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為什麼這麼有意境?

時間 2021-06-15 02:35:01

1樓:weilge

首先我們要明白,漢語和漢字是有區別的,漢語是聲音,漢字是圖形,所以網友的回答中提到漢字的意境和問者的問題是不契合的,而我們漢語的意境其實是因為我們漢語的獨特本質--它是調音語言,而其他一切語言都是拼音語言。具體可參見我的作品----對語言最底層規則的解析 --兼論漢語是世界上最高效的語言。漢字是有意境的,因為漢字是文字,具體可參見我的作品----對文字的終極解析,而其他一切外文都是語符,而稱不上文字!

2樓:棕棕

表音文字只有符號性,漢字表形,在符號性之外又具有意義直觀性。雖然,很多漢字是的半邊是借音的,但仍給人的直觀聯想性仍是傳染成癮、揮之不去的。

當字詞聚合在一起形成語句時,這個語句就會給你一堆直觀性的疊加,在疊加的間隙,腦補自動填充,意境產生。這種意境是漢語特有的。

語義本身也有這種詞義與詞義之間的間隙,但這種語義張力是表音文字語言也有的。

上述兩種疊加在一起,產生的效果肯定是一加一大於二。於是,漢語的表達力特別有意境,西方言學家們也公認漢語在文學尤其是詩歌上的優勢。

3樓:Augustine

因為漢字是表意文字,有形旁和聲旁。所謂表意文字,就是文字與語言的語音方面不發生直接聯絡,每乙個字只是表示乙個章節,不能明確表示讀音,但乙個字的本身就能表示乙個意思。漢字的表意特點使其在含義上具有較強的穩定性,並且可以超越音聲的界限,成為漢字文化圈共同的精神圖騰。

比如,誕生於兩千多前年的諸子百家經典著作今天讀來依然朗朗上口,任何接受過基礎語文教育的普通中中國人都不需要借助專門的訓練即可理解其大致含義,並對其精神感同身受。

再者歷史上眾多文學創作中已經把諸多意象都融在漢字中了,受到漢文化浸潤的人在看到這些詞語的時候就會聯想起與之關聯的文化背景,如長亭,折柳,我們會想到送別時依依惜別的場景;說到角弓,鐵衣,邊關,我們就會想起悲壯的戰場,行軍打仗的艱苦,以及將士們的雄心;一說到寒蟬,蕭瑟,我們就會想到秋天等等,這就是文化底蘊賦予漢語的意境。

4樓:王泓硯

因為漢語是話題優先型語言,也就說,在話題的引領下,語篇可以是一堆在認知上相關的零句(一堆概念或者流水句),而不必刻意體現現象和意念的完整性,將句化特徵縮減為零。

比如:1:老樹,枯藤,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2:天龍蓋地虎,寶塔鎮河妖(需要認知背景)3:金木水火土,天地任你走(人工智慧的瘋言瘋語)。

有什麼比較有意境的詩句

千里快哉風 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淒淒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李白 長相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春風十...

你見過最有意境的詩是什麼?

知道不知道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你認為最有意境的詩句是什麼?

Christina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 畫堂春 那可就多了,先來幾句 朱顏辭鏡花辭樹,最是人間留不住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花有清香月有陰,...