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中,為什麼是曹劌提問,莊公回答?

時間 2021-12-20 20:07:27

1樓:劉千城

在問題中加入英文,會顯得題目更高階嗎?

題主還是沒有仔細讀原文,不明白什麼叫所有方案都是莊公提的。

齊國入侵,莊公打算親自帶兵抵抗。曹劌問國內的群眾基礎是否穩固,莊公說了他執政的一些情況,曹劌覺得可以一戰,請求跟著上戰場。在戰場上,莊公要打鼓,曹劌說等齊軍打了三次再打鼓,齊軍敗退莊公要追擊,曹劌說且慢,看了齊軍的車轍後,再讓莊公追擊。

全篇不涉及到方案,更別提莊公提出的方案,所有行動都是當時決定當時實施,而不是有方案在先,按方案實施。

如果題主看多些古文,會發現下級對上級進行提問普遍存在。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

「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

」曰:「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

」——《觸龍說趙太后》

酈生入,則長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欲率諸侯破秦也?

」沛公罵曰:「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

」酈生曰:「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於是沛公輟洗,起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

——《酈生陸賈列傳》

信拜禮畢,上坐。王曰:「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

」信謝,因問王曰:「今東向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漢王曰:

「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

」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賀曰:

「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

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淮陰侯列傳》

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

「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高祖本紀》

這種提問方式很巧妙,一般不是直奔主題,而是先從周邊慢慢向中心遞進,逐個論點攻破,使對方逐漸懷疑自己的立場,就很容易說服對方。

古時的君臣關係還是相對平等的,越往後臣子的地位越低,君王與臣民的距離越遠,到漢朝以後,曹劌、酈食其的身份估計都見不到君主,更別提平等對話了。

曹劌論戰中魯國為什麼會勝利?

阿土伯的弟弟 第一,魯國實際上是失了禮 第二,那個時候的魯國國力還是很強的,並沒有戰國時候的齊魯差距那麼大 第三,齊國一直以重商國富為綱,軍隊戰鬥力實際上一直都不是很強 遠山的霧 魯國取得勝利是利用了古代士兵作戰靠的是勇敢豪不畏懼的氣質,利用齊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特點,在齊軍士氣喪失完後,向...

《曹劌論戰》中魯公怎麼會讓乙個鄉間村夫曹劌來打這麼關鍵的戰役

江口洋介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節選 孟子 魯國傳統由貴族子弟組成的三師早就在與齊國的戰爭中被消耗,參加 衛國戰爭 多是在農村的 野人 和城市的 中國人 而曹劌恰好是他們的領袖。 偶爾心碎 就在去年,莊公打了敗仗,莊公狼狽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