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有人拿自己的興趣來和別人的專業比?

時間 2021-06-02 10:16:19

1樓:職業規劃陳老師

世界很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體系,立場,認知和思維方式。

有些事情在我們看來可能難以理解,但這就是真實的世界。我們管不了別人做什麼,只能管好自己。

《了不起的蓋茨比》有一句經典的話,每當我想批評別人的時候,都要提醒自己,不是每個人都擁有你所擁有的優勢。共勉

2樓:貓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不善者而改之。

這些都是上學的時候學過的吧?什麼時候是以身份來定義知識掌握水平了?

正常來講,專業人士,有更好的學習條件,更好的學習氛圍,更多的專業交流機會,相同的努力程度下專業人士比愛好者更容易達到比較高的水平。

但是,參考書籍同樣容易獲得的情況下,乙個不努力學習的專業人士是否比有濃厚學習興趣的非專業人士水平更高?

還有,在特定方面,廣泛研究疾病的專業人士是否一定比有強烈學習動力的單一研究的非專業人士強?

知乎上見過幾個人說中醫專家教授沒治好自己的病結果自己自學把自己治好了。這種例子歷史上也有,這很正常。因為對於醫生而言,治不好不過就是錢財的損失,對於患者而言,是生活質量甚至生命的損失,學習的動力就不在乙個水平上。

是專家們水平低嗎?不是。花十年研究一百種病的和花十年研究一種病的,後者哪怕沒有很好的學習氛圍,沒有多少可交流的物件,甚至沒有天賦,只要有足夠的學習動力,一樣可能在某方面超越前者。

不過話說回來,真正努力學習研究的專業人士,一般的愛好者很難望其項背,我發現,名醫們都有乙個共同點,喜歡做回訪。光就這一點,對於水平的提高就不是普通愛好者輕易能趕上的。

當然,非專業人士裡也容易出現「民科」,但是通常來講,民科容易出現在純理論研究上而不是實踐研究。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3樓:無知勝有知

一切以事實論,不以是愛好,還是專業學習,從業為論。

內經沒幾個人是真正能看懂的,但是不影響你去看幾頁,就發出感慨,這本書很吊,很博大精深,如果學會了肯定可以成為一名大醫。

有些人專業了一輩子,還是庸醫,而有些人就是因為愛好才在這個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成為了正在的頂尖人才。

所以不要拿所謂的專業來限制自己的思維。

一切以實際認知和學識水平為標準。

我管你是幹什麼的,病人只需要被治好了就行了。

家裡電腦壞了,只要修好就行了管你是不是專業修電腦還是學計算機專業的。

餓了吃上東西,管你是專業開飯館還是幾星大廚,還是只會煮個速食麵。

4樓:紅旗不倒

如果他把《黃帝內經》看懂了,他那朋友不懂,那他那個中醫朋友就是不如他,,,,

問題是他估計就翻了幾頁,就覺得自己很厲害,這就比較尷尬了

《黃帝內經》比過他了,《傷寒論》呢?

為什麼總有人拿特例反駁普遍情況?

知歸途 我記得牛奶可樂經濟學這本書裡提到過,規律性需要特例來證明其規律存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規律和特例是必然同時存在的,並不是對立關係。 神氣歸墟自縹緲 要證明乙個命題非真,只需舉一反例。題主你提到的三個例子,兩個命題的表述不嚴謹。比如拿 某某球員曾經某一場比賽 特定的比賽,比如強力隊友不在場 表現特...

為什麼有人會習慣用犧牲自己的方式來獲得別人的好感?

清淺 我自己應該就是這樣的人吧,別人有需要我幫忙的我都會盡力幫,甚至有時候我自己沒有我都想去借了給,或者之後多帶點這種東西,比如紙,盡力所能及給別人自己能給的幫助吧,就很奇怪,覺得自己改不掉對別人好 自由人 有意識的犧牲自己而幫助別人的人是乙個高尚的人,但許多人卻在無意識中不自覺的犧牲自己而迎合別人...

為什麼總有人吹捧明朝,並且拿清朝對比?

十四城 道理很簡單,乙個是兄弟之間的事,乙個是外來人的搶劫,那能一樣嗎?不要被現在的國情迷惑,三百年前他們和蒙古人一樣,就是強盜。 曦晨 吹明的吹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文化 科技 思想 精神 與其說他們是在吹明朝,不如說是在吹中華文化,高度的文化認同讓他們集中在明朝。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人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