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會迷戀不必要的精緻?

時間 2021-05-07 16:48:10

1樓:隻燕

可能因為不懂人生?黃執中說人生的本質就是粗糙的時候我是很同意的,每個人都毫無經驗、不能再來,怎麼可能有完美的人生呢,就算是精緻過完一生的人,他又沒過過曳尾塗中的生活,怎麼知道他的精緻就是岸,我的隨便就是海呢?

所以人生只能大約摸地過,怎麼不粗糙?

太執著於精緻,逆天而行啊,當然你要說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也是沒有意見滴,萬一你站的真是岸呢,畢竟我也一無所知。

2樓:花開之時多風雨

精緻用來比喻生活形態,有情致、情趣、美好的意思活著的人難以拒絕對美好的追求

無論是美好的人還是美好的事物

美好的事物就是會讓人心情愉悅

精緻是人類對自己的規範和對美好的追求

可以是費時做的食物,可以是對穿衣打扮的一些細節要求精緻也是用心,集中注意力做事

精緻就又可以分為用心做的事情和用心維護的外表用心做事會取得大家的信任和安全感,會對你放心用心維護外表也會讓大家對你保持好感

所謂迷戀「不必要」的精緻不就是追求自我認同嗎?

活著的人當然會需要別人的認同

看似不必要

其實得到更多人認同的人往往會獲得更加美好的人生那為什麼不用心呢,為什麼不可以迷戀精緻呢

自己可以從中獲得幸福感,還有別人的認同

這就是世人意義的幸福人生啊

3樓:sinux

因為私有制啊,還用說嗎?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說的多透徹。對凍死的那個人來講,一身棉衣,一間土坯房,一餐粗糧飽飯就是足夠;而朱門之內的人們卻貂裘粗鄙,雕樑土鱉,酒肉腥臊,連這些東西都算不上精緻。

精緻是有階級性的。對中產來講,只有富豪的生活才算精緻,殊不知爸爸們已經厭倦了這種對他們來講稀鬆平常的生活。

所以什麼是精緻?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才是。一旦達到了,那就叫足夠。

4樓:我的天吶

我奶奶是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的樸素老人,她對衣服的要求就是乾淨。然而………退休工資逐步增加後,人家也愛紅色黃色各種漂亮衣裳啦~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結構,只有有富餘才會追求精美。當然原因嘛我覺得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寫在基因裡的,比較、追求。

5樓:不亦樂乎

在幾萬年前,人類就具備了強大的寫實繪畫能力

如果不是發現了這些遠古時期的岩畫,人類對自身的認知又是另一種結論。

這些岩畫證明,人類老早就具備準確的形體感知和再表達能力,這種表達並不具有實用性,而是具有心理快感的表達,可以稱為審美。

審美是和吃飯喝水一樣是人的基本需要,可能是人類大腦發展成熟而天然具備的一種機能。

但是人的個體對審美的能力是有差異的,人類的其他技能也一樣因人而異。

打磨石斧的時候,有些人僅僅是需要鋒利,有些人覺得需要更光滑。

人類創造工具,需要對材料,尺寸,形狀,表面,使用方法等一系列要素進行邏輯的分析和判斷,是乙個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過程必然有好和不好的判斷,審美和創造必然是伴生的。

從出土的石器時期的陶罐來看,外形花紋都與現代人的審美差異不大,我們現在的器皿造型,在那時候已經很完備了。這種審美能力你說不是基因我都不相信。

創造力越強審美能力越高,所以做出更光滑石斧的人創造力更高。

這會帶來好處,因為大家都能感受到光滑石斧的好,會得到群體更多的資源,比如性-交繁殖的機會。所以審美具有權力屬性。

精緻,是創造力水平的體現。是審美的必然結果。人類追求精緻就好像餓了追求食物味道一樣。

後來,人類有了等級,有了權力壟斷,精緻變成體現權力的方式,越有權力,就越需要審美(精緻)的權力屬性來體現。這種需求遠遠超出了基本需要。

一般人雖然有需要,但是獲取精緻的成本太高。

再後來工業革命,現代設計誕生,希望通過現代設計打破審美壟斷,讓社會各階層都能夠擁有相同的審美權力。提出去除多餘的裝飾,回到使用的本質。

可是,現代社會的商業模式決定了,要獲取精緻,依然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代價。審美的權力屬性依然發揮作用。

所以,追求精緻是人類基因決定的,迷戀不必要的精緻,依然是現代人體現權力的方式,人類社會模式決定的。

可能是人類的宿命吧,不知道智慧型機械人時代能否改變。

6樓:

拿遊戲來舉個例子。

曾經孤島危機剛問世,堪稱顯示卡殺手,畫面真的是虛擬實境。現在再看看呢?就算是全屏反狗牙開到最最高,依然掩飾不住材質的塑料質感。

不說遠的,我覺得就連使命召喚先進戰爭的畫面,都大大地超越了那會兒的孤島。但是07的孤島在那個時代,也是超前三步,好在沒成先烈。

所有的你不理解,只因為對大眾來說不是理所當然。正是因為有對這種超出當時科技以及工藝水平的精緻之不懈追求,才有人類社會生生不息的進步。

今天我們隨便住的四星級酒店,看起來也比蔣委員長當年華清池行館的住所漂亮精緻的多。難道你會以為是不必要的精緻?如果那會兒的人穿越過來,大概是必然會認為大理石洗手台,木頭鞋拔子,那麼些布草,果盤,甚至迷你吧,都是不必要的精緻吧。

7樓:月光舞者

比如說有兩個電水壺,乙個精緻另乙個不精緻,價錢差不多的情況下一定是人願意買精緻的,因為首先精緻在滿足實用價值的同時還滿足了審美價值,另外從外表的精緻能夠感受到廠家對產品生產過程的細心把握,從而對產品的質量更有信心,一般商品的購買方面是這個情況

也就是說同樣花差不多的乙份錢,不精緻的商品得到了實用價值,買精緻的商品得到了使用價值+審美價值+對產品質量的信心,所以人願意買精緻的,因為更划算更值

審美價值是對多次使用商品來說,對於那些一次性商品就無需追求精緻,比如牙籤,在牙籤上雕龍刻鳳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因為牙籤就是剔牙的一次性商品,僅有使用價值也沒關係

此外,精緻的東西還有展示的價值,比如家裡來客人,如果桌上的茶壺茶碗很粗糙僅具有實用價值,與桌上的茶壺茶碗很漂亮很精緻,這兩種情況就會給客人帶來不同的觀感,進而對茶具的主人的生活態度和品味產生不同的推斷,這就是物品的展示價值和對生活態度的表達

對一件商品的審美和欣賞價值的看重程度是隨著產品價值越高就越強,消費能力和意願越低,則越偏重實用價值,願意去放棄所有非實用價值來換取少花錢

8樓:太祝非子

我覺得題主的問題特別有趣,尤其是從史前的例子來切入,可以幫助我們思考,一直以來人追尋極致的意圖是什麼。

能夠追求不必要的東西,往往是自身有盈餘能夠「浪費」的人。而「浪費」這種「挑戰限度」的事情,本身就有極上的快感,是對有限生命的反向拉伸。崩壞了會變作放縱,得當了則是高貴。

一般來說,我覺著迷戀不必要事物的人,自己並不認為那些超出基本需求的「餘額」是不必要的。反而,在他本身的思考維度與博弈圈子中,那些額外的東西是必要的「軟實力」,甚或是自己能夠超越其他族群的「文明」。換種思路來看,只要不是瘋癲之舉,事事皆有緣由,也就很難講哪些是真的不必要了。

人是千差萬別的,我比較相信,唯有極致之物才能將它本身所代表的一套價值觀言說徹底,無錯漏,無偏頗,有創造性,也有召喚力。這樣的精華互相交鋒的瞬間,是塑造時代的時刻。進而,奪得大勢的那一種,最終會為自身的話語奠定合法性;而其他的,也有足夠的魅力與「官方」多元並存。

所以或許,迷戀極致之物,是為了言說,為了話語,為了抵抗無意義。無論是邂逅精緻時,看到他人暢快淋漓地有所樹立,從而心生羨豔與認同;抑或是創造精緻時,自我要求應有所超越,不能碌碌平庸而隨時可以被替代。只為追求「不必要」而產生的「精緻」,我覺著格局小、很迷失很消遣;但為了追求「精緻」而看似的「不必要」,其實有潛力提高效率和創造新紀元。

自古以來,這條路上的報廢品和跑偏貨也不少,但從技術條件和大環境上看,不斷試錯和保持功夫、水準是必要的,有時也唯有--過而能及。

說起來,咱大資料時代衍生出來的某種平面化、基本款的傾向,我覺得是對「精緻」的剝離,也是對看似高超之物的祛魅。或許,這也是為什麼能萌生這個問題的潛在背景。一方面,技術革命的確饋贈給我們新的生存可能;另一方面,人的時間仍然是有限的,資訊即便被加工計算,最終還是需要人來讀取(不然機器們自己玩兒去就可以了)。

倘若傳統意義上的「精緻」被消弭掉了,我想一種可能或許是會滑向湊合與虛無;另一種可能則是邁向精緻所真正承載的意圖與生存動機。在去掉一層審美欣賞或感化威懾的面紗後,它可以更坦白地出現在人們面前,而人們也得以更加清晰地邁向自己的追求。

9樓:趙雷

素描有乙個基礎,長的方向要用短的方向塗,可是為什麼呢?長的方向不是塗的更快嗎?問題在於藝術是用生命完成的,生命就是凝結在作品上的時間。

10樓:鑫知識2015

首先,我們如何定義精緻?精緻指的是事物的精巧細緻。它代表了一種對美好和極致的追求,反應了一種「工匠精神」。

1、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角度分析,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同一時期,乙個人可能有多種需求,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求佔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性作用。任何一種需求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求的產生而消失。

各層次的需求相互依賴和重疊,且高層次的需求產生後,低層次的需求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所以即使在新石器時代,儘管當時生產技術水平較低,甚至大部分人的基本需求(如溫飽、安全等)都沒有得到完全的保障,但這並無法阻擋具有「工匠精神」的專業技術人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腳步。因為他們在追求極致中滿足了自己的內部需求:

通過自身在專業方面的成就而實現他人對自己尊重的需求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

2、美好的事物總是帶給人們愉悅的享受。人的五種感官(眼、耳、鼻、舌、身)無時不刻不在通過(試、聽、嗅、味、觸覺)感知著這個世界。精緻的割肉石具讓人們實現了一種視覺和觸覺上的滿足和享受。

如果恰好這個這個兄弟夥還是個屠夫,他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乙個營銷天才,他將精緻的工具結合新鮮的獵肉展示給顧客,還可以賣個更好的價錢(或許此處想得多了點)。

11樓:一漫

當我們在談論不必要時,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

人們的生活方式,財務能力,動手能力,IQ,EQ,價值觀,審美力,表現慾,性格型別等等的多元性,都會使得評價「精緻」的標準不同,從而會產生來自外人或外界所謂「不必要」的評價和質疑。

你可以滿房子古董字畫,各類風格縱橫交織,盡現胸襟情懷,每乙個物件都是乙個故事;你也可以滿滿的「無用」風,看似自然,實則巧有玄機,從而達到大藝歸根,大趣隱異。

你可以不花錢,自己採集花草,經過幾個步驟,做成書籤;也可以為打磨一件手工陶藝製品精益求精,again & again.

你問我為什麼會迷戀?我也不知道。我要是知道我何時會迷戀,迷戀會耗費我多久的時間與精力,那我可能就理性的「放下」或者壓根「不碰」了。

所以,有人出於對物質的迷戀,有人出去對自我的完善,甚至有的人可以出於克己的角度,都可以為了「精緻」去付出。原因就是這能帶給當事人滿足。

如果沒有這些所謂的「不必要的精緻」,恐怕人類社會會少太多太多「屬靈」的東西。物質的追求可以停止,因為即使是比爾蓋茨也擁有不了整個海洋的鯊魚,但是精神上的索求,對精緻的嚮往,是乙個永無止盡的過程。於是我們在物質的表達方式上,加入了不計其數的心思,賦予了各種各樣你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功能,沒準背後就是龐雜的自然科學和文史哲知識。

很多追求精緻的人,你問TA為什麼,TA會給你鋪開一點一點說嗎?

或許只是對你笑笑,因為巧思只可意會,結果是美好的,過程更有意義。

為什麼 STEAM 上有很多人買很不必要的遊戲?

開啟steam 唉這遊戲打折了,還挺出名的,喜加一 唉這遊戲開始預售了,看預告挺不錯的,喜加一唉突然想玩這遊戲了,喜加一 然而一時興起的遊戲一般玩不過三小時. 蒼炱 遊戲本來就不是剛需,也就不存在必要不必要一說。如果題主的意思是買遊戲不玩。那無非就是 宣傳和實際不一樣,又過了退的時間,吃灰 買了發現...

人是否可以在擺脫不必要的物質生活之後,不陷入貧窮?且純粹的做自己想做的事,精神富足的活著?

其名鯤 你先說說怎麼樣是貧窮?生活是動態的,人出生赤裸裸,一無所有,所以生活中如果你想擁有什麼,需要去創造,當你達到目的也就表示你能處於某種生活狀態。所以,你問的什麼什麼可不可以,我只能說,沒有什麼可不可以,這不需要有人來承諾你,允諾你,你想要就去做。如果你問得是如何達到你的目標,這就需要你提供更多...

怎麼做才能不讓人的精力陷進不必要的思想裡?

冼藝哲Casper 感覺這是在形容情緒敏感下的應激反應。往往這種應激反應與過往的負面經驗 為了事 為滿足的渴望等等有關聯,一些事情成為了 敏感點 一旦碰觸到敏感點,會自動引發潛意識裡過往不好的體驗,陷入自我否定的程式裡。最典型的莫過於談話裡產生 dead air 讓彼此焦慮不堪。怎麼破也很簡單。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