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的三觀不同是怎麼一種體驗?

時間 2021-06-03 12:52:54

1樓:

就是我知道她愛我,我想努力珍惜,可是我改變不了她,也改變不了自己,每次太近都會兩敗俱傷,我想遠離她卻不許,這種愛太重了,我不知道怎麼愛回去。

2樓:是為山河故人

孩子覺得讀書無用,家長證明不了讀書的重要性,只是叮囑他們要好好學習;

孩子覺得真愛無敵,家長說不出門當戶對的長遠好處,只能強制剝奪孩子的情感;

孩子覺得善良容易被欺負,家長解釋不了社交規則的基本原理,只會念叨還是老實一點好;

孩子覺得街頭混混拉風,家長說不清人生價值的根本立足點,只會加重打罵和體罰...

孩子每一次不同的看法,家長都無法指出其中的不足,更無法從更高更廣的層面、給乙個更高明的答案。

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講,他們在很多方面確實比孩子擁有更廣闊的視野、更深刻的理解,看法也更正確、更實際,但這些看法往往基於之前人生中籠統的"經驗"...他們並未將之整理成邏輯清晰、步驟完備、深入淺出、人盡可懂的「論據、論證、論點」標準三段式。

含糊不清、空洞模糊的三觀,指點自己尚且勉強,又談何讓別人信服?

可能是27歲看到不上學的張三工作堅信,於是堅定了好好學習的觀點;

可能是36歲看到嫁給愛情的李四生活困苦,於是形成了門當戶對的概念;

可能是42歲看到了當年的混混被抓進監獄,於是更加堅信還是正當工作可靠;

可能是58歲感到身體病痛,於是知道了保養的重要性,整天嘮叨孩子穿秋褲;

零碎的經歷、片段的邏輯、混沌的思維……

如果主觀上沒有格外留意,沒將這些經驗加以收集整理,思想中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會是這種瑣碎、散亂的「大道理」。

「你知道這樣是對的,卻說不出這樣為何就是對的。」

稀里糊塗的正確,無法用邏輯說服對方,為了落實自己的意志,只好採用種種無賴、強制手段,粗暴的剝奪孩子掌控自己人生的權利。

你可以借助暴力、經濟……的制裁,贏得最終的勝利;但在孩子心中,你早已不再是那個溫柔可靠、通情達理的長輩,你只是乙個無恥的侵略者、乙個不明所以的老頑固。你給不了他們想要的指點,只會胡攪蠻纏,為了保護自己,他們只能選擇封閉內心,主動疏遠。

對乙個人的情感,和對一條道理的看法,發生的過程幾乎是一樣的:

你可能在某一時刻、某一地方經歷了某件事情,最後形成了一條結論;後來你漸漸忘記當初的時間、地點、情景,只剩下了對這條結論的堅持;

對於孩子來講,無論你曾如何的蠻不講理、打罵呵斥、粗暴侵略...他可能會忘了你每一次的劣跡,最後也會留下對你這個人的厭惡。

而一旦形成了這種感覺,原因也就不重要了。

三觀不和 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搜著問題進來的。剛剛跟他分手了,我想看看我做的決定對不對,因為,他其實性格很好,可是,我卻總是因為一些事情,忍受不了。舉個很小的例子吧,我興致衝衝地找到了一對情侶頭像,我倆都換上了,第二天,我發現他的頭像換掉了,問他,他是這麼回答的,我媽說,這個頭像看著,陰沉沉的,不吉利。我當時真的驚得下巴都要掉了...

和三觀不同的父母怎樣相處?

mizuki 你才上高中,你周圍就有穿名牌鞋帶20萬錶的了,那你知道還有吃不上飯的嗎?你爸媽把你養這麼大化了多少個20萬你自己知道嗎?爸爸媽媽身體健不健康 工作辛不辛苦 賺錢多不容易,這些你都不知道吧?等你有了出息自己出去單過,自己賺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Nova 1.父母年事已高,要改變真的不容易...

情侶三觀不合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hermoz 曾經交往過乙個三觀不合的,兩周。感受就是對約會沒有任何期待,度日如年。老早還信 不論如何,至少找個喜歡自己的 現在我信你個鬼。 鈴鐺裡的黃半仙 我和我男朋友離不開對方是真的三觀不合也是真的 我是個比較不戀家的人希望畢業後能去大城市甚至國外發展 他則是十分戀家不管發展如何都會回到父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