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都想要被誇獎是什麼心理。?

時間 2021-05-08 13:47:59

1樓:李曦心靈成長

內心裝滿愛和肯定的孩子,面對誇獎不會有太多心裡波動。

今天,女兒穿著大紅色公主裙在小區玩耍,一些爺爺奶奶們看到了,不住說好漂亮。

女兒回,你們已經說了好多遍了,我知道了。

回家後她問我,為什麼他們老是說我漂亮,我只要爸爸媽媽誇我就好了。

當我們的眼睛和心能看到孩子的美好,並及時給反饋,孩子會活得比較自在,他們面對外在的誇獎不會在意。

若你想你的孩子成長為乙個自信的人,請看到他的努力,並對他的努力給予肯定。同時多觀察他,任何的美好你都可以用語言讓他知道。

在原生家庭獲得了肯定和愛的孩子,他就不會再向外求了。家裡給的越多,對外所求越少;家裡給的越少,對外所求越多。

——李曦心靈成長

2樓:暖小薇

你的身邊應該有這樣種人,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漠不關心,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誇自己上,他特別渴望得到他人的誇獎、稱讚。

雖然他們也會對別人表達誇讚,但是最後話題總是會繞到自己身上,想讓你去誇讚他。常常,他的誇讚自己的表達顯得很不合時宜,但他自己也絲毫沒有察覺。

除了渴求他人對自我誇獎,這類人還愛說別人的壞話,試圖通過貶低別人來提高自己。正是他們過於關注自我,忽視身邊人的感受。他們的人際關係常常不好。這樣的人,我們最好敬而遠之。

那麼,這種求誇獎的表現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心理學家施琪嘉在《療癒你的內在小孩》這本書中講到,其根源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很少給予他誇獎,甚至經常訓斥和貶低這個孩子。

如果父母不肯誇孩子,不給他營造乙個特別友善的環境,那麼這個孩子就會自卑。孩子都有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叫作孩子對父母的道德防禦。

也就是說,父母不管對孩子做了多麼壞的事,孩子在內心中都是這樣想的:不是父母親做錯了什麼,而是我長得不夠好,我做得不夠好。這個孩子久而久之就會認為自己不好,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會處於乙個特別自卑的狀態。

這種孩子長大以後可能就是個被霸凌的物件,他從來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在這種條件下形成的內在小孩是自卑的。

我還得我初中的時候,寫過一篇作文。那篇文章恰巧被老師當作範本來當堂讀給大家聽。具體內容已經模糊了,但是有一點我至今記得非常清楚,那就是我在那篇文章裡面,寫下了我對媽媽從不誇獎我,總是貶低我的控訴。

當時的語文老師,還特意當時大家的面,鼓勵我回去跟我的媽媽說,說出我渴求得到她誇獎的想法。但是那會的我,心智尚不發育健全,媽媽在我的心裡又是絕對權威的形象,我肯定是不敢說的。

不要說那會,即便的現在,我很難開口再向媽媽提我小時候的心理活動。接著看這本書,我才發現,這個不能去怪父母。因為這其實反映了父母內心也存在乙個不滿足的內在小孩,因而他們可能會嫉妒自己的孩子。

父母如果嫉妒孩子就會貶損孩子,有意或無意地不滿足孩子的要求,看著孩子哭,或者打孩子時。

想想我的媽媽,是在乙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長大,那時的她很早就輟學給家裡幹活。沒有誇獎的童年是注定的。

當我自己做了媽媽之後,反而會更加感同身受去理解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我們都知道原生家庭之下,我們任何人都無法逃離,但是我們並不是什麼都做不了。

至少當我們自己做父母時,能給盡可能地去給予孩子更健康地成長環境。在適當的時候,真心地多夸夸孩子,這是他們走向自信人生的第一步。

關注你的內在小孩,關注這本由心理學家施琪嘉寫的《療癒你的內在小孩》,總有一些內容,會說到你的心裡。

3樓:[已重置]

首先這個問題要從三方面回答:

1、人之常情。

每個人都想被誇獎,被肯定,這是人之常情。就像有些人愛吃瓜子,因為瓜子是即時獎勵,相對比,學習並不是即使獎勵,是乙個很漫長等待的過程。這沒什麼可痛苦的,真正痛苦的是現在大了,沒那麼容易得小紅花了,更糟糕的是,是有些事情明明得不到小紅花我還必須要做。

2、動力

你在尋求外在的動力而不是自己內心真正渴望想要得到的東西,只有別人的肯定和誇獎才能讓你繼續下去,而不是內心的驅動力。試著找到你內心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3、競爭

問問自己,我到底是尋求認同感,先要被認可,還是想要炫耀和競爭。 我不知道小時候你的父母是如何來帶你,是否處在乙個競爭的環境中。

4樓:borisxian

固化思維

一切來自於天賦,

只需要證明和驗證,

「誇獎」證明自己的優秀,

「三好學生」驗證自己的聰明,

當失敗時如何面對?

當需要長時間努力時如何應對?

在人生的馬拉松上如何保持激情?

解決方案只有乙個:成長思維,一切素質都是可以成長的,

一切都是學習和提高的機會,

此時,失敗並不可怕,

困難也不艱難,

努力更不痛苦,

批評也不可畏,

此時學習的自己走在向上的曲線之上。

沒有了信仰 做任何事是不是都會沒有原則?

長安 你好,朋友。這是乙個好問題。人世間教人求真向善的信仰或理念,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一種保護。保護什麼?保護修行人不受傷害。受什麼傷害?受因不知實相 不明因果而犯下自以為不受業報的錯事造成的傷害。這是一種不自知的傷害。為什麼不知?因為沒有如實觀察 如理思惟。什麼叫如實觀察 如理思惟?擺脫先入為主的 ...

被父母打擊之後 做任何事都自卑,該怎麼解決?

小紙片 你的內心是不是很空虛,做什麼事都不是很自信,處事態度悲觀,我告訴你,你這是你的內心深處沒有信仰所導致的連鎖反應,你看那些成功人士的採訪,他們會說自己信仰神,信仰佛,信仰上帝,信仰自己的祖宗是吧,因為他們有信仰,導致他們有自信,因為自信所以有動力,你在看看你現在的自己,趕快建立起自己的信仰吧 ...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努力,可是努力是什麼

于海青 努力就是專注你的內心去做你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永遠不要放棄最初的夢想,確定了目標,再難也要扛,再難也要幹,努力就是讓自己永不放棄的向前奮鬥,因為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一切的一切離不了乙個人發自內心的努力。活著就是為了擺渡 怪唬唬 大概是有一絲希望就不會放棄 做你想做的事,還有做了就不要輕易放棄 做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