性就無法發揮作用。書寫的方式,可以讓負性情緒得到一定的緩衝時間,慢慢地恢復理智(理性)。我希望這個方法能夠減少你反芻思維的困擾。

抑鬱本身並不會有太多的負面影響,相反,它是我們度過傷害和損失時的療養情緒。但是,我強調過:過度抑鬱會影響大腦迴路,讓我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4樓:多多

與好友的「競爭」思維。

認真我就輸了,我比你先表達善意我就輸了,我對你的喜愛被你看到了我就輸了。其實不用這樣的。人生苦短,享受善意的時候寥寥。練習愛偶爾會失落,但不會受傷。

5樓:鹽選成長計畫

在做出決策時,要警惕自己因為對自身認識不足而陷入盲區的思維。

最近我接到這樣的乙份求助:有位學員在一家外企擔任部門主任。他原本覺得目前的生活挺穩定的,對薪水也很滿意。

可最近由於直屬上司的崗位調整,以前對他心懷不滿的人抓住這個機會,到處說他壞話,導致他工作不順心,原本一直期待的公升職機會也沒了。

他很不高興,甚至有了辭職的念頭。但他一畢業就進了這家公司,一直都在做同乙個崗位,要換乙份工作,他還真不知道要做什麼好。在找到我們之前,他已經和自己的乙個哥們聊過,也在一張紙上列出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分析了自己的職業優劣勢,但還是無法做出決策。

他又痛苦又糾結,所以找到我們的職業輔導師,想來問問我們應該怎麼辦。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這位學員在做出離職的決定之前,先去跟朋友進行溝通。至少他意識到,在做乙個決策之前,要去蒐集足夠的資訊,充分考慮再做決斷。

如果他沒有這麼做,而是一怒之下直接捲鋪蓋走人了,等到回家之後冷靜下來想想,好像這份工作才是自己畢生的真愛,那就尷尬了。做出工作和生活中的重大決定之前,深入了解一下自己,弄清自己的真正想法,還是很有必要的。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每個人對自己的了解,有時候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準確。比如說,我們的某個同事經常說自己是個內向害羞的人。

但實際上,她在公司裡非常活躍,一點也不害怕當眾講話,勇於表現自己,和人私下交往的時候也能聊得很開心。週末的時候,總是會和不同的朋友相約一起逛街吃飯。

那麼,為什麼這位同事一直真誠地說自己是個內向的人呢?

在一起玩真心話大冒險的時候,我們發現了秘密。原來,這位同事小時候由於身體的原因,臥床休息了一段時間。那段時間,她總是乙個人寫作業,乙個人玩,無聊了就用樹枝在牆角畫圈圈。

等到病好了之後,她和同學相處的時候,總有一種不太自在的感覺。從此,她就形成了自己是乙個「內向的人」的自我認知。

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庫里(Charles Cooley)在 1902 年就發現了這種現象,他把這種自我認知的形式稱作「鏡中自我」,我們通過別人的眼睛來看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傾向、喜好、習慣做法等,往往比自己對自己的理解要更準確,可以規避單純的自我認知產生的許多問題。

的確,人對自己的看法,往往存在認識不足的現象。有些人會無意中放大自己的優點,也有一些人會在無意中放大自己的缺點,而你朋友的看法可能會擊中一些你自己無法發現的盲點,因此相對來說也比較客觀。

想要更深一步了解自己的人,可以借用朋友的觀點,向外搜尋別人的意見,遇見未知的自己。

找朋友諮詢意見的時候,建議多聽幾個立場不同的人的看法。有句俗話叫「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如果你只問了一位朋友的意見,而這位朋友恰好又是平時和你比較投緣,很能聊得來的,這不就等於間接問了你自己的意見嗎?

所以建議年輕的朋友們,在求職的時候,不妨把自己當作一款尚未上市的產品。為了讓你自己這款產品能夠暢銷,你事先就要做調研,搞清楚你的使用者是誰,他們喜歡什麼。

你只問了乙個朋友的意見,相當於在產品上市前只調查了乙個使用者,這樣本數是不是有點太少了?至少也要多調研幾次,尤其要聽一聽那些和你意見不同的人的觀點。

日本的管理專家石田淳曾經說過,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語言錯誤?

看山不是山 我來說兩個明顯但又非常普遍的錯誤,即使是央視的主持人 董卿 撒貝南 也犯過。每次看到這種情況我都忍不住指出來,但身邊的人都不以為然。B站的著名演講 後浪 也有這個錯誤,沒想到何冰大大也沒看出問題 1 吝嗇 吝嗇是乙個形容詞,但被很多人用成動詞,比如面對不自信的學生,他毫不吝嗇自己的鼓勵錯...

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多重要?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空氣壓力的測定,是需要汞柱的壓力計,真空計,真空規的。現在基本都淘汰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溫度的測定,最方便的是含汞的溫度計,體溫計等等。現在正在淘汰。之前消毒產品,含汞的也不少,現在也在公升級換代。歲數大的朋友們,應該知道有一種燈叫日光燈,燈管裡有汞蒸氣。現在基本都是LED了。有...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體現了男權社會的細節?

德沃夏克 新時代,新女拳,斬斷枷鎖肖蝻拳。人換種,地易主,迎奉上民進中原。女無潔意,男不嫌,大同世界具歡顏。英獻金,美給錢,共助義勇反蝻權。佔微博,據知乎,一手穩抓話語權。咒生父,唾生母,自滅滿門大家觀。真女權,心膽寒,打得蟈蝻哭連連。舊蟈蝻,全殺盡,新主一統萬萬年x 知乎蔣勁夫 這不是相當明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