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不論誰的對錯對讓自己孩子忍耐寬容,不這麼做就是不成熟?

時間 2021-05-31 07:41:58

1樓:

以前在宿舍的時候也是各種被欺負後來我用的方法倒不是寬容而是裝包子容他忍他到過幾年進入社會你且看他而且那時為了報復他們本來我是全宿舍學習最積極的我就假裝墮落實際上家裡都幫找好實習了我自己本專業學透了我就應付成績只考過線自己開始學別的專業他們那些沒自制力的就真跟著墮落了呢現在估計回農村賣魚了吧哈哈。活該。這就是我隱忍三年對你們的報復。

2樓:

我父母都屬於普通工人階級,生活的圈子就那麼大,認識的朋友就那麼些,稍微有錢點的基本都屬於他們的領導。有一次我跟他們說我乙個同學很ky,說話大男子主義讓我很氣憤。他們說:

你怎麼能這樣跟他說話?

我表舅在國外,打拼十多年,被欺負也有被騙也有,這些年成熟很多,一步步成長成一座靠得住的大山。有一次我跟他說我被欺負,他很生氣的說:你為什麼不反抗?

大概經歷的多了,才分得清寬容和包子的區別吧...

3樓:天涯明月

有些時候父母會這樣。小的時候媽媽經常讓我讓這個讓那個,我特別委屈。後來有一次我問我媽,為什麼總讓我讓別人,我自己很不痛快。

結果我媽很驚訝地說她只是嘴上這麼說說而已,因為當著別人的面她必須這樣教育我,實際上我應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必自己吃虧受委屈,我當時的表情:π_π……你怎麼不早說……害我白委屈這麼久……

4樓:印無心

蟹妖,父母這麼說的本意是希望孩子能有個寬闊的胸懷,不要糾結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他們忽略了乙個問題,在大人看來雞毛蒜皮,對孩子就是天大的事了。

5樓:容硯

因為我們以及父母從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嚴以待己,寬以待人,好像真的忍耐寬容了就會被人們尊重似的。

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裡說,帶著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去買水果,中國的父母會把大的給別人的孩子,把小的給自己的孩子,總覺得這樣才算是對別人好,而外國的父母則不會這樣做。當然,這只是東西方文化價值觀的差異,並不能單純的說孰優孰劣,但是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感到被忽視,中國的很多父母也需要反思。為人子女,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父母的教育方式,只能盡力去改變自己了。

什麼是「包子」呢?我認為,「包子」是無底線的好脾氣。比如說,室友未經你同意就用掉了你一大半的洗面奶,你心裡很不爽卻沒有說出來;再比如說,有人借了你的錢,等他有錢了還遲遲不還,你明明記得,卻不會主動開口找他要。

總之,「包子」就是沒有原則性的忍讓,一味的讓自己憋屈。

我知道「包子」這個詞是在天涯,那時候鋪天蓋地的都是包子女被三的帖子,原先崇尚的溫良恭儉被險惡的現實打了臉,才開始反思我們是不是應該改變。善良是美德,是優點,是我們做人的準則,不需要改變,也不能改變,即使遇到再壞的人,遇到再壞的事,也千萬不要失去善良的本性。可是,善良是有底線的,底線就是你的利益。

具體做法:

1、建立起如下的心理:

把你的利益放在首位。

不要忽略你自身的感受。

不要一味的忍讓。

難受了就要說出來。

2、從一件事出發,一點點的改變,讓大家逐漸意識到你的轉變。

如何讓老公對自己的父母沒有意見?

這是軟飯硬吃嗎?什麼叫別讓老公覺得你父母不近人情。我倒覺得不近人情的是題主老公。作為已經成家的人了,憑什麼住丈母娘家?如果是丈母娘家有房子並且願意讓自己女兒女婿長住無可厚非,現在丈母娘也是租的房子,自己老婆也多次提出出去自己租,作為乙個男人,有什麼臉要賴在丈母娘家。自己租房要花很多錢,敢情丈母娘家租...

如何讓自己對父母重男輕女的偏心,做到不嫉妒,不生氣,還無所謂

NO NAME 無非就是看淡了。認清你父母,就不會在這方面對他們還抱有期待。被影響到心態無非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迎合到你的期待,才有所落差。 冷玉 不在乎自然就能無所謂了,換句話說不愛自然不嫉妒。在這樣的家庭裡很多女生心裡早就看明白了,表面上乖巧懂事,大度不生氣,事實上在心裡早已經和他們劃清界限了,只是...

為什麼父母對自己越好反而越覺得內疚?

琉璃 被灌輸的。每乙個人的愛首先都是自由的。父母愛我們,是出於他們的自由意志。我們愛他們亦然,愛不是一場交易,我們無法說乙個男生很愛你,你不愛他,你怎麼對的起他。所以,我們經常聽到父母說,我們很愛你,我們為了你怎樣怎樣,你不怎樣怎樣,簡直就是對不起我,不好意思,這不是愛,這是綁架和索取。沒有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