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怎樣還原作者腦中真實的想法?

時間 2021-05-30 13:12:28

1樓:阿昆

我來提供一種思路吧。

1)兩個概念(@ 二十)

感知力:對事物的感受、理解能力。

表達力:通過語言、文字等手段,對事物進行刻畫、描述的能力。

2)現實世界是模擬的、連續的,而我們對現實世界的理解(感知)是數字的、離散的,也就是說,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實際上是對世界的乙個取樣,如圖1中左圖,黑色曲線為實際訊號(現實世界),紅色圓點為對實際訊號的取樣(對現實世界的理解、感知)。

3)乙個人的感知力,即對現實世界的理解能力,與其自身的知識積累、人生閱歷等成正比。知識和閱歷越豐富,對世界的取樣率越高,越能更好地理解、還原世界,發現更多的細節。圖1中,由於取樣率較低,所得到的訊號(紅色虛線)失真。

圖2中,取樣率較高,所得到的訊號較好的還原了實際訊號。

或者用影象解釋,可能更好理解。如圖3所示,左圖為感知力強的人眼中的Lena,解析度(取樣率)較高,人物細節得到較好的還原;右圖為感知力弱的人眼中的Lena,解析度(取樣率)較低,丟失了如髮絲、瞳孔等若干細節。

圖1圖2

圖34)乙個人的表達力,實際為對所感知的事物的再取樣,即通過感知力取樣事物,通過語言、文字等手段對取樣事物後產生的想法、聽到的聲音、看到的影象等再取樣、輸出。表達力越強,對自身想法描述(寫作)、對所看到影象刻畫(繪畫)的效果越好。

如圖4所示,畫家看到蒙娜麗莎本人(感知),將其畫到紙上(表達)。左圖是表達力強的體現,右圖是表達力較弱的體現。

假設哈姆雷特真實存在,且莎翁筆下的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特本特。

由於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感知力也必然存在差異。

可以說,有多少種不同的閱歷,就有多少種不同的哈姆雷特。如圖5所示,黑色實線為莎翁筆下的哈姆雷特,三種符號代表A、B、C三人對哈姆雷特的取樣(閱讀,感知),形成的三種顏色曲線代表不同人眼中的哈姆雷特。

圖5若是再將感知到的哈姆雷特,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那重複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所以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提公升自身感知力。以上。

2樓:區家華

看過《帝國的毀滅》嗎?

知道元首的日常嗎?

同一段素材可以被人玩出花來是為什麼?

因為人是有想象力的,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事物引導出自己的想法,也就是所謂的啟發。

這就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世界、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原因。

至於作者的本意,我覺得沒有必要太過於看重,在尊重作品的情況下人完完全全可以放飛想象力。

畢竟,想象力帶來的美妙可比作品本身有趣多了。

3樓:無上詩

在乙個人有兩個人眼的前提下,五百個人有一千個人眼。所以平均每個人看到異於其他人所見的兩個哈姆雷特。這既說明了同乙個藝術形象在不同讀者心中展現出了不同的樣貌,也說明在同乙個讀者心中,乙個藝術形象也往往具有兩面性。

4樓:不喝酒

如果只是是消遣性的閱讀,在自己眼裡把哈姆雷特看成哈利波特也沒關係。

如果是為了學習而閱讀,拜託,這話都被用爛了。讀書本就是為了獲取他人的思想,若是因為現在常有人說的「文章成文後就與作者脫離了關係」這種說法作為藉口,讀來讀去竟一直禁錮在自己的思維中「暢想」,這種讀法不讀也罷。

至於說怎麼還原作者的想法,不敢妄談還原,盡量接近吧。請盡量細心的把自己帶入到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動機上去,仔細體會字裡行間為何如此著筆;像這種有人物的故事,還可把自己帶入到作者筆下的人物中去,仔細體會如果你也和這個人物有相同的社會背景、知識水平、經濟情況,是否也會有相同的作為。

在我看來,乙個好的閱讀方法,無論先後,總要想方設法抓住作者的寫作本意,避免毫無章法的誤解。除此之外,要能根據自己的情況做一些思考,得出些新的意味;如若可以,更妙的是還能假借別人的情況再做些思考,再得出些新的意味。如此多方面的對比參考,方能學有所得。

這法子理工科一樣適用,還更簡單一些。

當然從劇本角度上講,這句話如果成立確實說明了人物塑造的成功,但對所有文學作品都抱著這種心態去讀,總是要求太低了一些。再有一言,即便真有這一千個哈姆雷特,怕並非是與一千個人一一對應的,也許有人想到了十個,而另外十個人心中的卻都是同乙個。

5樓:NorthAutumn

雖說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老莎心裡絕對只有乙個哈姆雷特,要想知道他心裡的哈姆雷特就要仔細研讀劇本,並熟知劇作家的工作方法。找到劇本中哈姆雷特最不合常理的行動,搞清楚作者為什麼這麼寫,這麼寫作者能佔到什麼便宜,都搞明白,你就看到老莎心裡的哈姆雷特是什麼樣子了。

6樓:江南的故事酒館

這個是藝術接受的主體性的問題

一、藝術意象的再創造是審美物件在被接受過程中的現實生成。是接受者調動主體性因素進行的意象創造;

二、藝術接受的主體性,源於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視界」,即與接受者的接受眼光和特定審美文化心理結構有關;

三、藝術品形式的結構,是乙個特殊的結構,其中有許多空白和不確定點,給接受主體的參與以自由;

四、不但文學作品,一切藝術品都只提供較模糊、概括的總體框架,需要接受者主體性的參與。

綜上所述,所以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7樓:產品千百度

由於人的知識素養,視野寬度,認知水平,生活環境的不同,面對相同的客體事物,常常會有著不同的感知認識。

譬如,對相同的一棵樹,學藝術的,則會從藝術的角度去感知,學科學的,則會從科學的角度去分析,學宗教的,則會從宗教的角度去理解。

所以,面對萬事萬物,不同的眼中看到的感知到的是不一樣的。So.....

為什麼說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念舒 過去的經驗會造成成見,成見又會影響你看到的世界和做出的選擇。你可以看做是大腦特徵網路被外部特定事物中相似特徵啟用造成的投射。如果你理解不了,可以了解一下物理上的濾波器或者共振,只有相同頻率的事物才會共振。你過往看到經歷的事物在你的大腦神經網路形成了許多特定特徵的濾波器諧振腔,導致你優先看到共振...

如何看待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的說法?

萬水千山 1000個讀者有1000個哈姆雷特,是對於讀者結合自身的閱讀水平 理解能力甚至是生活經驗,閱歷等等,對於文學作品中的乙個藝術形象有自己獨特的感悟,但總體不可能脫離大多數人對哈姆雷特的基本印象。也就是說無論如何,哈姆雷特他不能被解讀成巴哈姆特啊!找了幾個表情表達一下心情 玄易道人 一千個讀者...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對於面對和自己不同的觀點,怎麼處理和看待?

命玩你我玩命 有不同觀點,說明作品人物的形象很立體,一說明作家水平nice,再說不同觀點存在是正常,不必反感,只要有一定的正確性,是可以欣賞的,存在即合理。 刀不二 1.不同的觀點會影響你的生活品質下降,那就不理會,做提公升生活品質的事。2.不同觀點無論如何都不會影響你生活品質下降,那就隨意。反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