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別人對自己太好,覺得很大壓力,在沒有辦法等價回報時怎麼辦?

時間 2021-06-01 04:02:13

1樓: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 終於立身。《大雅》雲: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2樓:

追求人際間的取捨平衡是人的本性,然而,能在何種程度上洞悉及把控這種本性,就是人的境界的區別了。

如題說的,你獲得的是別人對你的各種好,同時,你也給了別人一些東西,對父母來說是關愛的溫馨,對朋友戀人來說是付出的快樂,對巴結你的人來說是未來回報的期許(期許罷了,不代表要實現)。

懂得付出的人很多,懂得處理別人的付出的人不多。很多人簡單粗暴地以付出回報付出以獲得心理平衡,高手會藉此加深彼此關係,讓世界更和諧。他們是能讓別人給予時快樂而又能通過舒服的情感處理淡化不平衡感的人(當然不代表他們不付出)。

3樓:諶斌

這個問題我是既吃過豬肉,又看過豬跑。甚至以為這是不是哪個朋友跟我聊天後,專門提了這個問題讓我回答的。

我認為」友情綁架「 和 」 親情綁架「 目前是大量存在的。

借朋友之名,強行要求朋友做某些事的例子來多了。

比如說:大家通過玩遊戲認識並成為朋友,半年後,有人不想玩了,但一眾好友紛紛挽留。

比如說:」兒子,你跟她分手吧,她不適合你,我這是為你好「 。 又或者是」 兒子,吃吧吃吧,我就不吃了,我不喜歡吃這個。「

這些事,都讓被關心的人,有很多壓力。

總結一下,所有這些讓被關心的人,覺得心裡不太好受的例子,有乙個共性:

我通過把意志強加於你來對你好,而不是我通過尊重你的選擇來對你好。

我認為這是要反抗的。以「這是對你好」的名義把你當提線木偶,這其實是自私的。

沒錯,愛就是這麼自私。

所以,我們才需要培養善,善才是為別人考慮。

4樓:劉菲

確認你的心,愛或不愛。

不愛,而且也不想努力愛上的話就離開,讓別人有更好的選擇。

不愛但想試試能不能日久生情,就接受別人對你的好,你接受的同時就是對他人的回報。

真愛的話,就不會去計較平衡不平衡,盡力做到你能做到的最好,任何對所愛的人的付出都會不求回報,因為彼此的真愛就是最大的平衡。

5樓:貓之夢旅人

不要想的是等價回報,而是別人真心地對你好,你也同樣地回報以真心對他好。至於究竟「好」到什麼程度,我相信你是會知道的,但不要因為覺得很有壓力就過度。就如同Samael提出的,答應一些自己不想答應的請求,調節不好可能會進一步累積壓力甚至使得關係變質。

如果真如問題所描述,相信對方也不是想要你去回報他什麼,真心對待便好。在這當中不是說回報或是付出有多大價值,而是關係本身是無價的。

6樓:Shawn Ren

基於社會心理學的原理分析,長此失衡後,最後你可能有兩種表現:一種是,你疏遠、甚至斷絕你們的關係,以避免不平衡感帶來持續增大的壓力;另一種,你可能違背自己的意願答應TA提出的一些你原本不想答應(甚至討厭)的事情,以使你求得內心的平衡,使壓力「歸零」——但是,如果不調節好你們之間的關係,新的一輪壓力積攢又會開始。

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覺得很迷茫怎麼辦?

吃麵包的鯨魚 我知道因為家庭條件不好所以迷茫的感覺,我一度以為我可以克服它,出身沒有辦法選擇,但是未來的路可以自己選,但是我不懂為什麼在我成年之後,在我努力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庭的條件,希望可以把我的家庭我的父母以後的生存條件提高,但是我的父母家庭還是打擊我,毫無保留的打擊我,這真的是我有生之年...

對別人好別人卻不接受,自己覺得很生氣是什麼心理?

想要做到真誠的幫助,準備對別人好之前先思考一下這麼幾個問題 1 這事對我自己有沒有好處。如果沒有,繼續下一題。2 這事從對方的角度來說,對於對方有沒有好處。如果有,繼續下一題。3 對方不知道這個忙是我幫的,當然也不會感謝我,對方因此變得更好了,而我還是之前那個我,自己還願意這樣做麼?如果願意,那麼這...

總是覺得自己什麼都比不上別人,每天都覺得很挫敗很容易陷入自我唾棄的惡性迴圈裡該怎麼辦?

竹本梢 真正進入社會,這種感覺會更加明顯。我也是深深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尤其是人際交往方面,特別吃力。其實想想也是好事,說明你身邊人比你優秀,你在乙個你能看到自己不足的圈子,而不是比你差的圈子,那麼你就有進步的空間,畢竟周圍都是 厲害人兒 現在能做的就是 1.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能看到自己的短板就自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