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欲求,怎麼克服?

時間 2021-05-13 03:58:01

1樓:大魚心理諮詢工作室

看到這個問題,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內心深處的答案。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由於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同的,回答就會各不相同,大體上,我們可以做一下歸類,大致有:

害怕不被認可、害怕被否定、害怕破壞關係、害怕對方不喜歡自己、害怕被人說三道四……

從本質上說,害怕表達自己需求是一種內在的衝突:內在的高道德標準的自己或者內在的渴望迎合關係的自己,審時度勢的在外界的情境裡,為了滿足環境對自己的要求,或者為了滿足他人對自己的要求,而否認自己真實的需求。在一定的尺度內,這是高社會功能的表現,這樣的人是有涵容能力的,為了獲得更大的成功能夠壓抑自己的即刻的慾望。

同時,這樣的人可能擁有著和諧的人際關係,因為大家都覺得這樣的人懂大體,識分寸,能來事兒。從而得到大家讚揚和誇獎。

但是問題可能就出在被誇獎以後,我們為了再次獲得這乙份誇獎和認可,而不得不壓抑自己,委屈自己。長此以往,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越來越痛苦,越來越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感覺也越來越孤獨,覺得沒有人體諒自己……

其實,我們的確從中獲得了關係的和諧與別人的認可,只是一直這樣做的話,會造成內心的痛苦,會感覺到一直是我們在關係裡妥協和委屈自己,一直在付出,好像自己開始變得不重要,人家都覺得我們什麼事都好商量,好說話,也就不那麼在意我們的想法,不認為我們也是渴望被照顧、被看見的了。

再者,這樣的互動,也可能換來相反的效果。別人越來越覺得我們的犧牲是理所當然的,覺得他們自己在關係裡好像是更重要的,這時候我們如果有所表達,又害怕別人說我們虛偽,說我們假仁假義,或者說我們不解風情……

總之,一開始如果為了別人更喜歡我們而退讓自己的利益,就容易陷入到對方越來越不把自己當回事兒的怪圈裡,給自己套上了一層又一層的枷鎖。

所以害怕表達自己需求其根本上是渴望關係,渴望愛,渴望被認可。我們以為我們的付出和犧牲能換來對方的喜歡和在意。凡事都需要辯證看待。

在一定程度上,每個人都喜歡能理解自己的人,善解人意的人,自己還沒說出來對方就懂得自己心意的人,我們也喜歡和這樣的人交朋友。但是過度付出和犧牲卻會適得其反。

問題的核心就在度的把握上。俗話說斗公尺養恩人,擔公尺養仇人。

曾經在網上看到乙個小故事,大概是這麼說的:

乞丐到某男子家乞討,他給十塊,第二天乞丐又去,又給十塊,持續兩年。一天只給五塊,乞丐:以前給十塊,怎麼現在給五塊?

男子:我結婚了。乞丐一巴掌打過去:

媽的,你竟拿我的錢去養你老婆?

那麼給錢的人錯了嗎?也許他是善良的,他是有愛心的,只是他的愛沒有把握好分寸,讓人忘記了對於給予應該感恩。這讓我想起另一則故事:

乙個乞丐到一戶人家門前,向女主人要點吃的。這個乞丐的右手連同整個手臂都斷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蕩著,讓人看了很難受。女主人不但沒有慷慨施捨,反而指著門前的一堆磚對流浪漢說:

「請你幫我先把這堆磚搬到屋後去,可以嗎?」流浪漢生氣地說:「我只有乙隻手,你還忍心要我搬磚?

如果你不能幫助我,我不會怪罪,何必刁難我呢?」女主人沒有生氣,她對流浪漢笑一笑,然後俯身用乙隻手抓起了兩塊磚。搬過一趟回來時,她溫和地對流浪漢說:

「你看,乙隻手也能幹活。我能做的,你為什麼不能做呢?」流浪漢怔住了,他驚訝地看著女主人,尖尖的喉結像一枚橄欖上下滾動兩下,終於伏下身子,用僅有的乙隻手搬起磚來。

他一次只能搬兩塊,整整搬了兩個小時,才把磚搬完。

他累得氣喘如牛,臉上有很多灰塵,一頭亂髮被汗水浸濕了,斜貼在額頭上。女主人遞給他一條雪白的毛巾,流浪漢接過去,很仔細地把臉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變成了黑毛巾。

女主人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憑力氣賺的工錢。」

流浪漢感激地說:「我不會忘記您的。」他向女主人深深地鞠躬,就昂首上路了。

過了一些日子,又有乙個流浪漢來到這戶人家門前,向女主人祈求施捨。女主人讓他把屋後的磚搬到屋前,照樣給他水和麵包,還有50元。一旁孩子不解地問女主人:

「上次你叫人把磚從屋前搬到屋後,這次又讓人把磚從屋後搬到屋前。你到底是想把磚放在屋後還是屋前呢?」

母親說:「這堆磚放在屋前屋後其實都一樣。」

孩子噘著嘴說:「那就不要搬了。」母親摸摸他的頭說:「可是,對流浪漢來說,搬磚和不搬磚可就大不一樣了……」

此後,經常有一些流浪漢來到這戶人家,每一次女主人就會把過去的戲重演一遍,磚就屋前屋後地被搬來搬去。

幾年後,有個很體面的人來到這戶人家。他西裝革履,氣度不凡,跟電視上那些成功人士一模一樣。美中不足的是,他僅有乙隻左手,右邊是一條空空的衣袖。

他握住女主人的手,俯下身說:「如果沒有您,我現在還是乙個流浪漢。因為當年您讓我搬磚,今天我才能成為乙個公司的董事長。

」女主人說:「這是你自己努力做到的。」那人挺直身子,看著女主人說:「是您幫我找回了尊嚴,找回了自信。就在那一天,我才知道,我還有能力做一些事。」

這前後兩個故事的對比,告訴我們一些道理,當我們為了別人付出,而犧牲自己的需求時,不妨多給予一些東西,給予自己的界限,我對你好,我也希望你能對我好,我付出了愛和關懷,我也希望你能看見我的付出並且用你能夠做的到的方式回應,也許是一句感謝,也許是乙份理解。只有這樣長久的經營,關係才不會變了味道。愛,從來不是單向的,愛是愛與被愛。

關係中可以有妥協,但也要有力量維護自己的邊界。

所以關係中害怕表達自己的需求根本上可能是不相信自己值得愛,值得被尊重和善待,以為一定是犧牲才能換得關係中得平衡。但只能通過犧牲自己才能換得關係表明這本身就是乙份質量不夠好的關係。那麼我們要反思,是我們沒有教會別人給予我們應有得尊重和理解,還是對方本質上就是自私和不顧及他人感受得。

如果是第一種,那麼這份關係應該還可以搶救一下。如果是第二種,那也許就是時候考慮這是我要得關係嗎?我要不要走人,或者我要不要調整關係的度,少一些付出,多一些對自己得關懷和理解。

付出和退讓本沒有錯,錯的可能是中間對度的把握。當關係失衡,當發現自己一直在壓抑需求的時候,我們需要來嘗試各種方法來重新調整關係,讓關係恢復到自己內心覺得平衡的位置。如果在這方面感到有困難,也許可以來到諮詢室,我陪你一起來面對。

大魚心理諮詢師:馬園園

2樓:響響

你一定要意識到一件事情就是乙個人如果沒有自己的想法和欲求是不正常的

想想自己為什麼不主動表達?是任何人都不主動表達呢?還是對某些人不主動表達呢

或許你對任何人都不主動表達這已經變成了你的性格試想想乙個正常的人對待和自己正常關係的朋友親人應該是能正常表達才對如果你卻不能是否是你沒有正確看待你和他們的關係你感覺你一說就會被否定?難道他們每乙個人都是壞心的大怪獸不會想讓你好受?你感覺你一說自己就會好沒面子表現出自己對對方的需求?

難道你作為乙個朋友乙個親人沒有任何愛的需求才正常那你難道朋友他們不愛你或者你並不愛他們(所以不需要才正常)嗎是否他們就像有一雙火眼金睛一樣一旦你表現出自己的欲求就會覺得你很貪婪?從而鄙視你看淡你然後再也對你無可理喻從而和你絕交?換過來如果是對方你是都還會覺得很正常?

所以束縛你的永遠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給周邊的世界戴上了魔鬼的面罩害怕他們像審判者一樣給你拒絕給你定罪

誰還能利用你的善良傷害到你

誰還敢無緣無故不尊重你

問問自己帶著面具帶著傀儡多久沒有做最真實的自己了?

別害怕這世界你若表達了需求和慾望就不會給你善意想想別人表達了以後你又是什麼反應呢?

3樓:江湖私塾

職場和生活中有些人是善於表達的,有的人口若懸河,有的人幽默。但也有些不善於表達的,說話不自信,沒有說話邏輯的。那現在就給不善於表達的人,或者你累了不想表達的時候,提供一些溝通方法。

1、如果實在不會接話,你就說:怎麼會這樣?

職場上有一種病叫做:職業病。這種病有很多種症狀,其中一種就是不管在什麼場合都愛講自己的專業和工作。

大眾一些,或者偏民生一些的工作還好,有些偏門的也喜歡講,有時候話題真的很難接。如果你「裝死」當作沒聽見,是非常不禮貌的。如果你逞強,不懂裝懂往往又會被人笑話。

又或者你想接話,但乙個字都說不出來的,也挺尷尬。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慌張,不要不自信,你就說:怎麼會這樣?

比如乙個建築師和你說:「你看這片CBD的建築,採用了什麼什麼,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什麼什麼……」如果你不是這個專業的,你可能真的一句都聽不懂,你都不知道他在講什麼,你就說:「怎麼會這樣?

」他就會解答了,因為中中國人很多時候不管是在問問題,還是在抱怨的時候,其實都是有想法的,有見解的。這樣你既沒有不尊重他,又不會像傻子一樣冷場,也沒有那麼明顯的對話題不感興趣。

又比如乙個搞空間站的:「在太空近地球軌道長時間執行的時候,會怎樣怎樣,都不能返回地球……」很顯然,你可能完全聽不懂。同樣的如果「裝死」不尊重他人和像傻子一樣不說乙個字,都顯得不合時宜。

你同樣可以說:「怎麼會這樣?」。

同樣他也會有解答和見解,同樣不會顯得不尊重,也不會像傻子一樣。大多數的場景,都可以運用這個方法。

2、關心別人就要表現出來

當你不會接話,但如果長時間用上面這個方法,也會顯得無聊。別不管說什麼,你都說:「怎麼會這樣?

」連續說乙個小時,你都只說這一句,肯定也會很討厭,就像十萬個為什麼一樣,或者過於像好奇寶寶了。所以也不能「一招鮮」,還是需要搭配其他的方法。比如:

把你的關心表現出來。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會問一些問題,結果回家以後,忘記了對方回沒回答,答案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你沒有真正關心對方,前面講過了,要把對方看在眼裡,放在心裡。

光放在心裡也不行,很多時候你還要表現出來。

比如在招待別人的時候,你可以給別人倒酒,給別人好吃的菜等等,這些都算表現出來關心,但還不夠。你應該給更多別人傾訴的機會,在聊天過程中,很多時候人都願意講自己,聊自己。有時問一句:

「看你好像有點累,最近工作忙嗎?」之類的,就是在給對方傾訴的機會。別人可能就會說:

「哎呀,別提了!太忙了,我們公司的……我們老闆……」能成為別人的傾訴物件,也是一種好的溝通。關心別人就要表現出來,不管是行動上,還是語言上。

不愛表達自己 不愛與人交流 幾乎從不說自己的真實想法的人 是怎麼回事?

不請自來。我也不太愛表達自己。說一下我的想法 有五種情況。第一種 開心的事,他人能佔到好處。喜大普奔,說出來一起快樂。第二種 開心的事,他人不能撈到好處。不想喜形於色,自己偷著樂。如果被問起,沒什麼好隱瞞,輕描淡寫裝個b。第三種 難過的事和點頭之交。別人也最多出於好奇和禮貌詢問與回應,我並不想淪為他...

內向的人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心搭檔 助你自助 把你想說的說出來,而不是內心戲或者自己對自己內心說就好了,顧忌太多,不是內向與否,是會衍射到其他問題上,也會有同樣的結果,你說呢?自己對著鏡子說,練習,當然也包括朋友 聽完了就適當的說一下,不論情況或情境怎樣,當然你不能煩到人家哈,也不能把你的痛苦建立在別人的快樂之上 倪安 內向的...

為什麼有些人不愛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總是要讓別人去猜

沒誰知道你在哪兒 不愛表達內心想法和需求的人多半內斂。原生家庭生活中,比較受忽視,需求經常得不到大人的滿足,或者得不到大人的肯定,總是打壓或者要求標準太高,過分嚴厲,久而久之,習慣了沉默。他們通常或多或少都有著不安全感,只不過一部分人面對這種感覺,往往是焦慮,不斷的猜測和測試,考驗你的行為模式,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