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時期的社會尖銳矛盾是怎麼被伊藤博文消除的?

時間 2021-10-24 18:55:58

1樓:

掃大街清潔工的人是拿掃帚的士兵;

外科醫生是拿手術刀的士兵;

教師是拿粉筆的士兵;

商人是拿算盤的士兵;

妓女是拿。。的士兵。

總之,萬物非主,唯有天皇。

天皇崇拜+民族主義,一抓就靈。

2樓:王洋

伊藤博文能力雖然突出,但是也不至於開了上帝視角.的確明治維新時期的稅負史上最重,東西方文化衝突也很嚴重,社會矛盾很嚴重,但是整個社會有一種難得的樂觀的精神,這也許是國家處於上公升期的朝氣.另外,國家上公升期也為底層百姓開啟了上公升通道.

給草根們姓趙的機會.而不像現在階級固化後,草根很難有出頭之日.比如《阪上之雲》的秋山好古,秋山真之還有正綱子規,作為社會中下層通過個人奮鬥是可以出將入相,甚至青史留名的.

當然,國家擴張期大量草根成為新貴最後導致下剋上又是另一回事了.

3樓:

如果真正的消除了,那麼我想日本就不會開著戰車轟轟的衝向軍國主義了。日本為什麼有軍國主義,為什麼在中國占領地沒有辦法施行所謂的王化,根本原因在於日本的家底太薄,為了跑步進入工業化社會,榨乾了社會的每一滴血,為了轉移矛盾,緩和國內秩序,所以才在侵略中國的路上越走越遠。

如果真的消除了,日本大可以做亞洲的英國,學美國一般,資本輸出,賺得盆滿缽滿,大東亞共榮還說不定真的被實現了。但是這是不可能的,日本的家底這麼薄,封建殘餘這麼嚴重,沒可能的

4樓:遠古善良自由黨

沒消除,完美相容也明顯是的對歷史的誤讀。

日本開始維新的時候,是狂學西方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還有人建議什麼跟西方人通婚,把日本人徹底消除什麼的(極端吧)。但到了後來國力起來了,在對西方外交未達期待之後,反西方的民族主義情緒又變得非常強烈。到了二戰的時候,達到頂峰。

英美鬼畜這種稱號,可不是說的玩的。

至於民權運動,可以參看日本憲政史通訊(上)http://www.douban.com/note/252226677/

對於日本明治與大正年間的憲政體制有詳細論述,可見日本後來出問題,很多時候就在伊藤此時埋下禍根。

明治維新後天皇的權力有多大?

豐子楚寧 二戰前日本式的君主立憲相比較英國,君主不是虛君是有實權的,憲法了賦予了天皇至高的地位和權力。但是實踐中,天皇其實也沒有在前台不停左右一屆屆內閣的政局,從明知到昭和,日本近現代史的書裡對這段歷史的記述並沒太多提到天皇,滿篇蹦躂的人名還是政治家軍事家們,比如山縣有朋 桂小五郎 大偎重信 伊藤博...

對比日本明治維新的快速反應,清朝2023年鴉片戰爭失敗,為什麼直到2023年才洋務運動,遲了20年?

Ratatoskr 日經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的,那我就隨便寫寫一些自己的有趣想法。對幕府體制造成衝擊的外來思想其實並不僅僅是西方思想,其實明末儒家的新發展傳到日本,對幕府的衝擊也是極大的。在天皇的權威失去了幾百年後,尊王思想卻死灰復燃,這點就是儒家帶來的思想衝擊。中國近代思想鬥爭了三百多年,所爭的便是國...

為什麼明治維新後,日本沒有延續將軍主政的制度,而且迅速變成了乙個君主立憲國?

富達巨巨 因為明治維新並不是島津和毛利當主領導的改革,實際上在這場大潮中他們並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而是三傑,高杉晉作阪本龍馬這些人。他們沒什麼必要去推毛利或者島津。 喵喵喵 因為明治維新就是尊皇勢力搞的事啊,天皇好不容易掌權怎會再出乙個將軍呢?再說天皇就是改革開化的希望啊,逆流如新選組啊西鄉隆盛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