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開藥的精神科醫生情緒和邏輯都怪怪的

時間 2021-05-05 23:43:43

1樓:陳曦miki

我大概在14年左右確證的重度焦慮症和抑鬱症。

那年我12歲,快滿13了。

可能是太小了吧,當時報告出來的時候,有個年輕的醫生問我是不是想自殺,我點了點頭,他就冷笑了一聲。

後來我開始自殺自殘,當初也沒有很瘦,也就70多斤,但我個子很小,所以還算正常。那個女醫生直接說我厭食症,要給我吃什麼藥,當時家長在我也沒聽太明白,反正說的很嚴重,叫我住院。

最後我媽花錢把我送到當地的心理診所,那個醫生是青少年抑鬱症的專家,花了幾千塊,就把我內心的難題解開了。其實本來我的抑鬱症也就是一些心結,根本不需要繞來繞去,只要乙個理性直觀睿智的長者幫我指點迷津,再配合一些輕微的藥物,就能治好的。

綜上所述,因為我年紀不太大,可能比較片面。我覺得這些醫生,缺乏同理心,有些欺騙的成份,接下來就是學術不精不懂變化。這類精神疾病本來就有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兩種,但憑看和報告就下結論不可能藥到病除。

很多東西都是很客觀的,得了抑鬱症焦慮症的人就是痛苦的,為什麼要牽扯年齡和外貌,難道不是該坐下來聽聽,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為什麼會這樣,會因什麼而痛苦。

我在這4年的抑鬱症時光裡,我覺得痛苦源自於對某些實物的認知偏差,還有自身先天的缺陷。這些都是可以改變的,不需要那般大費周折。醫院那些醫生,見過太多嚴重的精神病了,同理心已經被消磨殆盡了,也無法合理的對待較為輕微患者了。

這個時候,可以去找個好點的私人心理醫生,多花些時間梳理心結,搭配藥物,自己也要努力樂觀積極點。比起好幾年的痛苦,就當捨財免災。

希望對您有用。

2樓:豔芳說情

有很多其實還是缺乏基層就診經驗,你去醫院根據情況,讓自己主述,然後會根據情況做測評量表,之後就是開藥。很多去人會提著藥然後來我們工作室來做心理諮詢,一般一次一小時,除了精分初期不做疏導。其他很多都會選擇去工作室做諮詢,因為每週一次定時定點,效果佳。

3樓:

我去年在北京回龍觀醫院遇到的兩位醫生,看我穿著漢服,就立馬覺得我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差生,我說我在上高中,不信,說我肯定是上的技校之類的,不然怎麼可能打扮成這樣? 服了

4樓:小九爺

我去過的醫院醫生都挺好的,很耐心,從不會打斷我,有時候有些話我想說不敢說的話他們都會耐心等著,然後鼓勵我說出來。心理醫生是這樣,主治醫生也是..

5樓:嘖嘖嘖嘖嘖嘖嘖嘖

我遇到的醫生很不耐煩……在我說症狀的時候還和別的醫生聊天說笑…………開一次藥後來就再也沒去了,雖然現在需要藥,但是也是不再去的…………

6樓:你也是香菇嗎

我不是精神科的醫生,也沒去看過精神科或心理醫生,遇到過一些病人應該是明顯存在焦慮抑鬱的問題。但是對於這種狀態不愛承認。也遇到過好多人動不動就說自己懂心理學,言必稱弗洛伊德啥的,動不動就甩個專業詞彙,其實多少了解過相關學科的人就能聽出來好多都是望文生義。

有時覺得是不是心理學讓大家覺得門檻太低了,應該算是個患者自我診斷的重災區。專科醫生可能會很為這一點困擾,加上工作壓力和現狀的一些問題。當然也不能否認很多醫生的溝通能力還有待提高。

7樓:觀瀾

給你舉個例子吧。有乙個人,後背肩胛骨下方疼痛。去醫院跟醫生說,我覺得我肌肉拉傷了,塗藥店買的軟膏沒有用。

您給換一種藥吧。醫生聽了,馬上開了化驗單,讓他去做心臟方面的檢查。患者不理解,認為醫生亂開檢查單,讓他白花錢。

醫生厲聲喝止他:你現在馬上去檢查,你的單據上我寫了醫囑,你到了那裡不用排隊,立刻就做!做完了馬上回來給我看結果,一秒都不要耽誤!

等他帶著結果回來給醫生一看,立馬被收治入院安排手術了。

你的情況雖然不像上述那樣緊急。但是有一點是共通的,就是千萬不要用自己的觀點影響醫生的診斷。你可以描述情況,但一定不要給自己下診斷。

8樓:

我也比較想知道……。

第一次去看的時候我提到自己從高三開始幻聽到現在,她問我現在還能不能聽到,我說能,只是頻率沒以前那個高了,然後她就沒說別的了。

我以為這個不重要,畢竟也沒給我造成什麼影響,而且我也聽不清說了什麼,就這樣了

第二次去的時候是另乙個醫生在,說因為她不在所以就那個醫生給我看了,他說看見我有幻聽,只是最近頻率沒那麼高,然後詳細問了一通我幻聽的事情,我才知道哦這個事情好像比較重要

然後第一次看的醫生過來了,跟第二次的交流了一下,然後她就對我說「上次你可沒有跟我說這些」

我又不是專門學這方面的人,我怎麼知道什麼重要該說什麼不重要不用說啊……。

9樓:鹹魚手藝人雪山

精神病診斷都是症狀學診斷,症狀學診斷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描述的這些症狀符合這個情況那你就是有這個病。

但是這樣做有乙個問題,就是會有很多客觀存在的情況被你自己忽略了,而且你自己也知道了一些精神病的診斷標準,這就讓你的描述更加具有指向性,很容易影響醫生判斷。醫生的態度先不說,他不是心理諮詢師,不負責照顧你的感受,忙活久了任何人的態度都很難好。但是醫生和你說的話也很有道理,不要給自己亂代入情況,很多情緒障礙的標準是每個人都能代入進去的,如何確定是否到了精神病的程度交由醫生判斷。

10樓:

他們個人問題吧。

我去門診的專家醫生是說話很細氣溫柔的阿姨輩,在會診的半小時認認真真在聽我的自述,雖然重點抓錯並且讓我下次帶家長去。

11樓:

題主的意思是「我覺得我是這個狀況」,醫生的意思是「你不是別亂講」,但是題主還要固執己見,怪不得醫生不耐煩。

題主討厭被刺激可以開了藥去找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師有義務聽你逼逼乙個小時,精神科醫生一上午要看幾百個病人,沒時間照顧你的小敏感。

12樓:421

我有一次也遇到乙個很怪的醫生,不過後面遇到的還挺不錯。

當時去醫院的時候是十五歲半,高一暑假。因為感覺抑鬱了好長時間了。當時一進去她就問我:

「你為什麼來啊?不怕同學覺得你是神經病嗎?」我說不怕。

她就問我是不是想休學。我:???後面她就一直糾結於「你為什麼不開心」 這個問題,而我並沒有乙個特定的引發抑鬱的事件。

我答不上來,她就說:「如果沒有原因,就不應該不開心啊。」emm…不知道說什麼…

也有可能是我敏感吧,但是我總覺得她一直當我在無理取鬧,一副「我就看著你裝」的樣子。然後後面把我家長叫進去,避開我說了一些話。給我貼了一堆亂七八糟的標籤:

「看不起同學」、「嬌氣」、「來醫院是為了向父母證明自己」(我也不明白這乙個是什麼意思)… 並不知道她是怎麼得出這些結論的… 最後她的意思是,根據我量表的得分是應該開藥的,但是按我的情況,多運動,自己調整就行了。

後面好長一段時間我都受這個影響特別難受。每次抑鬱的時候已經很難受了,還反覆質疑自己是不是裝的。

目前在當地精神衛生中心看病,吃了三個月的藥了。現在這個醫生態度還蠻好的,跟之前那個比簡直就是天使…

13樓:毛毛兔

emm……看醫生時自己描述病情也是種學問。

你說可能自己有應激反應,確實有點情緒障礙,這些就是在自己下診斷了,不怪醫生說你亂往自己身上套情況。

建議你好好看下 @寧靜 醫生的回答。

14樓:心神社會研究所

因為很多人自己也不懂人生,只會照本宣科。他們只知道你痛苦,不知道你為何痛苦。如果只談痛苦本身,那就可以胡扯,如果談到原因,他們就黔驢技窮了。

說實話,很多人自己也不懂如何解脫如何面對困難,所以自然表現不自然,因為他們也不會,遇到問題會緊張。因為書本裡把痛苦當做原因,這與現實違背,現實是:你先發生了讓你痛苦的事情,你才覺得痛苦。

如此與現實相反的理論,自然無法解讀你們生活裡存在的問題。

他們說你痛苦是因為神經失調,那為什麼失調呢?如果人生沒有發生困難,你會不會痛苦?如果不痛苦,會不會失調?

他們自己也不懂,以為人生、命運也屬於醫學範疇,自然解釋起來也亂七八糟。

15樓:

多換幾次醫生,掛專家,專家一般是醫科大學教授之類的,專業一點。

不過題主沒有具體說自己問了什麼問題,去看病只需要告訴醫生最近情緒怎麼樣,發生了什麼事,有什麼奇怪的想法沒有,睡眠怎麼樣。

不需要你說那麼多,花了錢看病,等醫生分析就好了啊。

等他們發問就好了,精神科醫生上個班也不容易。

精神科醫生有一套醫學診斷標準,很少負責開導,也不擅長開導。

16樓:徽京翰墨

從提問能理解你的感受

不過我想說的是

精神科藥物就那麼多

醫生的目標是開藥

不影響開藥的診斷和症狀醫生確實不關心

比如,創傷後應激障礙焦慮強迫青少年情緒障礙可能都用抗抑鬱藥還有,心理感受千變萬化

症狀可能是乙個連續譜系

不同的症狀有交叉,同一症狀有不同程度之分

做精準的區分,對自己心理成長有幫助

對開藥沒有幫助以上

17樓:徐博文

中國沒有心理醫生。

精神科醫生負責給神經症和精神疾病的患者開藥。他的面對患者的邏輯和情緒都是正常的,因為對面很可能是缺乏「自知力」的患者。

心理諮詢師輔助想要自我成長的正常人、有困擾或心理問題的人解決情緒問題或現實問題。

精神科看到的大多數病人都缺乏「自知力」,也就是說,即使這個病人拿刀砍人/認為自己是蘑菇/聽到上帝對自己說話,也覺得自己很正常。

這種情況下,精神科醫生基本是不相信患者的自述的。

如果只是情緒問題,應該心理諮詢師,或者去醫院的「心理科」而不是「精神科」。

18樓:蔡中元

我不是來問答問題的,我是來提乙個新的問題。因為我現實生活中並沒有認識的精神科醫生,所以,我很好奇類似題目中的精神科接待病人的方式是不是日常常態?因為我發現匿名回答那個答案得到很多人贊同,這讓我更加困惑,難道真的是精神科的日常?

我覺得如果題主描述的情況如果屬實,換做我是病人,我也多少會感覺不適,我的學生轉介過去也會不放心。我覺得醫生完全可以有更恰當而且不會耗費太長時間的方式答覆病人。醫生工作繁忙也不適合把情緒發洩在病人身上吧?

比方說,除了說是「你的問題」之外,也可以簡要地說明我是如何判斷是你的問題的,就像我去看其他門診,醫生也會告訴我他判斷我病情的依據是什麼。後續病人想再傾訴,也可以向病人說明,這裡是精神科,心理諮詢可以去心理科。就簡單幾句話講清楚就可以了。

我不是指責任何人,我是真的很困惑,我轉介的學生,也不少對醫院精神科沒有好印象,這給我們學校工作也造成一定麻煩,家長和學生不願意再去醫院尋求幫助。

精神科醫生是最可怕的嗎?

我倒不覺得TA們可怕,但我看過的心理醫生都挺 冷漠的?可能是因為看的多了?不過也能理解了,甚至有時候我覺得TA們也挺無奈的吧 賜福哥 沒有什麼可怕的呀,不但不可怕,他們還是最值得同情和值得敬佩的人,因為他們普遍福利待遇低,社會認可度不高,同時工作環境有一定風險。 yejiaa 對我來說,在我看病的這...

為什麼精神科醫生不正面回應患者是不是抑鬱症?還有為什麼有些精神科醫生對心理諮詢表示不屑?

一境心理燕子姐 是不是抑鬱症,其實沒有客觀統一的標準,所以負責的醫生不會輕易下這個診斷。第二個問題,只能說明這樣的精神科醫生病理思維比較嚴重,就是嚴重忽略心理的作用機制,也說明其學術不深,否則生物心理學上心身一致的觀點應該有的。 煤球是只大灰貓 第乙個問題,醫患關係緊張加上你的病症可能存疑,不給確定...

作為精神科醫生,病人自殺了是什麼感受?

優木 首先,他們應該不是束手無策。我猜測更可能的情況是,承認這是一種可能性,並且在心裡尊重患者對自己生命的選擇權,雖然他們並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的發生,雖然他們也會在專業上盡自己的努力。其次,醫生做診斷並不是完全憑患者的主訴症狀,他也在判斷你的狀態,是否是在以笑容迴避痛苦等等,換句話說,在溝通中,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