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很難,是不是因為懂的不夠多?

時間 2022-01-02 14:27:57

1樓:長風

難是難在戰必勝攻必取的意志貫徹。

行,需要的是規劃設計、朝向既定藍圖堅定的貫徹、貫徹過程不斷的自我評價和自我修正,以最終契合預設的規劃(初心)。

2樓:張翀

知行合一,絕大多數人理解成:理論聯絡實際。所以也有題主的問題,做不到知行合一,是不是知識不夠多?

這樣的理解朱熹早就提出過,他認為,知和行就是馬車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

如果這樣理解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就太小看先生了。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原意是「知行本一」,這裡的「知」不是知識/技能,而是「良知」。良知一旦發動判斷善後時,其實就是行了。

先生舉了個列子:1歲的嬰孩正在爬向井口,有掉下去的危險,被你看到了,你的本能反應是不是就要去救他?沒有先考慮乙個道理後在去救這個嬰孩吧?

此時你就是處於知行合一的狀態。因為你的良知的判斷和你的行動是合二為一的,如果此時你要考慮乙個道理,考慮自己的得失,再去就小孩,無論有沒有救他,你的狀態都是「偽」。

其他事情也是同樣,我們的行動要完全按照自己良知的判斷去做。你的良知告訴你,吸菸不好,那就戒菸;你的良知告訴你,工作我要好,那就不能偷懶;你的良知告訴你,要孝敬父母,那就去做。否則,就是不知。

關鍵點來了,如何能致良知,良知人人都有,也就是佛家所說的妙明真心。很多人拿自己的私慾做良知,吃飯沒有海鮮不吃;見到美女就起色心;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千方百計都要弄到手........還以為這是良知的判斷,這是認賊作父,錯把私慾當良知。

所以做到知行合一關鍵,先要致良知,如何能致良知,凡事要向內求,想自己的內心尋找答案,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讓自己和這個世界和解.....這個話題很大,一時半會講不完,而且說出來的語言很容易被誤解,乙個字,悟到了,即刻明白。

3樓:知行合一

我經過一年來的生活和工作的體驗,自己踐行知行合一還是有不妥的地方。想想問題是出在初心上面,就是一件事你做之前,一定要通盤考慮,首先考慮符合不符合良知的要求,其次是這件事重要性,再有就是不能自欺欺人,普通人往往是我以為,自以為是,凡事總是往自己臆想的方向想,錯了不是及時糾正而是遲疑不動,聽之任之,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看似是廢話其實裡面蘊含著很深的道理,我們普通人往往是以不知為恥,不懂裝懂,以偏見和臆想代替不知道,掩蓋自己的無能和無知,不肯承認自己的無知,而是在偏見的指引下與真知相去甚遠。

所以說我們不是懂的不夠多而是我們不知道的不夠多。我們要抱有空杯心態來接受真知而不是用偏見的滿杯去接受真知,那樣是沒法接受真知的。

4樓:騎牛尋山

不,是因為不是真正的知,而是自以為的知,比如知道別人告訴你的某些道理,其實根本不知道這些道理到底有沒有道理,正確不正確,所以一直按自以為知道其實卻有問題的「知」去行動,當然就永遠達不成了。

5樓:晦明

不是懂得不夠多,而是習慣的力量大於知識的力量可以看這篇文章《「行其所知」與「行其所習」》https://zhuanlan /p/447892154

6樓:

王陽明先生提出知行合一的立言宗旨: 要把心中不善的念頭從根由上徹底拔除, 不留一絲一毫潛伏於胸中,達到思無邪的心態。 否則,只要有一絲惡念藏於心中,即使不去作惡,然而只要不徹底拔除,也會如腫瘤一樣發展壯大,人心會被私慾蒙蔽、會被情緒蒙蔽,致良知不明。

為何知易行難?只因習氣使然!人生大病就乙個「」字,如果傲中再生一點惡, 人這一輩子估計也就完蛋了

7樓:子正

不是。是缺乏實踐。學和習是乙個互動的過程。只有經過學和習的來回揉捏,才能出現真知良行。教育才能收到實效。

人們的本性,大多愛疏闊,不愛具體。比如愛人民,不愛身邊具體的人。愛工作,不愛手頭正在做的工作。愛祖國,不愛遵守交通規則,幾乎從不參與慈善。

這種疏闊的愛,看似在為君子。實則比追求利益的小人還要差。它是懸著的。只在自己的心裡和口頭。不觸及任何實際行動。

愛具體的人。愛具體的行動。

8樓:天澤先生

知和行,是兩回事,就是理論和實踐

在世俗生活之中,「知道做不到」是人生常態,卻並非因為未知,更多是因為限制

諸葛亮知道怎麼三分天下,不過受自身的背景條件所限制,他自己做不到啊,但是他可以教劉備怎麼做。籃球教練知道怎麼壓制對方主力,不過他自己沒有這個身體條件,也受身份限制,他自己沒辦法親自去做啊,但是他可以教下面的球員怎麼做。這就是光知道,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卻可以讓別人做到

乙個生活之中很常見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每晚十點,或是子時之前就入睡,對身體好,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但為什麼很多人都做不到?當然,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那麼,我們都明白要早點睡這個道理,但連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為什麼又會勸導我們身邊的親友或者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早點睡覺

那是因為你的親友,或是你的孩子,他們有這個條件,只要明白了這個道理,他們可以做到早睡,但你或許不行,你可能還有未做完的家務、未完成的工作、未處理完的事情,你需要肩負起維持家庭正常運轉的責任;你可能還有未舒緩釋放的情緒、未獨處沉思的時刻,你需要調整自己更好地面對明天。所以,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讓你即使深知早睡的道理,也暫時無法做到。這就是光知道,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會勸導條件允許的人去做

而還有很多事情,自己只是暫時做不到,但當條件允許,到時自也可以做到。當然,首先是要先知道,往後才有機會用到、做到

所以,知和行這兩回事,能不能合一,不是因為你「知」得不夠多,而是看你是否有條件能「行」

(而無論能不能「行」,知道,即是所得,在知道之中想到更多,即是所悟)

9樓:士不可不弘毅

知行本就合一,怎麼難了?

比如你看到與你一起的同事公升職了,心裡酸酸的有些妒忌脫口而出就是一句,恭喜恭喜。但是你怎麼都不會體會到真正含著愛給別人送祝福的溫暖。

這就是知行合一。因而心中骯髒,卻不知檢視,輕易放過,外在卻做個善柔模樣,即是任心中眾生苦海掙扎。

而有些心中「似乎「很和善正直,外在遇到可以施以援手處卻不曾仗義執言,扶危濟困,或者只是動動嘴巴卻不行動。

這都是不曾真知真行。

只做個卑屈虛偽模樣。

因此修行者都要求「真」,修真,誠意正心。但卻不是呆板的真。對敵時一樣可以用欺詐手段。

這就是權變了。而未曾修真的,一上來就要做第二層功夫,說我會權變。則如同課本上『我只要第三層』一樣,是犯渾而已。

難得從來只是致良知。

10樓:YLSHD

不,是因為你基因中的先天平衡能力不夠。

有人生來長於思慮,有人見事果於行動,非後天的「切磋琢磨」所可完善修補。

懂得越多,有時候可能會起到反作用,古人「歧路亡羊」,可備參鑑。莎翁筆下的哈姆雷特,也因為重重的「智識」交煎而失掉了行動的勇氣。

11樓:隨風

一般人大致有1分的神性、2分的人性、7分的獸性。這7分的獸性就是其動物的本能,特別是自私的本能,未必都是貶義。達到知行合一,就是極大地擴充了人性進而提公升神性,當然很難,跟懂得多少沒關係,因為它不是通過外求達到的。

12樓:affage

這是乙個原因,而且永遠無解。

即便是神,是佛,是聖人或仙人……,也不能無所不知,超越他的時代和自身侷限,全知全能。

還有一點就是心的散亂和昏沉,對治就是佛道儒三家的各自修行方法,比如止觀,慎獨,坐忘……

無法全知全能,在行上,你就無法達到絕對的理想狀態,事與願違,挫折一來,然後心態隨之一崩,就難免會陷入到慌和懵……

為什麼很難做到知行合一?中間差的是什麼?

西馬飛飛 中間差的是什麼?先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最重要的不是知行的中間差什麼,要明白沒有立志學聖人之學就不能談中間,有成聖賢之志這個中間才能有意義,就剩乙個致良知的功夫而已。知行中間什麼都不差!回答了第二個問號,第乙個我就不用答了。 順天應命 知行本是一體的,什麼都不差!讓你和美女共處一室,你是什麼決...

做乙個時尚的懂穿衣打扮的女生是不是很難?

來八罐酸奶 難,難在需要時間和金錢 需要時間去進行各種嘗試,進而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也需要錢錢去買買買開始很迷茫的時候可以去找找和自己風格相似的人 博主 穿搭達人 網紅等 以及多看看穿搭方面資料,會慢慢找到感覺的 還有一點是,高有高的穿法,矮有愛的穿法,但是要是胖胖的想要穿出時尚感,對於咋們普通人來...

如何判斷是不是因為自己的不主動造成了一直沒確定關係,還是她本就沒那麼喜歡我,不想確定關係?

趙河山 她不是已經和別人牽在一起了嗎 下次那就主動些呀 可憐的人啊 失去後懺悔 錯過後彌補 別傻了情感關係裡只有願意不願意 別去想值得不值得 閃閃惹人愛 分辨女生是真的喜歡你還是玩弄感情,乙個核心的標準就是看她是不是把你當成乙個備胎。女生把你當備胎的表現 1.聊天回覆慢甚至不回覆。2.很難約,經常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