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麼是孔子所說的「知命」?

時間 2021-07-04 23:03:23

1樓:趙春輝

知道空無一物的時候才發現有一物,那個物是啥?其實就是每個人跳動的心。

人所有的決策和感知,包括顯意識和夢境,都不過是讓這顆心持續跳動下去,也許心也知自己終究有停止的一天,所以通過繁殖的方式讓自己這顆心在其他個體上持續跳動。

而人類的文化,口口相傳或者說用書面文字傳世給後人的,是在人類群體當中樹立起一種生存之道,由心而生,文明天下。

所以,何為知命?終究知道自己這顆心將走向停止,將自己所思所見所感傳世於後人,望子孫後代生生不息,與萬物共處。

縱觀天下所有書籍,古今中外,實際上所有文明都沒脫離繁衍生息這個根。萬物歸一,歸的就是一顆心。

2樓:陌子墨

從儒學經典的年輪看,孔子說起"知天命",是在其晚年,周遊列國之後。

而具體的說法,「五十而知天命」,卻指明,他「知天命」的時間,卻在周遊之前。

周遊大約發生於孔子55歲時,再回到魯國,他已將近70。

所以,思想史上有個著名的說法,說孔子「知不可為而為之」。

大概齊意思是,他明知禮崩樂壞,仁義禮信不彰,明知天下命運不可逆轉,還是義無反顧去周遊,為民請命,慷慨主張。

這種說法裡面,其實有兩個不同的問題,是纏繞在一起的。

乙個是孔子的「知天命」,是什麼。

另乙個,孔子知的「天命」,是什麼。

先來說「知天命」。

先秦古文,不是現在的白話,「知天命」這仨字,定義域太寬了。涉及了三大學術領域,「知」,「天」,「命」。

這三個領域展開說,其實是一部春秋思想史,內涵豐富,涇渭分明。簡而言之,是最有代表性的三大脈絡。

一是以「周易」和「周禮」為代表的官方知識系統,氣數,運數,民心。簡而言之,「王子朝奔楚」為標誌,週失其鼎,官方權威淪喪。正統周文化反而不在朝廷,而在魯。

二是以鄭國子產,衛國遽伯玉為代表的商文化系統,傳承與歸宿。也很明朗,子產,遽伯玉,與孔子亦師亦友。尤其商之大賢遽伯玉,讓外孫子貢,拜孔子為師。

換句話說,商文化,周文化,正在融合,形成未來的主流,儒學。

三是發端於炎黃的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歸隱。這件事與王子朝奔楚,孔子周遊,可以說是前腳後腳的事,具有指標意義。

簡而言之,「知天命」仨字,其實可以簡化為「知道」倆字。指的是,文化傳承。

商家,周家,道家,對於未來的主流,達成默契。於是退休的退休,衰落的衰落,歸隱的歸隱。

說到這裡,我不禁打了個哆嗦,彷彿聽到四面八方的罵聲,還有打上門來的砸門聲。

孔子,最近一二百年,與其說是文化聖人,萬世師表,不如說是文化臭老九,國運背鍋俠,科技替罪羊。

不管了,我仔細看過那段時期的經典,認真的,負責的認為:孔子,就是周易,商巫,黃老之道,共同的傳人,文化史一直在那擺著,誰一字一句讀完,都會這樣說。

而且,「知道」之後,還要「證道」,「悟道」,「了道」,才能完成聖人加冕流程,孔子周遊,正是履行這個儀式。

說到這裡,有乙個文化上的冷知識。

歷史上真正的「聖人」「真人」,這倆頭銜齊天,超過了人間帝王。人間帝王為天子,比聖真低一輩。

聖真的加冕,人間帝王是沒有資格的,有其程式及「天詔」。

而至聖,夫子,這個級別,更高,是超越了天的,不屬於世俗話題。

第二個問題,孔子五十知的「天命」,是什麼?

「知天命」是乙個境地,賢達之境,尚未證聖,更別說至聖(夫子)。

而「天命」,即道體,道的本體。

具體的「天命」,不止天下興亡,匹夫命運,而是超越輪迴,看破生死的格局與智慧型。

看破叫「知天命」,圓融叫「耳順」,昇華超越叫「從心所欲不踰矩」。指正。

3樓:徐曉軼

這個已經回答過很多遍了。

三十而立,確立的是自己這一生的人生意義,即我活著該幹什麼?!對君子來說,是我認為該如何做才是於此時此地推行仁道理想的方式方法。

對儒學來說,想清楚了就要去做,此即立命行仁。仁從來不是想出來的、說出來的,仁是做出來的!是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堅持不懈做出來的。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一介書生、懷揣理想、熱血激情,難免在現實面前碰得頭破血流。那咋辦?!放棄了?!頹喪了?!捫心自問:

我這麼做是為什麼?!

我的理想有錯嗎?!

我是不是還應該堅持下去?!

迷茫彷徨、輾轉反側,但依然要堅持學習反省實踐總結,終於無論發生了什麼都會堅定的回答自己

我為實現仁道理想而努力奮鬥,不過死而後已

然後,樂在其中

此之謂,四十不惑。

不惑而行,堅持不懈,為弘揚仁道竭盡全力,努力去抓住任何一點機會,不惜委曲求全見南子、不惜名聲欲奔費。為行仁道而努力拼搏,自然也看得清:天下大勢如此,自己的結局會如何。

然後依然堅持不懈,只不過不會再奢望什麼天上掉餡餅的事:

顛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守死善道、擇善固執、知其不可而為之

求仁而得仁,又和怨

這就是知天命:

立命行仁,經過努力拼搏,明了了這天下大勢、知道了自己的結局。然後心平氣和、堅持不懈、擇善固執、樂在其中矣!

得孔顏之樂,明白了夫子為何而樂,自然就會理解夫子的自訴。

論語開篇即講樂,又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故:汝,樂否?!

4樓:日出日落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孔老師告訴你,是命。命是什麼?

就是三六九等,長幼尊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老師的話你信不信?假如帝王首腦也說孔夫子說的對,您敢不信嗎?

告訴你,我不信命,不管他是不是聖人,說的不對我就是不信!教員說過孔老二就是老二,當不了第一。我雖然是個窮屌絲,別說第二第三,就是第一百一千一萬一億,我也數不上,但是我不會去學老二。

不能成功是我運氣不好,或者我不夠努力,但是我不想站錯隊,跟著老二混,也許可以得到很多好處,但是世界上老大都死光了嗎?跟著老二混的人,有沒有想過,一旦老大復活,出來重新當家,議事,現在跟在老二後面的人會是什麼下場。所以中中國人學會了容忍,寧可不做,也絕不會跟隨老二。

看過水滸三國嗎?宋江和劉備是老大還是老二?跟著他們浴血沙場,拋頭顱灑熱血,能得到什麼?

誰是老大我也不知道,老子天下第一,但是也沒人說他是老大。無字天書是不是易經,誰也無法證明是或者不是。據說易經的作者是周文王,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周文王的手下,姜子牙負責封神,從此天地恢復了正常秩序,人民不再紛爭流血。

孔子連被封神的資格都沒有,他太年輕,老子也沒有趕上封神時代。孔子真的知道他自己的命運嗎?我想還是教員說的對,老二就是老二,當不了第一。

5樓:士不可不弘毅

一般人沒有特殊機緣就不要多問,說了也白說。況且一般人也講不清楚(包括我)

盡心知性知天,

存心養性事天,

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命)。

三類,一二等的少,第三等的多。

心,性,命是修行者必要了解證悟的

6樓:長汀

感覺「知命」從思想史的角度比較難答欸,從孔子自己的人生史的角度,可能會容易答一些。

「知命」大概就是,反覆挫折嘗試後,知曉了自己的邊界,知曉了社會發展的規律、時代特徵和自己在其中的位置,也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要做的事情。

從孔子身上,按初中政治課本,就是「要看自身努力,也要看社會歷史程序」。

禮樂崩壞的春秋之後,是殺人盈野的戰國(百家爭鳴),而後是法家的秦,重視黃老之道的初漢,直到漢武帝時,孔子的思想才得到重視(雖然經過後人不斷的釋經、辯經,儒家距離它最初的面貌越來越遠)。

論語中記載,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 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

孔子生逢亂世,整個社會在急劇的動盪變革,他那套血親-宗法——等級-責任的治世理想顯得不合時宜。

「周道衰微,禮樂凌遲。文武既墜,吾將焉歸?周遊天下,靡邦可依!」

孔子晚年在做什麼呢?讀易經,修春秋,整理古代典籍。

廣開私學也好,執政魯國也好,周遊列國也好,四處碰壁也罷,晚年整理典籍想留下什麼也罷,他有過消沉,但沒有放棄。這樣乙個歷史人物是能打動人心的。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乙個時代有乙個時代的主題,那些將目光投到遙遠未來,努力想播下種子的人,是痛苦的,也是偉大的。當然,春秋戰國時期那些順應時代的變法者、革新者,也同樣偉大。

法家催生出中國第乙個大統一帝國。「摩頂放踵,利天下」,成員多為有知識的勞動者的墨家,直到清末民初,才被學者們從故紙堆中重新挖出,並發現其進步性。

這裡並沒有宣揚儒家。

關鍵是,我們該做什麼?該從其中學到什麼?

「知命」不是「認命」,而是在「知命」的基礎上,積極作為。況且,「知命」本身就是個動態的、開放的概念,向歷史和現實開放著,向時代開放著,向未來開放著。

祝那些磕磕碰碰行路的人,最後都明確了自己的內心,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7樓:luzhiyuan

1-命,莫之致而至者。

就是說我並沒有想要「某個」結果,但是這個結果卻來了。這就只能解讀為命。

2-順受其正。

我並沒有想要,但卻來了,怎麼辦?

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哭天喊地?

不是的,順應。第一步,坦然地接收他。第二步,正確適當地去應對他。

君子假如不懂得「命」,就稱不上是君子。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當我窮盡我的所有努力,都沒有達成我所想要的結果,那我就坦然地接收我的命運,並(在沒有內心執著的扭曲下)再次出發,找出適當的應對。

8樓:seansky88

孔子說過 "知命" 麼?在哪本書裡說的?

《論語》

20.3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跟據這段來說,這裡的命是使命意思,不過論語裡的20章是最後一張,這章是孔子自己說的,還是後人把自己的想法附會上去了有點難說。

9樓:問問

知道自己幹什麼的。也就說明自己的目標。知道了自己目標然後如何去實現目標!首先知道目標的意義,對自己的意義,對他人的意義,對社會的意義!

怎樣理解孔子說的「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人應該在知曉生命規律中做哪些努力呢?

扶搖 l五十知天命,更多的對事情的理解程度,對時間的考驗,看山三階段,只有走過才能知曉,所以說一切盡人事,遂天意 震陽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命是天命,天命之謂性,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即是人性。不知命,於人言,即是不知性,尚未明心見性,談何君子?易是立命之書。1.我們在知曉生命規律後,有什麼益處呢?益...

儒家的禮儀有什麼用,孔子所說的禮樂文明,其內涵的範圍以意義?

不形 付出和得到該成正比,而儒禮,根本不是。使民以時,和老財主愛惜自家的牲口沒本質的區別。因為,孔某人吃肉割不正不食,可一百年後到了孟軻時代了,用孟軻的理想,民眾七十才能食肉,所以說,儒基本不是騙就是傻。 樂活 禮樂文明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個人所實用的禮跟樂,其代表的是當時東亞地區的類國際秩序,是跟現在...

錢穆先生所說的「溫情與敬意」究竟指什麼?

儘管我們會認為這種粗糙的哲學是錯誤的,但是它並不存在邏輯矛盾,任何否認它這一優點的評說都是有失公允的。根據這些哲學推導出的一系列指導現實生活的規則 通過這些規則間的相互協調,就可以形成乙個相當和諧 完滿的整體。事實上,這套體系的致命缺陷,不是它的推理邏輯,而是它的前提 不是從這個觀念推出的結論不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