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無聊決定了乙個人人生的分野,要麼成長,要麼墮落?

時間 2021-05-30 00:02:46

1樓:青衿會

在乙個座標軸我們畫一條原點在縱軸下方兩端向上的拋物線,最下面的原點就是無聊,也就是說,當我們什麼事都不做,一直處在乙個相對靜態的生存壞境中的時候,無聊就會向我們襲來,這時候我們會面臨兩個選擇,乙個是向右去挑戰痛苦,迎接痛苦之後快樂的洗禮和自我的成長,乙個是向左去滿足底層的慾望,享受快樂刺激以對抗無聊的侵襲。大部分人都會在橫軸之下做擺動,用適度的痛苦和慾望來對抗無聊產生的空虛感。他們既承受不了成長中煎熬帶給自己長期痛苦的歷練,當然也不會去鋌而走險用強刺激的慾望去填滿自己的空虛而讓自己走上一條不歸路。

但是有兩部分極少的人會為了擺脫生活中無聊的侵襲而讓自己擺動到橫軸上方,也就是縱軸零點以上的位置,要麼成長,要麼墮落。

接受底層慾望刺激對抗無聊的人會不斷地加大慾望的刺激力度和頻度,同時快樂的閾值會不斷下降,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快樂邊際越來越低,同時無聊空虛感會不斷加大,一邊為了擺脫無聊空虛不斷加大慾望刺激的頻度和強度,一邊能感受的快樂卻轉瞬即逝。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成癮性人格多是如此,實際上這些人到最後即使感受不了快樂,也依然無法擺脫讓他成癮的事物,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一旦離開這些成癮的事物,無邊的空虛無聊感會將自己整個吞沒,那是一種能將自己精神徹底絞殺的痛苦。

而另一部分人或許無法忍受無聊帶給自己的空虛感,也抑或是嘗試過慾望的方式,知道那是一條不歸路,所以選擇了用經歷痛苦成長的方式來跳出無聊帶給自己的痛苦。他們會不斷地跳出自己的舒適區以挑戰自己的能力邊界,並且能夠忍受挫敗感給自己帶來的痛苦,直到達成自己的目標,享受那種痛苦之後帶來的自我成就的快樂。而當達成乙個階段性目標,再一次進入舒適區之後,他們又會再次陷入無聊的痛苦,過往的成功經驗讓他們知道唯有再次歷經比上次更大的痛苦,挑戰比上次更廣闊的自己的能力邊界,自己才能不被無聊所困擾。

我們經常會看到有這麼一類人,不停地折騰,總是閒不下來,其實也不是說這些人做事的初心就是有多麼巨集大的人生目標,那都是後來功成名就之後裝點門面的,從人性的角度來說,這些人不斷挑戰自己,經歷常人所不能承受的挫折帶來的痛苦背後,一方面是為了追求自我成就的快樂,一方面也是為了對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無聊。

現在我們終於明白了無聊之於我們人生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大部分為了擺脫無聊,在痛苦和慾望之間淺嘗輒止,一小部分人為了擺脫無聊,成為了慾望的奴隸,最終走向了毀滅,一小部分人為了追求更為恆久的快樂,寧願承受痛苦的重重考驗,也不願意呆在舒適區被無聊一點一點掏空自己。

如果說人這一生就為了追求理想,成功名就,實現自己價值,為社會做貢獻,恐怕不會有人提出異議,但是如果說很多人的行為初衷就是為了對抗無聊,恐怕從表面上難以讓人接受,但是從人性出發,無聊是痛苦的,能夠唯一消解無聊的只有快樂,所以其實說人這一生都是受到追求快樂的驅使其實是不為過的,只是快樂也要有所區分。

我把快樂分為三類,最底層的快樂是慾望和生理需要滿足的快樂,衣食住行,遊戲,刷手機等等都是為了滿足底層需要和慾望的快樂,這些快樂的特點是不需要經歷太多的痛苦,但是來的快,去的也快。前期痛苦少,快樂多,但是到了後期快樂少,痛苦多。

第二層快樂是自我管理的快樂,也是自我約束後看到自己不斷變好帶來的快樂,比如健身,讀書,早睡早起,合理飲食等等,這些快樂的特點是需要自己經歷一些痛苦才能獲得,但是快樂具備一定恆久性,當看到鏡子中自己完美身形的時候,那種快樂也絕對不是你吃一頓美食的快樂可以相比較的,這種快樂前期痛苦多,快樂少,後期快樂多,痛苦少。

第三層快樂是自我成就的快樂,是為了突破自我邊界,實現自我價值,達成某項人生目標所經歷煎熬之後的快樂,這是乙個人快樂的最高境界,雖然會承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但是這種快樂會伴隨乙個人的一生,會成為你人生的支柱和信心。這種快樂前期痛苦非常多,快樂少之又少,但是後期就會被快樂圍繞,痛苦反而變得很少。

王陽明說過,舍中得,破慾望之賊,如同你想戰勝無聊,就要適時地去承受一定的痛苦;如果你不想被那些底層的慾望所裹挾,那麼你也就必須要學會捨棄掉這些慾望所能給你帶來短期的快樂。真正的人生,其實說白了,就只有一條路,就是學會去挑戰自我邊界,跳出舒適區,去迎接挫敗帶來的痛苦對於你的挑戰,只有像海燕那樣,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你的人生才可能迎來蛻變。

無聊就好比深淵,當你凝視它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為什麼不能創造乙個人人開心的世界?

夏之影 烏托邦本就不現實,就如同共產階級公有制,人都是有私心的,出現乙個就會出現一群,而且和基因有關。你可以試著構造乙個實驗,100兒童從小輸入與人為善的知識,其中天性純良的人留下,不良的趕出去,幾千年後,或許會有一段時期的真正的美好世界,但還是會出乙個異於常人的人,而破壞整個世界觀體系。 大彼得O...

乙個人生活就了 好嗎?

靳 多餘 乙個人獨處的時間大於和朋友同事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多很正常吧,因為聽不到閒言碎語,不用考慮別人感受,不用花心思聊天而得到的舒適感確實會讓你牴觸社交,可是還是要去接觸別人,了解別人,建立一定的交際圈。越不社交,會離他人越來越遠,不一定是好事 hEllll 首先這是一種不好的狀態,獨自生活會慢慢習...

乙個人能無聊到什麼程度?

上小學的時候,教室裡有臺風扇有點壞了,搖頭的時候一直發出 得得得 的聲音,某天下課後,有個同學說 這風扇剛剛上課時 得 了72聲。 睡在床上的我突然感覺屁股一陣涼意 遂用手一摸 巨大的兩坨之間縫隙之間竟感到一陣濕潤 再深入一點 不小心摸到了液體 可惡啊,我倒要聞聞你是個什麼東西 隨著鼻孔和小拇指的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