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克服心理障礙,去勇敢面對挑戰?

時間 2021-05-11 22:15:55

1樓:G先生

對於「不好的」習慣圈和喜好圈,我們要做的是「跨出」;對於能力圈,我們要做的是「擴大」。

1、因為習慣有好習慣和壞習慣之分,喜好也有好壞之分。對於好的習慣和習慣,我們保持就好;但對於壞的習慣和喜好,則需要我們去調整和改善,因為它們會限制和阻礙你。從短期來看,待在舒適圈內確實讓你感到很輕鬆、很舒服,但當你在這個「不好的舒適圈」裡待久了以後,你會發現你「最終」渴望的事物基本都在舒適圈外,比如你渴望找到更好的工作,渴望賺更多的錢,渴望有乙個好的身材、乙個健康的身體......

2、而能力也有高低強弱之分,要想讓自己更加出眾、在職場中更有競爭力,就需要不斷擴大自己的能力圈,打磨核心能力,這樣才能讓自己越來越舒適。

一、如何跨出舒適圈(培養好習慣/喜好,戒掉壞習慣/喜好)?

第一步:提示,讓習慣顯而易見。

首先,寫下自己現有的習慣,並思考這個習慣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加深對習慣的了解;

然後,制定執行意圖(如果發生情況A,我就採取行動B);

其三,改變環境提示(突出習慣對應的環境提示,來培養好習慣;消除環境中的提示,來戒除壞習慣)。

第二步:渴求,讓習慣有吸引力。其次,可以加入特定的群體,接受群體的薰陶、刺激來改變行為;

其三,改變思維模式,想培養好習慣,就要多關注它的益處,想戒除壞習慣,就要多關注它的壞處,以及尋找替代行為。

第三步:反應,讓習慣簡便易行。

首先,削弱習慣的阻力,既可以通過優化環境來降低行動的阻力,也可以提前做好準備,減少行動前的準備步驟(阻力);

其次,可以採用兩分鐘規則(一開始培養新習慣,它所用的時間應該不超過兩分鐘),類似於微習慣策略;

其三,建立承諾機制(你一旦做出某種承諾、選擇,它就能在接下來的某個時間範圍內影響並改變你的行為,強制你行動和改變)。

第四步:獎勵,讓習慣令人愉悅。

首先,我們的大腦非常重視及時的獎勵,所以要讓好習慣帶來的好處更醒目;同時還可以提高額外的獎勵,比如每讀完一本書之後,就獎勵自己看一部想看的電影、吃一頓大餐。

其次,要追蹤習慣,也就是記錄下自己的習慣軌跡。追蹤習慣既可以把追蹤這種行動本身變成了即時獎勵,看著記錄,就能讓自己覺得在不斷成為更優秀的人,當下就會覺得很滿足,從而把習慣堅持下去;又可以提醒我們不要半途而廢,已經堅持了這麼久,放棄就太可惜了。

詳細內容可看下面這篇文章:4個步驟11個方法,幫你快速養成好習慣、戒掉壞習慣!

二、如何擴大能力圈?

我們前面說了,舒適圈可以是我們現有的一些能力和優勢,對此,我們需要做的不是跨出這個舒適圈,而是擴大或者說提公升這個舒適圈。

首先,認識自己。

分析、列舉出自己「現有」的一些知識、技能、才能,從這些能力中,找出自己的「優勢能力」和「欠缺能力」。

要想徹底的認識自己顯然很難,但我們可以先找乙個突破口,比如以現在的工作(也可以是未來期望的工作)為突破口。要做好XX這個工作,需要用到哪些技能和能力?然後再對比自己分析一下,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哪些能力比較強、哪些能力還不足。

其次,明確目標,找到方向。

根據自己的優勢能力和欠缺能力,列出哪些能力是自己必須「長期培養」的核心能力,哪些能力需要提公升到平均水平(或平均水平之上)。

通過上一步的分析,我們知道了對於xx這個工作,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接下來就可以有針對性的明確自己要努力提公升的目標和方向了。不同的職業和職業追求,需要長期培養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比如對於目前的我來說,必須長期培養的核心能力包括:

領導、管理的能力,閱讀和寫作能力。如果你是乙個銷售員、業務員,那麼溝通能力、銷售能力就必須是你目前必須長期培養的能力;如果你期待自己公升職加薪,那麼除了銷售能力,你可能還需要把領導帶人、為人處世等方面的能力,也提公升到你團隊中的平均水平之上,這樣你的機會才會更大。

只有在相應的領域中擁有了優勢競爭力,你才能在這個領域中感到真正的「舒適」。

其三,細化目標,付諸於行動。

有了明確的目標、方向之後,是不是就可以開始行動了?答案是:不完全是。

因為有些目標只是乙個概念,我們很難具體的去行動落實。比如閱讀能力,我們都知道它大概是個什麼東西,但如何才能提高很多人可能就有些模糊。再比如溝通能力,怎麼鍛鍊也是乙個問題。

拿提高閱讀能力來說,我把閱讀能力細分成:「眼、腦結合,快速識別資訊、快速看的能力」和「閱讀過程中、閱讀後如何梳理和處理重要資訊的能力」。對於眼腦結合快速看書的能力,就可以通過訓練「精英特速讀記憶軟體」來掌握或提高;對於梳理和處理書中重要知識的能力,就可以通過思維導圖、RIA便簽讀書法、九宮格筆記法等一些方法來鍛鍊提高。

思維導圖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思維導圖記憶法,如何用思維導圖整理並記住一本書?

RIA便簽讀書、九宮格筆記等一些方法可以參考這篇文章:洋蔥閱讀法!

簡單來說就是,在行動之前要先讓自己知道該怎麼去行動。

還需要注意的是,能力圈的擴大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做到的,這是乙個逐漸改變的過程,切不要想著一蹴而就,要保持乙個良好的心態。

三、如何駕馭不適圈?

無論是跨出舒適圈,還是擴大能力圈,都會出現一些壓力和挑戰,讓自己感到不舒服、不適應,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1、找出令你「不適」的原因,用成長型的思維勇敢的去面對

比如下面這幾個常見原因:

①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害怕事情不如預期

事實上,永遠不可能準備好的。無論是什麼事情,都很難一次性做到盡善盡美的,大多時候都只能是通過一次一次的試錯、一次次的調整,才能讓事情趨近於完美。也正是在這樣的試錯、調整中,我們最終才能獲得進步和成長。

就像給老闆的方案,不管你如何做,老闆多多少少總能找到一些瑕疵,但也正是因為老闆提出的這些瑕疵,才能讓你下次做的更好。

所以,把每一次的挫折和失敗當成是自己的成長契機吧!

②擔心自己做不好,給自己設限

面對改變,很多人會覺得為時已晚。比如很多人覺得計算機程式設計很酷、想學習,但擔心自己年紀大了學不會;或者閱讀能力差,想學習一下精英特快速閱讀,掌握快速閱讀的能力,但又擔心自己學不會或者沒時間學等等。

在學習任何一項技術或能力的時候,我們總會有這樣和那樣的擔心,從而給自己「設限」,阻礙了自己開始和前進的步伐。但殊不知,現在的你是由過去的你塑造的,而未來的你則要靠現在的你來塑造。過去的你已經無法改變,但未來的你,你是完全有機會去改變的。

所以不要給自己設限,找理由(藉口)了!

③做的事情不是自己擅長的事

所有的事情,一開始都不可能是擅長的。所謂擅長,只是因為你做的多了,掌握了規律、技巧等,熟練了而已。比如寫作這件事,一開始寫不出東西啦,但隨著不斷地閱讀積累、不斷地動筆寫、不斷的修改,我寫的越來越順,隨便給我乙個主題,多多少少我都能寫出一點東西啦。

再比如上台講演這件事,一開始特別緊張、講話磕磕巴巴,整個過程還會微微顫抖,但隨著不斷的上台歷練、給學生講課,在這件事上我做的越來越好。

其實所有事情都是這樣,沒有什麼事情是你一開始做就能擅長的,都是從不擅長變得擅長的,所以盡力去做就好了,慢慢的你就會越來越擅長。

其實總的來講,就是要學會用成長型的思維看待和處理問題:不因阻礙而退縮,懂得調整成「挑戰心態」,努力找出解決方法,學會適應不適感。

2、找到「努力的正確方法」

努力是講究方法的,所謂正確的努力,就是:懂得「刻意練習」,懂得有效管理「倦怠感」,懂得讓自己進入「心流」狀態,同時也懂得增強自己的「意志力」。

詳細內容可以檢視這篇文章: 如何才能讓自己努力起來,並堅持下去?

文/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 G先生

2樓:發條橙

以我的經驗,不敢跳出舒適圈是因為怕別人看低自己,看自己笑話。因為從跳出舒適圈進入乙個不熟悉的領域到成為該領域的專業人士會有很長一段菜鳥時間。加上沉錨效應,你會發現,無論你怎麼努力也很難改變你在別人眼裡的笨拙印象。

所以我的建議是,等你有了一定的水平就要拋棄原來的圈子,再換個圈子混,哈哈

3樓:乙隻西柚

告訴自己如果去嘗試

可能會尷尬

可能會丟臉

可能發現舒適圈外的事物完全不適合你

嘗試之後很大機率還是會後悔

然後回到舒適圈裡

但是如果你不抓住機會嘗試跳出舒適圈

你以後回想起來後悔的機率是100%!

來自乙個天天自己跟自己較勁,試圖克服內心恐懼的社恐重症患者共勉

4樓:怪阿姨Sophie

前兩天看到這樣一段話:乙個人的性格決定他的際遇,如果你喜歡保持你的性格,那麼你就無權拒絕你的際遇。我們都喜歡順著自己的性格過日子,卻往往塑造了自己最不想要的人生。

這段話對我的觸動很大,其實我也在盡力的跳出自己的舒適區。附上今天和朋友的聊天記錄。

給自己加油

5樓:happylu

找不到內因就找外因——給自己製造壓力。

方法嘛很多,比如:建立自我懲罰規則;或者更嚴格一些,跟朋友打賭,在親友面前誇下海口。

這些壓力都將促使你邁出第一步。

(「吹牛容易打臉難」很有用)

6樓:小超

其實直接跳出還是非常困難的,每個人和每個人都是全然不同的,可以管控的圈子大小也是大相徑庭的。換個詞:突破

突破完全是有可能實現的。現在人心浮躁嚴重,喜歡急於求成,但是突破卻是要很持久的沉澱,因為任何的直接改變都是讓你覺得不自然,有些人會急著做出選擇,所以現在的花式速成班如雨後春筍一般

作為乙個過於老成的大學生來說,現在當下,學習就是你最應該去做的事情:

你去考各種各樣的證書,只要你感興趣,肯下功夫,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收穫,比如我做金融而言,各種各樣的花式證書等著你呢!你如果想進大投行或者四大,那cpa肯定是不可或缺的必要證書;再或者你想去PE/VC,或者券商啊其他等等,那cfa也是必備的。

哎問題又出現了,英語不好怎麼考這兩個東西呢?就到你突破舒適圈的時候了是不是該去好好地學學英語了?

別總想著眼前的苟且啦,好好規劃規劃未來吧

7樓:驫可以

這是我最近一直在挑戰的事情。因為前段時間跟乙個朋友出去吃飯,他跟我說起了他高中時候有社交恐懼症而且嘗試過自殺但沒有成功(具體故事我就不說了)。

我真的很震驚因為我認識他的時候,在我面前的他是乙個很幽默風趣長得很帥,在學校裡面很popular的乙個男生。

34;step out of my comfort zone, I did something I was afraid of."

我當時真的被深深震撼到了,所以這段時間我開始嘗試著跳出舒適圈。

前幾天跟一群朋友出去打球,由於我跟另外乙個女生先到,想要佔的住球場就必須得一對一打。可是問題來了,我不敢一對一。

我的膝蓋在高二那年受了很嚴重的傷,就休息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可想而知球技也會差很遠(雖然之前也不怎樣)。去年來到澳洲去當了幾次裁判,第一次當裁判的時候需要訓練,幾個男生讓我們兩個女孩子試著一對一,給大家示範幾個犯規,因為女生動作比較多而且速度也比較慢。我們打了三個球,我輸了兩個。

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因為那個女生也才剛接觸籃球不久,而我已經接觸有兩年了。當時我就覺得自己特別失敗,特別丟人。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敢在別人面前跟其他人一對一打。

我每次都等著人齊然後才開始打球,不然我就會一直投籃。(其實那樣,真的很無聊!)

但是前幾天我嘗試做出新的挑戰,跟我朋友一對一打,你知道嗎?我們打了乙個半小時剩下的人才到,可是我真的很開心,我終於不用只在場上投投籃然後羨慕著那些在一對一或者組隊打的朋友。兩個人也可以打球打得很開心。

以前做小組作業的時候總想要拉著認識的小夥伴一起,這樣我就不會怕我的英語在不認識的人面前說錯而出糗了。但是,當我這學期沒有跟朋友同個班,跟許多不認識的同學乙個小組時,我發現我的思維變得更加發散,英語變的更好了。因為根本沒人在意你的英語說的怎樣,只要對方聽的懂,懂你的意思就夠了。

不用擔心語法錯誤什麼的,就算是英語為母語的人他們也會有詞窮不知道用什麼詞的時候。(之前上課有個local小哥忘記怎麼說airport,在那裡比手畫腳了半天)我是在國內上的高中,所以我的想法跟在這裡長大的人的想法真的很不一樣,所以聽著這些從高中剛畢業的學生說起他們高中的事情,會讓我學到更多東西。

所以啊,題主,我覺得你在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腳趾頭已經踏出舒適圈了。沒有誰能教你,如果你真的想變得優秀就得強迫自己跳出來。你不是不能,是不想,你想你就一定做得到。

你會發現一片新天地的!加油!

如何才能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去努力成為更優秀的人?

自然卷 性格決定命運!這種事情有的人天生就喜歡折騰,不安於現狀,如果你不是這樣的性格,那麼 1.和乙個原來不如你,現在比你厲害的人多接觸,這個道理很簡單吧,就像現在家長一定要拼一套好學校的學區房一樣。2.靜下心來,找到自己擅長的方向,再將這個方向做到極致。加油! 心中有夢就會誕生奇蹟 其實多接觸優秀...

如何學會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瑞公尺 Remmi 這位同學先看下我這篇文章吧,同時講走出舒適圈 副業發展的。回頭等我忙好了再寫文字答案。wx zhaomaomao815235 從拒絕懶惰開始,不然你跳出這個舒適圈,等你的只是下乙個舒適圈,舒適圈固然舒服,享受,日子久了,不過就是養老混日子,沒點長進。我在乙個名為舒適圈地方混了三年...

為什麼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孫震 因為沒有永遠舒適的地方,環境或先於你變化就會倒逼你走出來,你先於環境變化,就是自己走出來。你改變不了環境,早晚得走出來。你是主動走出來還是被環境趕出來? 望江 客觀來說,處在舒適圈內做出的決策 思考結果等等,依靠的更多是直覺和經驗,但往往會由於經驗不夠而失誤。不斷打破舒適圈,可以積累經驗,從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