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法和詭辯論怎麼區分?

時間 2021-06-29 11:27:19

1樓:

很簡單,根本不存在「詭辯論」。

或者說,「詭辯論」只是一種託詞,用來攻擊自己無法駁斥的論點或論述。

理論和邏輯始終是有限的,沒有現實性的真命題依舊是真命題。

邏輯並不能支配現實,宇宙不會服從邏輯。

任何劑量的形上學對未成年人都是有毒害的!

2樓:Niel Dan

個人理解。

實際運用上辯證法=一分為二+主要矛盾=更加全面的結論;

詭辯=一分為二=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神探伽利略》有個情節,有個宗教大師碰見伽利略,知道伽利略是搞物理的,馬上傳教,說這個科學有好處,但也有很多惡果啊; 要一分為二的看,好處和壞處其實是乙個硬幣的兩面啊, 還是我們宗教靠譜等等。讓伽利略(福山叔)直接懟回去,伽利略說(大意),乙個硬幣的兩面不是隨便說說的,硬幣的兩面的意思是說有兩種結果,並且這兩種結果的概率是相等的(50%); 對科學的評價不能用硬幣的兩面,因為科學的好處和用處是超過90%的(90%的人口是靠現代科技的技術養的,沒有科技你這個大師馬上就要餓肚子); 壞處(比如說環境汙染等等)也許10%都不到。

這個例子我的理解就是辯證法=一分為二+主要矛盾=更加全面的結論; 我們分析問題,分析雙方是為了更加全面,但是必須要有『量化』的思維,抓住主要的矛盾,得出客觀的結論。如果沒有『量化』(空間上是量的分析,時間上就是『概率』的思維),對雙方沒有主要矛盾的估計,自己無法得出結論,說的時候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或者怎麼對我有利就怎麼說,就是詭辯。

好比用數學的語言,第一項的作用是+1, 第二項(修正項)的作用是-0.3;那麼考慮量的運動,辯證法要『胸中有數』。我們說主要矛盾是第一項,結果是1(近似)或者0.

7;這個是普通人的辯證法;如果說我們的目標是1,我們要做到第一項,同時要考慮到第二項的存在,我們會到達1,但是道路可能有點曲折,同時必須要注意克服第二項不利影響,這是教員的辯證法; 如果說因為第一項是向上運動,第二項是向下運動, 所以結果為0或者0-1之間完全無法確定; 如果行動是第一項,其實沒有什麼意義,不如不動。 這是詭辯,相對主義。(胸中無數)

吐個槽,傳統文化的正反思維,缺乏量化分析的概念(比如說塞翁失馬缺乏概率思維,乙個事情5%的概率發生和80%的概率發生不是乙個性質); 更接近相對主義,所以流毒就是大家把自己繞暈了,對就是全對,錯就是全錯,如果正反一起分析反而得不出結論,各說各的,動輒得咎,不注重決策和行動,整天在自己的立場或者喜好上詭辯。 如同孔明罵東吳的儒生:口中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

唯物主義辯證法和詭辯論有明確的區分標準嗎?

Mr.Xing 從這兩個名詞的定義就能分辨出來了,一側重理性的唯物主義,拋開個人成見和情感,基於事情本來的發展邏輯來辯證的分析事情。乙個是非理性的以自我觀念為中心,為了自己的觀念,有時是為了說服別人,其實更多的時候是為了說服自己。 喂喂喂喂呀 舉個白馬非馬的例子。詭辯論 馬 是對物 形 方面的規定,...

為什麼說辯證法是詭辯的方法?

已登出 這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是複雜問題為了理清思路,最終找出或逼近答案 真理 的,不屬於詭辯的範疇。如果是簡單問題複雜化,最終不能逼近答案 真理 的,基本屬於詭辯的範疇。舉個栗子 問 一加一等於幾?答 這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答案不是固定不變的。根據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萬事萬物都是發展變化,螺...

怎麼正確理解辯證法?

通俗易懂的理解。用中國道家最好吧。典型的是福禍相依。一件事的發生一方面是好事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壞事。當然實際上也沒有這麼簡單。經常用到的地方是一件事不應該簡單的當作好事還是壞事。 北遙 複製乙個曾經回答過得關於辯證法的答案,僅供參考。把辯證法這三個字分開來看,辯是辯論,證是證明或者證偽,法是規律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