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想渡化人,是否是一種欲?

時間 2021-05-29 23:35:52

1樓:qrh1980

《金剛經》裡怎麼說的,度眾生而實無眾生可度。。。

在佛的境界裡,眾生就是佛,沒什麼可度的

但在眾生的境界裡,充滿了恐懼和痛苦,所以要求佛度化他們。。。

2樓:逆耋

人話一點說,欲是「我想要,我必須。」

佛渡人是「我可以」。祂像深淵前的路標,路標告訴你深淵在哪,但祂不阻止你。

路標是客觀的,是長久的,但祂是在深淵之後出現的,祂不能填平深淵,祂只是個路標。(佛原是人,祂只是看破了因果,祂不能改變。)

看都不看路標,直接往溝裡衝的,路標救不了你。看見了路標,但不知道啥意思,還是往溝裡跑,路標救不了你。你看見了,知道了,不去溝裡了,那也不是路標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自己。

那反過來,幾根木頭化作路標長久的佇立,指引人們。祂善不善?

善啊,那是大善。

3樓:慚愧後生

諸佛如來已圓滿究竟三解脫門(空、無相、無願/作),何欲之有?

普度眾生,乃酬願自然,不假造作,故言酬願度生。以往昔行菩薩道時,發菩提心與四巨集誓願故。今已成佛,酬報宿願,何須起欲生想。

當知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乘悲願而來,度脫一切,唯願力使然

說一點人話:

打個比方,有一位小孩從小發願,長大以後要當一名醫生救人。小孩從此努力精進,多年以後終於實現願望,成為了一名醫生,天天行醫救人。試問,這位醫生每天早上醒來,還需一再的發願要行醫救人嗎?

醫生每天以熟練的醫術行醫救人之前,還需生起想要行醫救人的意願嗎?都不需要了,因為行醫救人已成為醫生最自然而然的事了嘛。

末學慚愧,無知無識,無修無德。如有於人於法不相應之處,懇請大家嚴厲批評指正。至誠叩謝。

南無阿彌陀佛

4樓:

問。佛度眾生否。

師云。實無眾生如來度者。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佛與眾生皆不可得。

雲。現有三十二相及度眾生。何得言無。

師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佛與眾生盡是汝作妄見。只為不識本心。

謾作見解。才作佛見便被佛障。作眾生見被眾生障。

作凡作聖作淨作穢等見。盡成其障。障汝心故總成輪轉。

猶如獼猴放一捉一無有歇期。一等是學。直須無學。

無凡無聖。無淨無垢。無大無小。

無漏無為。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嚴。

聽汝學得三乘十二分教。一切見解總須舍卻。所以除去所有。

唯置一床寢疾而臥。秖是不起諸見。無一法可得。

不被法障。透脫三界凡聖境域。始得名為出世佛。

所以雲。稽首如空無所依出過外道。心既不異。

法亦不異。心既無為法亦無為。萬法盡由心變。

所以我心空故諸法空。千品萬類悉皆同。盡十方空界同一心體。

心本不異法亦不異。秖為汝見解不同。所以差別。

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十方諸佛實無少法可得。名為阿耨菩提。

秖是一心實無異相。亦無光彩。亦無勝負。

無勝故無佛相。無負故無眾生相。雲心既無相。

豈得全無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化度眾生耶。師云。三十二相屬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八十種好屬色。若以色見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5樓:徐夢宇

金剛經很好的解釋了這個問題我欲滅度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老師在講台上講課

你在底下愛學不學

你學了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

你不學是你自己不想學

老師只負責講課

講課是老師的修行

學習是你自己的修行

各人有個人的責任

講課是在渡人不算欲

強迫不想學習的學生學習就算欲了

6樓:德遵普賢

那是願,不是欲。

佛只有願。凡夫呢,有思想,佛只有願,因為佛所想的說的做的,它不是思想那是願,與自性相應的都是願,所以說度眾生沒有條件。像極樂世界的菩薩,那都是向阿彌陀佛學習,個個都是滿分啊。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唯除大願,心中只有度眾生的大願,只要機緣成熟,度就是幫助,用什麼,用自性裡面的無量清淨平等覺,自性裡面純淨純善的智慧型德能,那就是《無量壽經》,就是四十八大願。

德遵普賢:阿彌陀佛沒有思想,那阿彌陀佛有什麼?

德遵普賢:佛,到底覺悟了什麼?

7樓:李文強

其實,你想問得問題是,佛有沒有慾望。

所以,要先明白,佛是什麼?

按佛家的說法,佛是指覺悟,覺醒的人。

而覺悟覺醒並不是指境界,而是指了悟真相。

至於佛有沒有慾望,這是他覺醒、覺悟、「成佛」之後的事。

也就是說,覺悟覺醒和有欲無欲之間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覺悟是第一步,之後你想渡人或者不渡人,那都是你的事。

覺醒之後並不是就沒有我了,只是明白那些我皆是幻象,但也不妨礙你我借助這個角色遊戲人間。

說點別的,那些以無慾為目的,想藉此覺悟的人,最終都會失敗。

因為想做到無慾的人,這本身就是一種欲,沒有人能以痛苦的方式得到快樂,就像狗永遠不能追上自己的尾巴一樣。

無慾這玩意兒只是覺悟,覺醒後的順帶的,而且這個無慾並不代表就沒有需求,只是悟到世間一切無常,不可執著,畢竟執著了也沒用...

8樓:金毛吼

1,譬如在路上,乙個一切都富足而且毫不吝嗇的富翁,和一群窮苦無所有的流浪漢們相遇了。

流浪漢們,見到吃得好喝的好住得好行得好的富翁,其中有的流浪漢,直接無視,彷彿沒有遇見到人一樣。

有的流浪漢,看見富翁,自覺卑下,不敢靠前。

有的流浪漢,看見富翁,就希望富翁能施捨一些財物給他,以解燃眉之急。

有的流浪漢,看見富翁,不但希望富翁施捨財物,更希望自己也能變得一切富足,就像富翁那樣。

那麼,富翁應該怎麼做呢?

對於無視他的流浪漢,當下的他也只能無視。

對於不敢靠前的流浪漢,當下的他也不能說什麼。

對於祈求財物的流浪漢,他直接給予,要多少都行。

對於祈求也想成為富翁的流浪漢,他就坐下來,告訴他們如何去做,就能成為像他一樣的富翁。

那麼你看,富翁有想過要渡化流浪漢嗎?

並沒有。並不是他想渡化誰,而是誰有需要,我直接給你就是了。

佛就好比是富翁,人好比是流浪漢。

2,富翁是怎樣教導也想成為富翁的流浪漢的呢?

其實很簡單,就兩個字:布施。

布施一切東西。別人需要什麼,我就給他什麼。別人需要多少,我就給他多少。我有多少,就給他多少。

為什麼布施就能夠成為富翁呢?

好比做買賣,我把你需要的東西給你,自然就能換來我需要的東西。

但是,布施並不能立竿見影,並不是一次布施就能立刻成為富翁。布施需要長久地去布施,可人性卻是善變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那就要持戒。

持什麼戒呢?持布施的戒,也就是依靠持戒,使自己堅持布施下去。依靠持戒,使自己信心堅定,堅信自己能夠成為富翁。

持戒還不夠的。還要學會忍辱。

因為在你布施的過程中,肯定有不少人不理解你:你想當富翁,就應該去積累財富,沒想到你不但不去積累,反而在散播財富,你這哪是要當富翁,分明是要當個窮鬼去嘛!

這些人因不理解,而輕視你,笑話你。笑你傻、笨、愚蠢。你都要忍受。

還有不少人,他們看不得你變好。大家都是一無所有的流浪漢,憑什麼你就成了富翁?所以會恨你,詆毀你,甚至想要殺死你。這時候,你也需要忍。

布施有很多方法,持戒有很多的訣竅,忍辱也不是生硬地忍受,否則會導致身心生病的。所以要善於實踐總結,善於思考各種布施方法,思考各種持戒的訣竅,以及正確地運用忍辱。這叫作大智慧型:

般若。布施是我在布施,因持戒而身行不到處亂跑,別人罵我而我不還嘴,思考往往也要靜下心來才能思考,所以還要學會禪定,安定身心不動搖,進而上上精進,持續精進,快速精進,成為富翁。

布施、持戒、忍辱、禪定、精進、般若,號曰「六度」,以六度行,就能很快的成為富翁。人以六度為修行,就能很快的成佛。

富翁是因為有的流浪漢想成為富翁,所以告訴他們成為富翁的方法,但並不是富翁刻意想要渡化流浪漢。佛也一樣,並不是刻意想要渡化誰。

3,為什麼富翁沒有刻意想要渡化流浪漢呢?

因為富翁並不覺得流浪漢是流浪漢,在他眼裡,富翁也不是富翁。

換句話說,富翁和流浪漢,只是一種身份標籤,但在富翁眼裡,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標籤。

所以,當流浪漢也想成為富翁時,富翁就告訴他:兄弟,你現在就是富翁啊!

有的流浪漢一下子就懂了,從此無憂於生活。

但有的流浪漢還是懵逼。於是富翁又解釋說:流浪也是一種富足的生活方式。

於是他明白了。雖然依舊每天為生活奔波,並不覺得窮苦,反而常獲滿足。

日久天長,這些流浪漢們漸漸被別人所知曉、所羨慕,成為別人眼裡的「富翁」。而他們自己,由於知道自己都是富翁,所以也自然而然地像富翁一樣,去布施一切,最後都成為了物質和精神皆富足的雙料富翁。

在佛教,這樣成為富翁的方式屬於禪宗一脈。

4,流浪漢們的生活畢竟是苦的,吃不像吃,住不像住。只要流浪過,就都感受過流浪的苦。

當富翁從眼前經過,那些無視富翁的流浪漢們,和自覺卑下的流浪漢們,你覺得他們不想成為富翁嗎?

那些暫時只想要些財物的流浪漢們,你覺得他們都從未想過成為富翁嗎?

也有很多的流浪漢,的確就從未想過自己成為富翁。

為什麼沒有想過呢?

原因有兩點。

第一是,有的流浪漢一直在流浪,從未想過富翁的生活,從不知道富翁是種什麼生活。

假如他們知道了富翁是什麼生活,甚至覺得富翁的生活要強於流浪漢的生活,那他們很可能也想成為富翁了。

第二是,有的流浪漢自認為只是流浪漢,而富翁是高高在上的,不是你想成為富翁就能成為的,所以他們不敢去設想自己能成為富翁。

假如他們知道了流浪漢也可以成為富翁的話,那他們很可能就去做了。

富翁看到了他們的這些想法。

於是就向他們展示了一下富翁的生活,而且還肯定地告訴流浪漢們,流浪漢也能成為富翁的。

很多的流浪漢自覺生活太苦,有眾多的苦楚,希望滅苦,當知道自己可以脫離苦海時,於是盡心去做。

他們因「苦、集、滅、道」而最終成為富翁。

在這期間,佛渡化人了嗎?

依然沒有。

他只是展示了一下世間法和出世間法而已。人有心想學,自然去學,不想學的,他也沒有逼迫。

5,流浪漢也不盡是以上這些。還有一類流浪漢,他們很聰明,於流浪的生活中,經常地反思。

他們發現流浪漢的生活真的很不爽,於是自動選擇離開。

他們又發現了過上富足生活的辦法,於是白手起家,獨自創業,最後成為富翁。

他們就是佛教裡常說的闢支佛。

6,《法華經》裡說佛出世的因緣,欲令眾生開佛知見,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欲令眾生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道。

這麼看來,佛終歸還是有慾望的?

佛本來是一切富足的佛,所以他本身並沒有慾望。什麼慾望都沒有。

如前所說,有很多未成佛的人也希望成佛,所以佛才來過。但是他這種無私幫助別人的行為,被人理解為是慾望。

人為什麼會理解為慾望呢?

因為人的智慧型不夠,並且人人都有私心,所以理解不了無私是什麼意思,更加不相信世上會有絕對無私的人。

但是佛並不計較,甚至為了讓人能夠明白他的教導,自己乾脆把自己的行為也直接稱呼為慾望。

在於人,人是為了滿足慾望而活。

在於佛,慾望只是他幫助人成佛而使用的工具。

人產生孤獨情緒後,想談戀愛是否是一種對他人不負責的行為

陌陌呢默默 人產生孤獨的情緒,想要結交新的朋友並且嘗試去結識異性,是人性本能的體現,並不應該被指責。一旦開始戀愛就表明一種好感,一種態度,個人認為應來自於發自內心的喜歡而不是單純排解孤獨。否則可能會被叫做是渣渣,畢竟排解孤獨的異性多多益善,喜歡的人屈指可數。 小葡萄 產生孤獨情緒進而想談戀愛,可能只...

佔有慾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Taesion 因為是我的,所以想要深深地藏起來,藏在懷裡也好,心裡也好,甚至不願意要人知道Ta的美好,叫誰也窺探不到。得不到的時候,就像極了百爪撓心,痛得不差分毫。亦或者是,好像空蕩蕩的胸口裡伸出了乙隻蒼白的手,扼住了你的咽喉,像抽走的你的理智一樣抽走了你的空氣。或許你還知道這樣幾乎病態的思想是不...

佔有慾強是一種什麼感受?

真的我佔有慾超級強 母胎solo就不談物件的事了 就我的朋友 我有幾個很好的朋友 我認為 然後我就不能接受她跟別的朋友玩的很好而且就希望她的生活有我乙份希望大家不要各種噴我 所以我想在這裡問問如何控制自己的佔有慾 要變瘦子 這個問題簡直是為我設定的!曾經我是乙個佔有慾極強的人,只要我認為是我的東西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