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上的自我與心理學上的自我是同乙個概念嗎

時間 2021-05-29 23:00:21

1樓:peng chen

還是想強調一下人們對概念的理解本質上是通過自我的感受和體驗,比如對「榴蓮的味道」這個概念你的理解和我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僅通過文字進行大段分析而脫離了感受和體驗只不過是文字遊戲而已,所以佛教強調放下語言和文字去感受這個世界,當你能真實面對自己的感受不自欺欺人時,再通過語言、文字去表達感受,與他人交流。

2樓:無人區玫瑰

心理學中的自我其實是指自我圖式(self-schemas)的概念,也就是「你的自我概念構成要素以及定義你的自我的那些特殊信念」,圖式是我們組織自己所處世界的心理模板,我們的自我圖式也就是對自己的認識。

而我們的自我概念裡包括可能自我(我們夢想中自己的樣子)、映象自我(我們以為別人怎麼看我們)。在我們對自我的認知裡還包含了文化(如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產生的影響以及社會比較(通過社會比較確定自我概念)。

哲學的起點是對宇宙的探索,因為希臘人認為自然和自我是融為一體的,而普羅泰戈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顯然,自我是作為認識世界的主體而存在的,事物所呈現的樣子取決於主體是誰;蘇格拉底則以「認識你自己」作為自己的哲學原則,認為哲學的真正物件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宣揚人的「德性」,認為知識即德性,宣揚理性而否認感性。

德性是人之為人的本性,由神平均分配給了每乙個人,因而人人都具有德性。

斯多亞學派的奧勒留認為,宇宙萬物是乙個由神決定其內在次序的整體,所以有兩個原則,首先,「我是自然所統治的整體的一部分;其次,我是在一種方式下和與我自己同種的其他部分密切關聯著」。

從以上可以看出,心理學上的「自我」強調對自我的認識,而哲學上的「自我」強調自我的主體作用。

1.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

2.張志偉《西方哲學十五講》

3樓:poem

哲學涉及科學-社科-人文三個領域,不同領域研究的自我是有不同的。理論上來說,心理學也可對這三個領域的自我進行研究,只是暫時心理學對人文領域的自我研究較少:暫時側重在將意識作為測量物件的研究方法,而人文領域的自我須要從塑造而非測量角度來研究。

只有部分分支例如格式塔心理學才更看重知覺的塑造。

4樓:故地重遊覓蹤

不是的,哲學上的「自我」是個邏輯預設的概念,哲學描述主體需要預設乙個「發言主體」,只要主體一發言,這個「自我」就主動滑到「賓語」位置。並且這個「自我」是泛化的,可以指向任何乙個主體。在缺少具體語境情況下,「自我」是虛無的。

並且拉康進一步斷言「自我」是偽主體,是自我誤認和語言能指符號的構造。

心理學「自我」,如同笛卡爾的「身心二元」,既是生理實體,也是意識實體。首先是一種「物態化」存在,肉體是意識的物質承擔者,意識又反作用於生理機能。言行就是「自我」的投射。

心理學的理論昇華為系統化的學說就是「心靈哲學」了…

有哪些心理學上的小知識?

自由 還記得這個傢伙嗎?高貴的外交紳士,有著濃密的鋼鐵般的頭髮?他那個時代最圓滑的社交混蛋?本 富蘭克林揭開了讓別人喜歡你的秘密。我們大多數人已經習慣於認為,讓別人喜歡我們的方法是為他們做一些小事,從而表明我們是乙個體貼和可靠的人。老本的想法不同。富蘭克林曾經有乙個非常強大的政治對手,這個對手一心想...

心理學上如何解釋人的爭吵?

城西 爭吵是沒有好處,浪費時間的事情嗎?答案或許是不一定。乙個現象的發生自然有乙個現象的適應性。對於吵架的人們,之所以選擇了吵架,說明在那個當下,吵架是他們認為的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吵架可以讓人完完全全的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絲毫不需要考慮對面的人的立場和情況。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抓住自己的觀點不放,比...

在心理學上, 情緒 與 情感 之間有何異同?

白露 Sunny帶著溫暖,Sunny帶來光明,Sunny是人類亙古長存的巨大能量。Sunny心態是積極向上的心態,教師應該是Sunny,用溫暖去解凍塵封的冰,用光明去驅散瀰漫的陰雲,用Sunny般的微笑感染學生的樂觀,讓自身的輻射帶給學生情緒的體驗。用Sunny般的心態面對學生,帶給學生純美的精神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