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 層次 豐富是一種什麼感覺?

時間 2021-05-11 18:15:34

1樓:專門調配味道的人

作為乙個從業20年的食品配料行業人員苟且認為我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味道我喜歡分為口感和香味,口感有滑膩,筋道,柔順等等,香味分為:1.聞香就是你聞到的香味 2.

頭香是指你食物剛入口時你品到的味道 3.底香是指你吃完以後回味的香味這幾種香味和口感綜合起來層層疊加就是你所說的味道

2樓:

退後,我要裝逼了。

個人感覺我在湖州衣裳巷的國慶旅喝的咖啡就有層次感(他家號稱有湖州最好喝的咖啡)。簡單點說,水有山泉味,帶點甜,咖啡微苦,帶香,喝起來既有苦味又有甜味,兩種以前覺得矛盾的味道居然調和在一起並行不悖,在此廣告推薦。

3樓:

竊以為味道「層次」豐富是一種很「私人」的感覺

同一道菜到不同人口中,層次感可能是大不相同的,每個人感覺的精細程度並不相同。

你口中的層次分明,到他口中可能就只剩乙個」香「

每回與人吃飯之時,聽到這個評價,就替廚師傷心,好好乙份精心製作的好菜,落得這般敷衍的評價,直如豬八戒吃完人生果,來一句」飽「,簡直令人憤慨

羨慕問題下能精確表達出味道「層次」感的人。

想起之前讀過的一段話。

感覺與表達的關係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訓練,感覺分離是體驗精細化的前提,而分離需要語言(或類似符號化系統)的幫助才能做到,否則就停留在蒙昧混沌狀態,所以,表達細膩既說明感覺細膩,也有助於讓感覺變得更細膩

如果味覺精細的取樣結果總是得不到其他模組的充分利用,諸如不用心去感受,不用心去表達,精度就會自動調低,因為此時太精細就是浪費,於是感覺就被塑造得粗糙了

4樓:chelsea wong

恩,舉個栗子,製作甜品的時候,一量杯一量杯的放糖,出來死甜的效果,沒有糖減半加一小勺鹽的效果好; 苦甜(bittersweet or semi-sweet)巧克力擦出來的花,比牛奶甜巧克力做出來的東西要惹人喜愛。味道層次豐富正是為了烘托主味。 只有乙個味道,反而遜色而且無聊。

所以味道層次豐富嘛,在口感上,有點類似武林高手四兩撥千斤,恰到好處的一點,撐起非常漂亮的骨架。

5樓:Jasmine

內含乾貨長長長,想看最終結果精簡描述可直接拉至最後。

味道層次分明豐富,不僅僅是口腔內味覺,還應加上嗅覺。

嗅覺會和味覺整合互相作用,但嗅覺是一種遠感,即使說它是通過長距離感受化學刺激的感覺。相比之下,味覺是一種近感。

嗅覺的敏銳度因人而異。人類鼻腔約有一億個氣味接收體,雖比不上狗的十億個,但人鼻已能捕捉兩千至四千種不同氣味。

通常來說,嗅覺會比味覺更先一步讓人對食物產生認知及印象,舒適的香味也會讓食物加分。而一些飲品例如茶、酒、咖啡等,更是有專門的香味品鑑一項。(P.

S:不討喜的苦鹹味等屬於水溶性,不具有揮發性,只有味覺感受得到,換言之,嗅覺聞不到苦味與鹹味等讓人討厭之味。)

嗅覺又分鼻前嗅覺與鼻後嗅覺,此處與題無關不予多言。

食物品嚐靠嗅覺、味覺、口感等各司其職相輔而成,構建出完整的感官世界。但人體感官偵測風味的雷達幕大小,依序為嗅覺-味覺-口感。

早在西元前350年,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最先提到「甜味」與苦味是最基本的滋味。2023年德國科學家漢尼格(D.P.

Hanig)破天荒地發表一篇味覺研究報告,首度接櫫人類的味蕾能夠嚐出酸、甜、苦、鹹四種滋味,人類對味覺研究總算踏出第一步。

基本上,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銳,舌兩側前半段對鹹味最靈敏,舌兩側中後段對酸味最敏感。舌尖亦能嚐出苦味,只是對苦味的敏銳度遠不如舌根。同理,舌兩側亦能嚐出甜味,但對甜味的敏感度遠不如舌尖。

2023年,科學家在舌頭的味覺細胞找到谷氨酸鈉的受體(接收器),證實「鮮」是第五味。

味覺受體主要分布在舌頭的味蕾裡,另有少部分在上顎、軟顎、咽喉部。一般人的味蕾數約九千至一萬個。有些人的味覺天生靈敏,有些則遲鈍不靈,取決於味蕾數目的多寡,科學家將味覺靈敏度分為三大類,最靈敏者的舌頭味蕾數,平均每平方厘公尺多達四百二十五個,約佔人口的25%;一般靈敏者的味蕾數,每平方厘公尺有一百八十個,約佔人口的50%;遲鈍者的味蕾數,每平方厘公尺只有九十個,約佔人口數25%,有趣的是味蕾數常因性別、年齡與種族而異。

基本上女性多於男性,少年多於老年,東方人、非洲人與南美洲人多於歐洲和美台灣地區。

一般人的舌頭約上有一萬個味蕾,每枚味蕾含50-100個味覺細胞。味蕾平均每兩周汰舊換新,但隨著年齡增長,更新速度變慢,老年人實際有功能的味蕾只剩五千個,對酸甜苦鹹的敏感度轉弱,因此兩年人經常要新增更多的調味料才夠味。飲食界的鑑味師,味蕾數或每枚味蕾的味覺細胞遠多於常人,對酸甜苦鹹鮮五味敏感度亦優於常人,這與遺傳有關。

而很多人誤以為「辣」也是味覺的一種,因為在口腔內的感覺非常明顯,其實,就科學角度,辣是一種痛感,屬於口感而非味覺。因為辣椒的油質會在嘴裡產生灼熱的痛感,並不是滋味,而且辣油裡的氣體化嗆香物會上揚進鼻腔,是嗅覺的一種。因此「辣」是口感(痛感)與嗅覺的合體而非味覺。

口感豐富之感自不必多說,口感層次分明可理解為多種味道清晰明亮,一段接著一段,有主味特色凸出。或是幾種口味均衡,各個特點明顯卻無混淆之感。

想要品嚐層次分明的食物飲品等,可以去喝紅酒,單品咖啡等。

再說的通俗一點,舉個常見的栗子可以拿西紅柿炒蛋這道菜來說。

西紅柿與蛋的味道參雜在一起,但其中又酸甜分明。

但是我做的西紅柿炒蛋…他喵的都只有乙個味道那就是沒味道(手動再見

Ps:其中乾貨來自韓懷宗老師咖啡精品學。

6樓:虛妄男

不邀自來。味道豐富之說很難用言語來表達,豐富一詞按我自己的理解應該是「不單調」。何為「不單調」…

糖醋排骨就非常完美的演繹了這詞,排骨取豬肋中間那一截、老抽料酒等醃製後煎至微焦。蔥薑蒜下鍋爆炒後下排骨,糖、醋、上湯收汁。完畢。

好了,我們重新來說說味道豐富。排骨入口是先是甜、鹹香、後是酸、最後是排骨的微焦味在味蕾回味。缺少一樣,這道菜都不再完美,甚至變的單調。

聊到這裡,使我想起了一年前做過的幾道菜,可以從裡面體會到何為味覺之豐富。

青檸泡沫三文魚:

這道菜是為了附和一些人不敢吃生冷的三文魚刺身所設計的。三文魚有著獨特的紋理,同時脂肪含量高,所以我在煎制後加上了用青檸+蛋白打成的泡沫。這一舉是為了解三文魚的「膩」,入口後是魚肉和脂肪的香味,當單純的香味充斥著你的口腔味蕾,使得你迅速感到油膩,這時青檸蛋白所製成的泡沫頓時入侵,青檸的微酸化解了三文魚的油膩感。

使得這道菜「不再單調」。

本人書讀的太少,肚子裡墨水不足,不能將味道之豐富感用文字所表達。每一道菜侵入味蕾所帶來的感覺都有所不同,到底有什麼不同呢。嗯…

「無法言喻、無法描述、只能感受」

手機碼字不容易,各位大大給個贊吧!()

7樓:鄧文倩

1.每種味道都能吃出來,只是堆疊到一起,互相摻和出感官最鮮明的鮮香。

2.味道持續時間有長有短,這就出了不同的層次,在不同的時間嚐到的味道不同。

3.味道有遺留,吃完後嘴裡還存有味道,這稱為回味無窮。

8樓:周桂圓

根據物理化學中化學勢的相關敘述,每種味道由一種或幾種化學勢相近的化學物質組成,化學勢高的蒸發快,低的蒸發慢,由速率差產生味道的分層

9樓:我曾經瘦過

單以我母親做的扁兒(溫州地區一種清明時節吃的餡餅)為例。從口感上來說,由於餡餅在平底鍋上慢慢煎熟,初一口咬下時,由上下門牙先碰到扁兒中間那煎到焦黃的餅皮,由此處會反饋給牙齒略帶堅硬的酥脆感。再稍稍用力咬下,牙齒穿過焦脆的外表陷入到柔軟的內部餅皮中,糯公尺帶來清香會纏繞在吃客的舌尖,最後一口咬到底,餡料會從裡面擠出,跟清香焦脆的餅皮混合在一起,給吃的人帶來最複雜的口感。

從口味上來說,母親做的扁兒混合了糯公尺的清香,豬肉的厚重,酸菜的酸甜,以及香菇春筍的爽脆清新,而且這千般滋味並不會喧賓奪主,而是隨著咬合,一層層展現給吃客,帶來豐富的口味體驗。最後隨著吃客的咀嚼,所有的香味都混在一起,得到最極致的昇華。

這是我母親做的最好吃的小吃,也是我從小以來最喜歡吃的東西。

10樓:劉傳奇

就好比你吃了一坨晚上拉的翔。裡面有早上吃的豆漿油條,中午的回鍋肉和青菜,還有晚上的燒烤,甚至還有你加餐吃的泡麵,這就是層次感,從早到晚

11樓:Frex

題主你看科幻電影裡飛船從通道飛出母艦,通道裡的燈隨著飛船逐一點亮的場景。那就是食物從入口到食道你的嘴唇、舌尖、味蕾、鼻腔被逐一刺激開啟感受的場景。

例如白酒茅台,未入口之前有一種以前醬油作坊的氣味,幹木材燃燒的味道加上鍋裡被煮的飽滿的黃豆,入口嘴唇微麻,舌尖上好像閃過一絲甜味,隨後就是辛辣,輕微的灼燒感蔓延口腔,味蕾上飄散著酸甜苦辣,它從喉嚨下去你能感覺你的喉嚨也能嚐到它的味道,一條火線從胸口燒到膈肌,嘴裡還留著酒味,咂咂嘴,有點回甘,有點酸甜苦辣,這時候你的一次呼吸完成,發現鼻腔裡滿是酒味。

12樓:從坑底爬起

有乙個簡單的辦法但是有效。

分別用指頭沾一沾胡椒粉和現磨胡椒,應該會有很好的感受。

至於普洱也好,沉香也好還有各種美食什麼的,沒人帶你入門根本沒辦法判斷你接觸到的樣本正不正宗。

13樓:Tiffany

以最簡單紅薯為例

蒸,黏香軟糯,紅薯的粗糙纖維和著綿軟的澱粉,入口甜而不膩,吃了舒胃飽腹。

烤,肉色愈深,滋味愈濃,仿若乙個個玲瓏的金薯。待到白漿溢位,外層酥脆,焦香肆逸。越往裡越有風味,層次明晰,甜焦好味。

其中亦可加入乳酪,裹著奶香的薯包,層次豐富,愈加讒人。

14樓:蘭悅

我之前吃飯,但凡是酸辣口的就喜歡,別的什麼都不想吃,也吃不出好,特別簡單粗暴。

我後來對美食的了解,是通過我一朋友,他還不是大廚,但認真的學過,考過廚師二級證,估計也就能在小飯店應聘。雖然這樣,也能幫你漸漸認識到人的味蕾和感受力豐富,以及食品的百變與美味。所以我的建議是

一要去好的飯店,吃主打菜,剛開始以出名的飯店為主,好的飯店不一定都貴,控制你的預算,之後就以不同的菜系來打拼。同樣的宮保雞丁,上百種味道好不好,如果不去好的店,你絕對感受不到它的多層次。

二要和會欣賞美味的人一起吃幾頓。聽他講,剛入口時是什麼味道,漸漸又分辨出什麼味道,最後總的感覺又如何,等等。聽幾頓,就有感了。

尤其像我這種除了酸辣,什麼都感覺不出來的人,真的需要指點一下。

總之,這東西不能光看理論,一定要實踐,要有乙個不錯的幫你開大門的人,之後的領悟就是個人天資和練習了。

茶的「澀」到底是一種什麼味道?

很多人喝茶,僅憑一口,就妄下定論。入口苦澀,他就覺得這不是好茶,這是冤枉了茶的 苦澀 事實上,懂茶的人往往不會憑藉茶的苦澀度來判斷茶的好壞。茶的苦澀味只不過是茶的一種本味,從來都存在,但從來都不是唯一或者一直存在。帶有 苦澀味 的茶,不一定是不好的茶,往往還是好茶,這是因為茶葉苦澀味的濃淡,由它所含...

無知是一種什麼感覺?

西瓜不是不甜 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是無知的,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舉個例子,在講到某個知識點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居然不知道,會公升起一種驚奇感,這種面對陌生事物的驚奇感是能夠幫助學習的。一直都是學生,能夠不斷去理解一些未知的事物,才是常態。 井蛙語海,不拘於虛 夏蟲語冰,不據於時 朝菌知晦朔,蟪蛄知...

物是人非是一種什麼感覺?

邊緣 你之前在遊戲裡是大佬,有自己的組織 排名第一 與隊友關係也極好,後來你因為某些原因,很長時間沒再玩或者解除安裝了,當你在下回來的時候你就能感受到了 當然可能是自己太過於玻璃心。 我總是會記得許多細節。以至於我想起去年春天我去找他,天氣很好,我們下午五六點才出門,我們在電梯前拍了牆壁上我們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