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是經歷過物質匱乏的人,越是在乎外在的東西,並且能把所有事情都歸結於物質?

時間 2021-05-10 06:46:10

1樓:顆粒

物質匱乏的痛苦記憶已經再其自身成長中留下的太深了,這種情感記憶已經無法磨滅,可以說已經帶有情感創傷了,滲透到潛意識領域了!且年齡越早創傷越大,比如童年時期的口慾期或者肛欲期如若沒有完善的成長,個體一生中必然存在各類的問題。

2樓:龔敏迪

窮怕了,其他東西都不能拿來當飯吃了,窮到一定程度,那就思想什麼的都可以省略了。古代埃及富裕了就要大造金字塔,中國皇帝甚至用全國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造皇陵,不單是奢侈,還是窮民的需要的消耗,都富裕了就不好統治了。

3樓:執一而行

朋友,心理學上有種叫做補償性心理啊!了解下,你說的物質匱乏然後反而追求精神的,一種是自發的境界夠高,一種是被忽悠的心理扭曲。正常人都是補償性心理。

4樓:非我非非我

我覺得吧壽命,重力,呼吸,三維感官,吃飯,都是一種高階文明的設定,就是在這個階段,我們沒有辦法,這些都是設定。引數。因為我們處在這種存在的階段,只能被動接受這樣的設定。

但是不是因為有了這種設定,就去追求這些。因為這些設定,都是會過去的。你擁有了天下,跟皇帝一樣。

結果還是難逃脫死亡,這個設定,總結來說,過於重視物質,就是中了圈套了。物質是基本要素,不是死亡(死後)追求的。

但是縱觀千萬年來。其實人類一直沒有多少進步,階級還是存在。那麼一旦有人貧瘠過。

就只看到世界就是物質的。但是我們這副物質的身體,遲早都是會消亡的。過分在乎物質,就會被動。

其實只要還是兩方面。

一是萬物法則設定問題(更高階文明規則:不至於人類可以逃出三維世界和壽命死亡的法則)

二階級矛盾占領物質(人類統治規則:占領了大多數人的物質,才能操縱社會)

5樓:滄海浮萍

生命萬物都是有記憶的,曾經的行為邏輯會儲存在體內,在每一寸細胞組織裡留下關聯痕跡,就像是走過茫茫的荒漠,留下了路徑痕跡,當下一次同類情形出現的時候,這條痕跡邏輯一定是被優選辨別的,並再次累加痕跡,這就是記憶。

6樓:「已登出」

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深受物質匱乏之苦才有這樣的感慨。我講個悲傷的故亊,一九七六年我下放農村時,隊裡有個農民,王家寶,三十多歲,個頭很高,一表人材,平時對人和氣,熱於助人,能說會道,有什麼人鬧了矛盾糾紛,都喜歡找他幫忙調解。他是枝江縣人,上門在荊州李埠做女婿,李埠離枝江有八十多裡遠。

他是家裡的老大,他家因為窮才到李埠做上門女婿,因為他是老大,家裡的頂梁柱吧,他要經常回枝江,幫忙做農活,兩邊的農活都要他,你說累不累?他很想有輛自行車,兩頭跑也方便,枝江,李埠都是農村,有些地方不通汽車,要靠步行,大部分要靠步行。當時買不到自行車,他是多麼想要輛自行車啊!

好不容易攢到了一點錢,連自行車也買不到,好久也買不到。後來他上吊死了,這是我親眼所見,至今我也悲傷難過。

你經歷過最壞的人什麼樣?

放開你過年好 我親奶奶在我爸7歲的時候,不堪家庭暴力自殺了,我爺爺後來給我爸娶來了這個繼母,帶著1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後來又有了我三叔。小時候繼奶奶不讓我爸上學,到了飯點就打罵我爸爸,不讓他吃飯,我爸餓的實在受不了了,就跑去大概5公里之外的我姨奶奶 我親奶奶的姐姐 家吃頓飯,衣服鞋基本上都是我姨奶奶給...

那些覺得自己經歷過很多的人,都經歷了什麼?

噹噹噹噹 我從前也覺得自己經歷了好多,後來發現自己不過是芸芸眾生 眼裡不能只有自己,要看得見別人的喜怒哀樂,有時候這樣也是為了自己好 倦鳥知還 我只談過一段真正意義的戀愛,有初遇,有相互吸引,有歡愉時間,有一起落魄,有短暫的異地,有猝不及防的悲傷,無疾而終是個再合適不過的詞語,用來總結那些誰也無能為...

越是底層的人是不是越排外,為什麼

海夫 從上到下,每個人都有守護自己領地 利益的本能。只是越是底層的人越是處於被趨勢被利用的生態位,他們的站位是他們難以認清自己的利益所在,工具箱裡能夠用於維護自身的利益的手段也更少,加上天生占有的資源更少,他們對於自身的利益損失容忍度也更低。所以表面上看起來底層鬥爭很激烈,上層一片其樂融融。實際上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